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寄語
PRESIDENT'S MESSAGE
同學們:
你們好!
首先,我代表學校,歡迎你們滿載著夢想來到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這所能夠實現你夢想的藝術類院校??频聦W院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你們的到來。
今天,你們實現了長久以來的憧憬,正式成為了大學校園的新主人,你們一定很好奇,大學階段同以往的教育有何不同,科德學院又會給你們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大學是助你步入社會的基石,也是你們獨立面向社會的港灣??频聦W院能夠帶給你們的不僅是自理自立的能力,更是自信自強的精神。在這里,你們將會學到獨立思考、科學實踐、勇于挑戰(zhàn)、適應社會的本領,將會擁有健康的體魄心靈和高尚的藝術情操;在這里,你們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靠近自己的夢想,越來越清晰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藝術類綜合型人才。
近年來,科德學院一直秉承“科學致用 德業(yè)立身”的校訓,堅持走“藝術化、精品化、國際化”的特色之路,已成為培養(yǎng)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搖籃。大學期間,你們會擁有到國家級媒體體驗一線藝術創(chuàng)作的機會,會參與各類藝術專業(yè)的實踐課程,體驗一流的硬件設施,從藝術名家的課堂教學中挖掘出適合自己的藝術潛能。學校還會帶領每一位同學前往紐約電影學院、加州藝術學院等國際頂級藝術院校觀摩學習,幫助你們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開拓國際視野,讓你們在獨特的藝術氛圍與卓越的文化理念中學習成長。
隨著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在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微電影展映單元中的成功并入,隨著無人機航拍專業(yè)在全國高等院校中的率先開設,我校的綜合實力達到了更加專業(yè)化高水準的高度,科德學院再一次得到了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與認可。足不出校就有機會參與國際化專業(yè)賽事的籌備工作,日常課堂就是五分理論與五分實踐的結合,科德學院為你們提供的是在他人看來可望而不可及的機會,讓你們在校期間就具備豐富的實戰(zhàn)演練經驗。
同學們,你們的到來將會為這所青春熱情的藝術學院帶來全新的驚喜與活力。希望你們珍惜寶貴的大學時光,明確學習目標,重視課堂學習,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用智慧和熱情去創(chuàng)造去改變;希望你們在這里學會“包容”,學好“本事”,對自身有更高的領悟和更高的要求,提出有價值的設想和批判性的見解,正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多年以后,當你們離開科德,不論走到哪里,伴隨你們終身的都將是勤學、善用、綜合、專業(yè)的科德精神。
最后,希望你們能夠在科德學院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品質,真正成為德藝雙馨且符合時代需求的實用性藝術人才。
名譽顧問
HONORARY ADVISER
顧明遠
名譽校長兼總顧問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原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
著名教育家
中國比較教育學會會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
歐陽中石
顧問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中央文史館館員
全國政協委員
著名學者,書法家,書法教育家
中國書法協會顧問
仲呈祥
顧問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原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召集人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
劉習良
顧問
教授
原廣電部副部長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顧問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文化交流和合作促進會常務副理事長。
學校概況
General Introduction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
(學校代碼13629)是經教育部批準實施本科層次學歷教育的新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學校招生列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計劃,在全國30余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招生,在校生5000余人。
學校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主校區(qū)占地近500畝,另自有1400余畝實習實踐基地。學校已建成數字化校園,擁有設施先進的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劇場、體育館、實驗實訓中心,建筑風格獨特,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
學校設有藝術設計學院、傳媒學院、演藝學院、國際文化學院,共開設25個本科專業(yè)。2017年在藝術設計學、書法學、會展經濟與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攝影、錄音藝術、表演等23個專業(yè)及專業(yè)方向面向全國招生。
學校實行學年學分制管理。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頒發(fā)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本科畢業(yè)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fā)相應學士學位證書。
辦學優(yōu)勢
Education Advantages
師資優(yōu)勢 ——隊伍結構優(yōu)化創(chuàng)新 名師云集
學校以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及國內外重點大學師資為依托,聘請了羅錦鱗、仲呈祥、楊永善、張仁里、趙之成、常莉、云貴彬、田培培、尚揚、董重恂、彭華競、馬龍(美國)、李仁淑(韓國)、冷冶夫、劉習良、金德龍、張會軍、張福儉、李勤、李永全、朱賢亮、夏駿、姚國強、李亦中、沈振煜、西蒙.佟沛兒Simone Dompeyre(法國)、唐納德·鄧肯Donald Duncan(新西蘭)、蘭斯·林達爾Lance Lindahl(美國)、大衛(wèi)·艾伯納David Ebner(美國)、丘雁等一批著名學者、藝術家在學校任職、授課和講學。目前學校專職專任教師220人,80%以上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且主要來自前述一流大學。
學科優(yōu)勢 ——多藝術學科交叉融合 專家咨詢 教學督導
學校以多門藝術學科交叉融合為突破口,設置藝術設計學、會展經濟與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攝影、錄音藝術、表演等七大專業(yè),形成了藝術與現代傳媒、數字創(chuàng)意產業(yè)緊密融合的專業(yè)群,凸顯藝術學門類的學科優(yōu)勢。與此同時,通過借助“教育教學咨詢與督導委員會”的平臺,充分依托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一流藝術類大學的優(yōu)質資源,聯合中影集團、國家新媒體產業(yè)基地等知名企業(yè),對應用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認真加以論證和設計,成為學校的又一大亮點,使學校的定位和發(fā)展目標得以全面顯現。
實踐優(yōu)勢 ——一流的實習實踐基地 強化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與中央新影集團、國家大劇院、國展中心、798藝術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yè)基地等百余家校外企業(yè)建立了合作關系,聯手打造一批一流的、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實習實踐基地,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就業(yè)競爭力。
區(qū)域優(yōu)勢 ——學校位于北京 具有培養(yǎng)和就業(yè)的廣闊平臺
學校位于北京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密集區(qū),以國家新媒體產業(yè)基地、星光影視城等為實踐基地,區(qū)域內文化產業(yè)發(fā)達,特色明顯,就業(yè)前景廣闊。
