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考查目標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科目的考試旨在考查考生對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實踐觀、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基本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荚嚂r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如下:
物質觀:約30分
實踐觀:約30分
辯證法:約30分
認識論:約30分
歷史觀:約3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
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三、考試范圍
(一)物質觀
哲學的科學內涵、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歷史形態(tài)。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及其意義。物質與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物質運動與空間、時間的關系。意識的產生、本質及其能動作用。意識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物質性的含義及其現實指導意義。
(二)實踐觀
實踐的本質含義。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實踐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自在世界(自在之物)與人類世界(為我之物)的關系。
(三)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的多樣性和條件性。發(fā)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規(guī)律及其客觀性。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表現。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含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關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二者的相互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二者的相互關系。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質、量、度的含義。認識質、量、度的意義。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隙ê头穸捌湎嗷リP系。辯證的否定觀(否定的辯證性質)。否定之否定的含義。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質和現象、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
(四)認識論
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唯物論的反映論(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論的先驗論(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對立。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能動反映論)和舊唯物主義反映論(機械反映論)的區(qū)別。辯證唯物主義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認識的本質。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及其關系。實踐與認識(理論)的關系。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或認識運動的規(guī)律、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真理的客觀性(真理觀上的唯物論)。真理的具體性(或具體真理)。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觀上的辯證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標準的唯物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真理標準的辯證法)。價值及其特點。價值評價、價值選擇。真理與價值的關系。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五)歷史觀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發(fā)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人類社會的有機構成。社會經濟結構的內容和功能。社會基本矛盾及其構成。生產力的內在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生產關系的本質和內在結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社會經濟結構)的含義。上層建筑(社會的政治結構)的含義。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筑及其構成要素。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筑(社會的觀念結構)及其構成要素。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茖W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系統(tǒng)。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意識形態(tài)的階級性。意識形態(tài)的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tài)。社會規(guī)律及其特點。社會進程是無數交錯的力量形成的歷史“合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社會發(fā)展過程的決定性和主體的選擇性。人的本質。人的價值及其實現。社會發(fā)展與以人為本。
四、樣題
一、名詞解釋
1、哲學
2、社會存在
二、簡答題
1、簡述意識的本質。
2、怎樣理解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三、論述題
1、怎樣理解生產力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
2、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明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問題是關于矛盾問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