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619藥學基礎綜合》考試大綱
一、考試要求
藥學是建立在化學和生物學基礎上的交叉學科,因此《619藥學基礎綜合》考試科目旨在考察學生對相關化學和生物學基本概念、理論以及各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為進一步學習藥學相關課程及開展初步的藥物發(fā)現(xiàn)相關研究打下基礎。本考試大綱要求考生不僅能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或者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而且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二、考試內容
《619藥學基礎綜合》總分300分,含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3部分,各為150分??忌扇芜x其中兩部分作答??偟拇痤}時間為3小時。各部分的考試內容如下:
(一)有機化學:
考生需要掌握有機化學中基本理論,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命名、物理和化學性質、制備方法;研究有機化學的方法,實驗手段。
1、有機化學與有機化合物
(1)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分類,官能團,同分異構體和各種同分異構現(xiàn)象;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表示方式。
(2)有機化合物中的化學鍵,化學鍵雜化理論,鍵的性質,包括鍵長、鍵角、鍵能、鍵解離能,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鍵的極化,偶極矩。
(3)有機化合物的酸堿理論;電子效應、立體效應和溶劑效應。
2、烷烴和環(huán)烷烴
(1)烷烴的命名——系統(tǒng)命名法。
(2)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碳架異構;烷烴的結構,甲烷的結構;構象,乙烷、正丁烷的構象;構象的表示方法:鋸架式、透視式、Newman投影式。
(3)烷烴的物理、化學性質;自由基鹵代反應歷程,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反應熱、活化能;異構化反應、裂化反應和裂解反應;烷烴的制法:烯烴的氫化,Corey-House反應,Wurtz反應,Grignard試劑法,鹵代烷、磺酸酯和對甲苯磺酸酯被鋰鋁氫還原。
(4)環(huán)烷烴的通式和命名(包括橋環(huán)和螺環(huán)化合物);順、反異構。
(5)環(huán)烷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環(huán)烷烴的制備方法:卡賓和烯烴的加成,Diels-Alder二烯合成法。
(6)環(huán)烷烴的結構及其穩(wěn)定性;環(huán)己烷的構象:船式及椅式,直立鍵(a鍵)及平伏鍵(e)鍵、一元、二元取代環(huán)己烷的構象式。
3、立體化學
(1)對映異構和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和非對映異構體,外消旋體和外消旋化,內消旋體。
(2)對稱元素:對稱軸,對稱面,對稱中心;手性,不對稱碳原子,不對稱分子,非對稱分子;比旋光度,ee值。
(3)Fischer投影式;Cahn-Ingold-Prelog次序規(guī)則和R/S命名法;相對構型和絕對構型。
(4)對映異構體的性質;外消旋體的拆分方法;前手性。
4、烯烴
(1)烯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環(huán))烯烴的命名:系統(tǒng)命名、順反和Z/E命名(次序規(guī)則);烯烴的結構和構型;烯烴的物理性質。
(2)烯烴的化學性質:親電加成(X2、HX、H2SO4、HOX、H2O及硼氫化—氧化水解),親電加成規(guī)則(Markovnikov規(guī)則)及親電加成反應歷程(含順式、反式加成),碳正離子重排;自由基加成——過氧化物效應及其反應歷程,反Markovnikov規(guī)則;烯烴的催化順式加氫;烯烴的氧化(空氣催化氧化、過氧酸、稀冷KMnO4,OsO4),酸性KMnO4、臭氧化分解;-H的鹵代、氧化;金屬卡賓催化的復分解反應;聚合反應。