國際化優(yōu)勢 ——國外教學實踐課程 納入學分管理
自2010年起,根據培養(yǎng)方案及課程安排,全校學生都要完成一次在國外院校及企業(yè)實習實踐的學習過程。目前已在美國紐約電影學院、加州藝術學院等高校建立了海外實習基地,每年安排千名以上學生參加國外教學實踐活動。
名師云集
Renown Scholars & Teachers
藝術設計學院
●王甦英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曾任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董重恂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專業(yè)學科帶頭人,曾任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擔任高等學校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主編。
●楊永善 客座教授
博士生導師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委員,中國陶瓷藝術家協會副主任。
●尚揚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現代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曾任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
●劉大可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處處長、會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博士后,教授。兼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與展覽委員會主任。
●李中揚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擔任高等學校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和國家級精品教材主編。
●潘強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油畫作品和設計作品屢次在國內外展出并獲獎。所著《色彩構成教學與應用》、《平面構成教學與應用》、《裝飾色彩教學與應用》等作品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獎。
●張彪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yè)負責人,教授。2006年指導研究生參加“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環(huán)境設施概念設計大賽”獲得提名獎。
●彭華競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主任,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連續(xù)六年獲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yōu)秀獎。
●馬龍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美籍華人,名列劍橋國際名人錄,全球名人全錄。法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國際文化藝術協會創(chuàng)會人,每年在巴黎盧浮宮展出其獨特的“浪漫寫實風格”作品,曾多次獲國際大獎。
●朱小平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教授,畫家。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系主任、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主任,美術設計與創(chuàng)作研究所所長。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有特殊貢獻專家政府津貼。
●王金麟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系主任、教授,中國會展教育聯合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政府會展資金項目評審專家。曾聘為中國商業(yè)聯合會有關重點規(guī)劃課題起草專家?!?013北京會展業(yè)發(fā)展報告》撰寫人之一,專著《展示設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李維立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英國諾桑比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榮獲全國百名優(yōu)秀室內建筑師榮譽稱號。國家級重點規(guī)劃教材項目主持人、主編。省市級精品課主講人。
●章錦榮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河北工業(yè)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藝術設計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設計藝術學學科帶頭人。
●張福生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美術學專業(yè)博士。主要從事會展專業(yè)的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公開發(fā)表論文26篇,聯合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4部,指導學生參加《臺灣時報》“金犢獎”比賽,獲優(yōu)選獎。
●馮廣賀 博士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美術學專業(yè)博士。在《光明日報》、《書法研究》、《中國書法》等權威核心刊物及其他論文集發(fā)表論文十余篇。獲“教學優(yōu)秀獎”、“陳偉南教學獎”。
●郭永久 博士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建筑景觀藝術系副主任。主要從事室內設計、建筑設計與園林景觀設計工作。
傳媒學院
●云貴彬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院長,教授。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專家?guī)斐蓡T,曾多次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相關項目的立項、結項和獎項的評審。曾發(fā)表和出版專業(yè)論文數十篇、專(譯)著八部。
●鐘越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著名編導。由其編導的電視音樂片《草原的兒子—騰格爾》榮獲“星光獎”三等獎;電視文藝晚會《同一片藍天》榮獲“金童獎”一等獎。
●李穎 播音指導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教授。遼寧人民廣播電視臺播音組副組長、遼寧省播音學研究會秘書長,遼寧省電視播音主持學會常務理事。沈陽朗誦研究會副會長、遼寧大學客座教授。
●魯曉晨 高級編輯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教授。原遼寧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二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有多篇新聞作品分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獎和中國電影報刊獎。
●于琪林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校教授攝影課程。曾出版《實用攝影》、《照相機與鏡頭》和《攝影技術課程》書籍。
●劉瑞芳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系副主任,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主要講授課程有《語音發(fā)聲》、《播音創(chuàng)作基礎》、《新媒體節(jié)目主持》。
●李志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心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學校心理教育基礎理論與技術》、《銷售心理學基礎》。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40多篇。
●張煒 副教授
中國傳媒大學“長江學者”科研團隊成員。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組委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鄒安瑾 副教授