(3)烯烴的主要來源和制法:石油裂解氣的分離、醇脫水、鹵代烷烴脫鹵化氫、鄰二鹵化物脫鹵素。
5、炔烴、二烯烴
(1)烯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炔烴的命名:系統(tǒng)命名;炔烴的結構;炔烴的物理性質。
(2)炔烴的化學性質:端炔氫的酸性:與Li、Na、氨基鈉的反應,與銀氨溶液、亞銅氨溶液的反應;炔烴的加氫還原(順/反的控制):Lindlar催化劑,鈉/液氨,三鍵和雙鍵的活性差異;炔烴的親電加成(X2,HX,H2O,硼氫化—氧化水解);炔烴的親核加成(HCN,ROH,RCOOH,RNH2,RSH,RCONH2);炔烴的氧化反應(臭氧、KMnO4);乙炔的二聚、三聚、四聚反應。
(3)炔烴的制備:碳化鈣(電石)法,甲烷法,鄰二鹵代烷、偕二鹵代烷脫兩分子鹵化氫,金屬炔化物與鹵代烷反應。
(4)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共軛二烯烴的結構;1,3-丁二烯的結構;共軛效應;電子離域概念及1,3-丁二烯的分子軌道;超共軛效應。
(5)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1,2-加成和1,4-加成;Diels-Alder反應;電環(huán)化反應;聚合反應(均聚及共聚);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
6、芳香烴、雜環(huán)化合物
(1)單環(huán)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苯的結構:分子軌道、共振結構式;Hückel規(guī)則及其應用;芳香性;芳香離子,薁,輪烯。
(2)單環(huán)芳烴的來源和制法;單環(huán)芳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親電取代反應:鹵化、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烷基化和?;磻辑h(huán)上的親電取代反應歷程,苯環(huán)側鏈取代;加成反應:催化加氫、加氯;氧化反應:苯環(huán)氧化、苯環(huán)側鏈氧化;苯環(huán)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guī)則,定位規(guī)律的解釋:電子效應、共振結構式,立體效應,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規(guī)律;苯的定位規(guī)律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3)聯(lián)苯及其衍生物的結構、命名和親電取代,Ulmann偶聯(lián)反應;稠環(huán)芳烴;萘的結構;萘的化學性質:親電取代(鹵代、硝化、磺化及?;惠镰h(huán)親電取代的定位規(guī)則;氧化反應;加氫;蒽的結構;蒽的化學性質:加成反應,親電取代,氧化反應。
(4)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結構和芳香性;五元雜環(huán)化合物(呋喃、糠醛、噻吩、吡咯、吲哚、噻唑、吡唑及其衍生物)的來源和性質:親電取代,催化加氫,氧化反應,酸堿性;六元雜環(huán)化合物(吡啶、喹啉、異喹啉、嘌啉及其衍生物)的來源和性質:親核取代,催化加氫,側鏈氧化,酸堿性,Chichibabin反應;雜環(huán)化合物的合成:Fischer吲哚合成法,Skraup喹啉合成法。
7、鹵代烴
(1)鹵代烷的分類和命名;制法:烷烴鹵化、由烯烴制取、由醇制備。
(2)鹵代烷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親核取代反應和歷程:水解、氰解、氨解,與醇鈉(Williamson合成法)及硝酸銀的反應;SN1和SN2歷程,影響親核取代反應歷程的因素(烴基結構、離去基團、親核試劑、溶劑的極性);消除反應:脫鹵化氫,消除反應歷程E1和E2,反式消除,影響消除反應歷程的因素;Saytzeff法則;鄰二鹵代烷脫二鹵生成烯烴;還原反應:與LiAlH4、NaBH4、H2、Na/NH3、HI、Zn/HCl反應;與Li,Na,Mg的作用,格氏試劑的合成和注意事項;鹵代烯烴雙鍵位置對鹵素活潑性的影響。
(3)氯乙烯的制法和性質,p-π共軛;超共軛效應,烯丙基重排;鹵代芳烴;氯芐、氯苯制法和性質;苯炔反應歷程;特富隆:氟里昂、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持久污染物。
8、醇、酚、醚
(1)醇的命名、結構和分類;氫鍵;
(2)飽和一元醇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醇的酸性,醇金屬的生成;鹵代烴的生成,氫鹵酸,鹵化磷,氯化亞砜,Lucas試劑,在酸作用下正碳離子重排;酯化反應;脫水反應,氧化與脫氫,Sarett試劑,PCC,Jones試劑,Oppenauer氧化反應。
(3)多元醇的反應:甘油與氫氧化銅反應,鄰二醇的氧化,頻哪醇重排(Pinacolrearrangement)。
(4)醇的制法:烯烴直接水合與間接水合,烯烴的硼氫化氧化水解,羥汞化還原脫汞法,鹵代烴的水解,醛、酮和羧酸、酯的還原,Meerwein-Ponndorf反應,通過格氏試劑制備。
(5)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的工業(yè)制法和性質。
(6)硫醇的構造、命名、性質和用途;硫醇的制法:鹵代烷與氫硫化鉀反應,硫脲法。
(7)酚的構造、命名、物理和化學性質;酚羥基的反應:酸性、成酯和Fries重排反應、成醚;酚芳環(huán)上的反應:鹵化、硝化、磺化、與羥基縮合、烷基化、與FeCl3水溶液顯色反應;酚的制法:異丙苯法、芳磺酸鹽堿熔、芳鹵衍生物水解;苯酚、對苯二酚、萘酚的性質和制法;酚醛樹脂、環(huán)氧樹脂和離子交換樹脂。
(8)醚的構造和命名和分類;醚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釒羊鹽的生成,醚鍵的斷裂,過氧化物的生成;環(huán)醚的開環(huán)反應:酸催化,堿催化,與水、醇、氨和格氏試劑作用(含酸性、堿性開環(huán)的規(guī)律);醚的制法:醇分子間脫水,Williamson合成法;Claisen重排;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環(huán)氧氯丙烷、1,4-二氧六環(huán),冠醚、硫醚的性質和制法;相轉移催化。
9、醛和酮
(1)醛和酮的構造、命名;羰基的結構;醛、酮的物理性質;
(2)醛和酮的化學性質;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H2O、HCN、NaHSO3、ROH、RMgX及氨的衍生物),Schiff堿,Wittig反應,Horner試劑,親核加成反應歷程及影響親核加成反應的因素;-H的活潑性:酮-烯醇互變,羥醛縮合反應(aldol反應)及其反應歷程(含交叉縮合)、鹵代反應、鹵仿反應,Mannich反應;-二羰基化合物的-H的酸性和烯醇負離子的穩(wěn)定性,活潑亞甲基與醛、酮和酯等的縮合反應;氧化反應:Fehling試劑,Tollens試劑;還原反應:催化加氫,金屬氫化物還原(NaBH4,LiAlH4),Clemmensen還原,Wolff-Kishner-黃鳴龍反應,Cannizaro反應(歧化反應)。
(3)乙烯酮的性質和反應;,-不飽和醛酮的:1,4-加成、1,2-加成(均包括親電和親核方式)
(4)醛和酮的制法:醇的氧化和脫氫、炔烴水合、同碳二鹵化物的水解、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應,芳烴側鏈的部分氧化,羰基合成,Gattermann-Koch反應,Reimer-Tiemann反應,Vilsmeyer-Haack甲?;磻?,羧酸衍生物的還原。
(5)甲醛、乙醛、丙酮的性質和工業(yè)制法。
(6)醌的結構和命名;醌的反應;苯醌、萘醌、蒽醌的結構和制法。
10、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分類、命名和結構;物理性質。
(2)羧酸的化學性質:酸性,影響酸性的因素,誘導,共軛,空間效應(場效應)等;還原、脫羧、-H的鹵代(也即Hell-Volhard-Zelinsky反應,含歷程);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酸的制備方法:烴的氧化,伯醇或醛的氧化,腈的水解,通過格氏試劑制備。
(3)羥基酸的命名、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酸性、脫水、脫羧;制法:-鹵代酸水解,Reformatsky反應。
(4)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命名、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與格氏試劑的反應;羧酸衍生物的親核取代反應歷程(親核加成-消除反應);Claisen酯縮合反應,Dieckmann反應;羧酸衍生物的還原:LiAlH4,Bouveault-Blanc反應(Na/醇),催化加氫,Rosenmund還原法;羧酸衍生物的制備:酰氯、酸酐、酰胺、酯的制備;酰胺的水解,脫水,Hofmann降級反應,Beckmann重排,-己內酰胺及其聚合;碳酸衍生物:光氣、脲、氨基甲酸酯、原甲酸酯、胍、硫脲的結構和性質;蠟,油脂;-二羰基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和反應;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Claison酯縮合反應及其反應歷程(含交叉縮合反應),酸式分解、酮式分解及其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碳負離子和羰基的加成——Knoevenagel反應;碳負離子和,-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軛加成——Michael加成反應。
11、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和制法;物理和化學性質:與堿作用,縮合反應,還原反應、硝基對鄰對位上取代基的影響。
(2)胺的命名、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堿性,影響堿性強弱的因素,烴基化,酰基化,與亞硝酸作用,氧化反應,芳胺環(huán)上的取代反應,伯胺異腈化反應;季胺鹽和季胺堿、季胺堿的熱消除反應(Hofmann法則),Hinsberg反應;胺的制法:硝基化合物的還原,鹵烷胺化,芳鹵氨解,腈的還原,Hofmann酰胺降級反應,Gabriel合成法,氨烷基化。
(3)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結構;重氮化反應,重氮化反應的條件及注意事項;重氮鹽的性質:去氮反應:重氮基被-H、-OH、-X(Sandmeyer反應)、-CN等取代;保留氮的反應:還原、偶合反應;偶氮染料;脂肪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碳烯結構及性質;疊氮化合物和氮烯、胍;離子液體。腈的命名和結構、制法、性質和用途;異腈、異腈酸酯。
(二)物理化學:
1、物質的pVT關系和熱性質
(1)理解pVT關系和熱性質是物質的兩類基本的宏觀平衡性質。掌握系統(tǒng)、環(huán)境、狀態(tài)、平衡態(tài)、狀態(tài)函數(shù)、強度性質、廣延性質等基本概念,以及反映物質pVT關系的狀態(tài)方程。
(2)掌握流體的pVT狀態(tài)圖、pV圖和壓縮因子圖的特點,氣液相變和氣液臨界現(xiàn)象的特征,以及飽和蒸氣壓、沸點和臨界參數(shù)的物理意義。理解包括氣液固三相的pVT狀態(tài)圖,掌握pT相圖的特點以及三相點的意義,理解穩(wěn)定平衡和亞穩(wěn)平衡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理解范德華方程及其對氣液相變的應用。了解什么是雙節(jié)線,什么是旋節(jié)線。理解普遍化范德華方程。掌握pVT關系的普遍化計算方法。理解對應狀態(tài)原理。
(4)掌握熱力學第一定律。掌握功、熱、熱力學能、焓等的定義和相互關系,理解、的適用條件和應用,及熱力學標準狀態(tài)的概念和意義。
(5)掌握標準摩爾定容熱容、標準摩爾定壓熱容、標準摩爾相變焓、標準摩爾生成焓、標準摩爾燃燒焓和標準熵的定義和應用。
(6)了解熱性質的實驗測定原理和方法以及一些半經驗方法。
2、熱力學定律和熱力學基本方程
(1)理解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建立過程。理解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演繹得出的三個結論,即熱力學溫標、存在一個狀態(tài)函數(shù)熵、以及熵增原理。理解引入亥姆霍茲函數(shù)和吉布斯函數(shù)的意義。
(2)掌握在克勞修斯不等式基礎上得出的可逆性判據(jù)或不可逆程度的度量。
(3)掌握熱力學基本方程,理解由此得出的各種偏導數(shù)關系式。理解熱力學基本方程是化學熱力學理論框架的中心。
(4)掌握理想氣體pVT變化中熱力學函數(shù)變化的計算。了解非理想氣體包括液體和固體pVT變化中熱力學函數(shù)變化的計算。
(5)掌握可逆相變化和不可逆相變化中熱力學函數(shù)變化的計算。
(6)理解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建立過程,理解標準熵的含義。了解得到標準熵的方法。
(7)掌握化學變化中熱力學函數(shù)變化的計算。
(8)理解可逆性判據(jù)與平衡判據(jù)的聯(lián)系,并用它們判斷過程的方向和限度。
(9)掌握克拉佩龍–克勞修斯方程的推導和應用。
3、多組分系統(tǒng)的熱力學,逸度和活度
(1)理解偏摩爾量的定義與物理意義,理解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了解偏摩爾量的實驗測定。
(2)理解化學勢的定義,掌握組成可變的均相多組分系統(tǒng)和多相多組分系統(tǒng)的熱力學基本方程,理解它們是多組分系統(tǒng)熱力學的中心。
(3).理解用化學勢表達的適用于相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平衡判據(jù),掌握熱平衡條件、力平衡條件、相平衡條件和化學平衡條件。
(4)理解相律的推導,掌握相律的內容及其應用。
(5)理解逸度和逸度參考狀態(tài)的概念,能用逸度表示混合物中組分的化學勢。了解逸度因子的求法。
(6)理解理想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的概念,掌握拉烏爾定律、亨利定律及其應用。
(7)理解活度的概念,掌握選取活度參考狀態(tài)的慣例Ⅰ和慣例Ⅱ,能用活度表示液態(tài)(固態(tài))混合物中組分以及溶液中溶劑和溶質的化學勢,能用混合物或溶液的蒸氣壓數(shù)據(jù)求組分的活度因子。了解選擇活度參考狀態(tài)的慣例Ⅲ和慣例Ⅳ。
4、相平衡
(1)掌握兩組分系統(tǒng)的氣液平衡,理解恒溫相圖和恒壓相圖中點、線、面的物理意義,會使用杠桿規(guī)則計算平衡時各相的量,理解精餾的原理。了解兩組分系統(tǒng)的高壓氣液平衡相圖。
(2).對兩組分系統(tǒng)的液液氣平衡相圖,掌握恒壓相圖中點、線、面的物理意義,會使用相律和杠桿規(guī)則,理解液相部分互溶系統(tǒng)的精餾。
(3).對兩組分系統(tǒng)的液固平衡相圖,了解用熱分析法和溶解度法制作相圖的方法,掌握幾種典型液固相圖的點、線、面的物理意義,會使用相律和杠桿規(guī)則,了解液固平衡相圖的實際應用。
(4)對于三組分系統(tǒng)的相圖,會用正三角形的組成表示法,了解三組分系統(tǒng)液液平衡相圖或三組分系統(tǒng)液固平衡相圖的特點,知道投影圖的概念。了解萃取和結晶分離的依據(jù)和原理,了解分配定律。
(5)掌握相平衡計算的原理,了解各類型相平衡計算的內容和方法。
(6)了解稀溶液依數(shù)性的熱力學原理以及一些重要應用。
5、化學平衡
(1)了解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定義和特性。了解以逸度、分壓、濃度、活度、摩爾分數(shù)表示的平衡常數(shù)的形式和特性,及與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關系。
(2)了解化學反應等溫方程的推導,掌握用等溫方程判斷化學反應方向與限度的方法。
(3)了解同時平衡和反應耦合的概念。
(4)了解范特荷甫方程的推導,理解溫度對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規(guī)律,掌握使用范特荷甫方程計算不同溫度下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方法。
(5)熟練掌握用熱性質數(shù)據(jù)計算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方法。
6、化學動力學
(1)理解基元反應、復合反應,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各種定義以及相互間的關系。理解反應分子數(shù)、級數(shù)、速率常數(shù)和速率系數(shù)的概念和含義。
(3)掌握零級、一級、二級、n級反應速率方程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積分形式,了解它們的應用。
(4)掌握一級對峙反應、一級連串反應和一級平行反應的基本特點以及它們的積分形式,了解它們的應用。
(5)掌握不同形式的阿侖尼烏斯方程及其應用,理解阿侖尼烏斯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含義。
(6)掌握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動力學特征參數(shù)的積分法和微分法。
(7).掌握由反應機理求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平衡態(tài)處理法和恒穩(wěn)態(tài)處理法。
(8)了解基元反應的三個速率理論即碰撞理論、過渡狀態(tài)理論和分子動態(tài)學的概要。
(9)了解求動力學特性參數(shù)的半經驗方法。
(10)理解分子聚合反應和自由基聚合反應速率方程特點,了解鏈反應機理基本特點。
(11)理解光化學反應的基本定律以及速率方程的特點。
7、獨立子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熱力學
(1).了解獨立子系統(tǒng)與相倚子系統(tǒng)的概念與本質區(qū)別。知道系統(tǒng)的微觀狀態(tài)的經典力學描述與量子力學描述。理解平動能級、轉動能級、振動能級以及電子能級等,是需要輸入的物質的微觀特性。
(2)理解統(tǒng)計力學的三個基本假定,理解獨立子系統(tǒng)的微觀狀態(tài)、分布和宏觀狀態(tài)間的關系。
(3)理解最概然分布可以代表平衡系統(tǒng)中一切分布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掌握擷取最大項法。
(4)理解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公式的不同表示形式及其適用條件。了解玻色–愛因斯坦和費米–狄拉克分布,以及三種分布間的關系。
(5)理解子配分函數(shù)的物理意義和析因子性質。掌握雙原子分子的平動、轉動和振動配分函數(shù)的計算。
(6)掌握獨立子系統(tǒng)的熱力學函數(shù)與子配分函數(shù)的關系。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和玻爾茲曼關系式。
(7)了解氣體標準摩爾熱容的統(tǒng)計力學計算方法,了解原子晶體熱容的愛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
(8)了解標準摩爾熵和氣相化學反應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統(tǒng)計力學計算方法。
8、界面現(xiàn)象
(1)理解界面張力和單位界面過剩量的意義。理解定義界面過剩量的吉布斯方法。
(2).理解有界面相的系統(tǒng)的熱力學基本方程和平衡條件。理解熱力學函數(shù)與界面張力、界面面積和界面過剩量的關系。
(3)掌握拉普拉斯方程、開爾文方程以及吉布斯等溫方程的推導,理解其物理含義,并能應用它們來解釋彎曲界面兩邊的壓差、彎曲界面的飽和蒸氣壓、亞穩(wěn)平衡、正吸附和負吸附等重要界面現(xiàn)象。
(4)了解潤濕和鋪展等界面現(xiàn)象的熱力學基礎。
(5)了解獲得各類界面平衡特性的實驗方法、半經驗方法和理論方法。
(6)理解氣體在固體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概念,掌握各種半經驗模型,特別是蘭繆爾模型、BET多層吸附模型的意義和應用,理解毛細管凝結現(xiàn)象的原因。
(7)了解動態(tài)界面張力、單分子膜中化學反應以及多相催化作用的特點。
(8)理解多相催化反應的基本步驟和動力學速率方程的特點,了解擴散控制、吸附控制和界面反應控制的區(qū)別。
9、電解質溶液與電化學:
(1)理解電解質活度、離子活度、離子平均活度、溶劑活度和溶劑滲透因子的定義。了解它們的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
(2)理解離子互吸理論的要點。了解在此基礎上發(fā)展的電解質溶液理論的半經驗方法。
(3)了解電解質溶液活度應用的一些特點。
(4)理解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理解電遷移率、遷移數(shù)、電導率、摩爾電導率和離子摩爾電導率的定義和物理意義,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它們的計算和相互換算。
(5)掌握電導測定對離解平衡的應用。
(6)理解電化學反應與一般化學反應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7)理解電動勢、電池電勢、電池反應電勢、電池反應標準電勢和電池反應條件電勢的區(qū)別;理解電極電勢、電極反應電勢、電極反應標準電勢和電極反應條件電勢的區(qū)別;理解電極反應電勢和電極反應絕對電勢的區(qū)別。了解電池、電極和電極反應的書寫慣例,以及電極正負極性的確定等。
(8)理解電化學系統(tǒng)的熱力學基本方程、電化學勢和電化學平衡判據(jù)。
(9)掌握電池反應和電極反應的能斯特方程,掌握采用標準氫電極定義電極反應電勢和標準電勢的原理,掌握電池反應電勢和電極反應電勢的計算方法及應用。
(10)理解濃差電池的原理,了解液接電勢的計算。
(11)了解外電勢、表面電勢和內電勢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們與電極電勢的關系。了解各種雙電層模型及其實驗依據(jù)。了解電極反應絕對電勢是如何確定的。
(12)理解超電勢的含義和塔費爾方程,了解傳遞對超電勢的影響。
(三)生物化學:
1、緒論
了解生物化學的涵義、生物化學的研究范圍、其與基礎學科以及生命科學的關系、生物化學在工農業(yè)生產和醫(yī)藥中的應用。
2、糖類化合物
了解單糖、寡糖、多糖和糖復合物的概念。
3、脂類化合物
了解脂酰甘油類、磷脂類、萜類和類固醇類、前列腺素及蠟類、結合脂類以及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
4、蛋白質化學
了解蛋白質的功能、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氨基酸、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及與功能關系、蛋白質的性質以及蛋白質研究技術。
5、核酸
了解核酸的種類和生物功能、核苷酸、DNA和RNA的結構、核酸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核酸的研究的技術。
6、酶化學
了解生物催化劑的基本概念、酶促反應動力學、酶活力測定、酶作用的機制與藥物分子的設計、寡聚酶、同工酶和固相酶的概念以及酶的應用
7、生物氧化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點與方式、線粒體的生物氧化體系、生物氧化過程中能量的轉變以及非線粒體的生物氧化體系
8、糖代謝
了解糖的消化與糖的中間代謝的概念、了解糖的分解代謝(糖酵解、三羧酸循環(huán)、磷酸己糖旁路)、糖的合成代謝(糖異生、糖原的合成、光合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代謝調節(jié)生產發(fā)酵產品的概念
9、脂類代謝
了解脂類消化和中間代謝的基本概念、脂肪的分解代謝(β-氧化)、脂肪酸及脂類的合成代謝
10、蛋白質的分解代謝
了解蛋白質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謝(脫氨、脫羧)以及氨基酸代謝產物的進一步代謝(尿素循環(huán)、一碳基團代謝等)
11、核苷酸的代謝
了解核酸的酶促降解、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從頭合成與補救途徑)、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從頭合成與補救途徑)、以及核苷酸合成與抗代謝物的關系。
12、核酸的生物合成
了解DNA的生物合成(半保留、半不連續(xù)復制;DNA的復制有關的酶和蛋白質;DNA復制的基本過程;逆向轉錄;基因突變和DNA的損傷修復);RNA的生物合成(RNA聚合酶;RNA的轉錄過程;轉錄后的加工;RNA的復制)。
13、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了解mRNA和遺傳密碼、翻譯相關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氨基酸的活化;肽鏈合成的起始、肽鏈的延伸、終止與釋放;肽鏈合成后的加工與折疊等。
14、代謝調節(jié)綜述
了解細胞水平的代謝調節(jié)、激素水平的代謝調控和神經水平的代謝調控;常見代謝途徑及相互影響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