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戲劇戲曲學博士。從事戲劇影視文學研究。曾任電視欄目編導、撰稿。現主講課程為《影視聲音制作》、《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廣播電視音樂音響》。
●施艷萍 副教授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后。多年來一直從事藝術史、藝術品評和藝術市場方面的研究,出版發(fā)表有一系列著作及論文。
●王大鵬 攝影系副主任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曾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青島電視臺、石家莊電視臺任編導、攝像、音樂編輯、出鏡記者、頻道副總監(jiān)等職務。
●鄭偉 播音系副主任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中國播音學研究方向博士,曾獲十一屆齊越朗誦藝術節(jié)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朗誦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擔任音樂類節(jié)目主持人。
●王錕 基礎部副主任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致力于新聞傳播、影視藝術、文化媒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參與國家及省部級多項科研課題,出版專著《格魯吉亞大學校長》,并在專業(yè)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
●武俏 影視傳播系副主任
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新聞業(yè)務、新聞理論。入選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計劃。參與多部新聞學專著的編寫工作。
●蘇靜 影視傳播系副主任
中國跨文化傳播研究與實踐基地副主任。畢業(yè)于法國里昂二大盧米埃爾電影學院、巴黎八大文化與傳播學院,電影與視聽研究碩士。法國BFM TV(法國經濟臺)特約記者。多次受邀參加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節(jié)、FIPA國際電視節(jié)。
●史雪云 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博士、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在CSSCI及核心期刊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與或主持國家級、省級、集團、校級等多項科研課題。主創(chuàng)電影《集結號》的紀錄片《犧牲》、大型紀錄片《環(huán)球同此涼熱》,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人文類特別獎及紀錄片金熊貓獎評委會特別獎。
●宋華 博士
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學士,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電影學博士。從事影視創(chuàng)作及產業(yè)研究。現主講課程為《電視畫面編輯》、《中外電影史》。
●姜貞 博士
北京電影學院藝術學博士。任日本卡樂B基金項目《日本電影在中國的傳播》、西南交通大學叢書“跨文明對話書系”之《鏡像東方——紀實主義:從伊朗新電影到中國新生代》、長春電影集團特約項目《長影六十年發(fā)展歷程》等重大課題負責人。
●李共偉 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美學專業(yè)博士。曾工作于電視臺,獨立執(zhí)導過紀錄片,熟練掌握相關編輯軟件。能夠獨立開設并講授電視專業(yè)課程如:劇作、導演、編輯等。并能夠指導學生完成拍攝影片,紀錄片等影片類型。
●李瑞 博士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專長為電影創(chuàng)作。迄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公開播映作品十余部。
●王婧雅 博士
北京電影學院錄音專業(yè)博士,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博士后。長期從事影視錄音技術及藝術研究,曾進行大量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并獲得相關獎項。
●羅佳 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博士。專業(yè)特長:普通話語音發(fā)聲、普通話語言表達、普通話文藝作品演播、寫作、英語語音發(fā)聲、聲樂藝術。
●孟洋 博士
吉林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后。有廣博厚實的學科專業(yè)背景,發(fā)表過十幾篇專業(yè)學術論文,并有豐富的媒體實踐和教學經驗。
●譚朝霞 影視傳播系教師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主攻電視文藝節(jié)目創(chuàng)作與新聞學。曾多次參與策劃、編導并參演國家級、省部級及地市級的大型晚會和活動,擔任過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中國教育電視臺、長沙電視臺等臺節(jié)目的策劃與導演等職務。
●王名成 影視傳播系教師
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研究生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碩士。從事電影史研究及編劇工作,目前主講《電影分析》課程。
●張楠 影視傳播系教師
主攻傳播學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傳播。主要教授課程傳播學、媒介文化導論、影視包裝課程。
●高峰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顧問及客座教授。原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中央新影電視藝術研究院院長。
●趙捷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著名編導。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呂學武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嶺濤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視臺副臺長。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評委,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2007年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十佳”。
●張福儉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副會長。
●沈振煜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院長、教授。
●唐東平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會員,中國感光技術研究學會會員,中國影視音像交流協會會員。
●張恒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視臺影視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生導師,高級編輯。專題片《幫助未來》獲得中央電視臺國際兒童節(jié)紀實類節(jié)目二等獎;1997年《北京新聞》編排獲中國電視新聞獎一等獎。
●金鐵木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電視臺著名導演。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玄奘》編導,曾執(zhí)導大型文化史詩電影《圓明園》、《大明宮》等。
●時間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著名電視人、中國電視評論開創(chuàng)者、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編、中央新影電視藝術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代表作品:《我眼里的爸爸》《回延安》《天津市長李瑞環(huán)》。
●貢吉玖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影視藝術部主任、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執(zhí)行主席,多年擔任國家級政府獎評選秘書長。
●冷冶夫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傳媒大學等多所高??妥淌冢而P凰衛(wèi)視》中文臺節(jié)目策劃人,全國百優(yōu)電視工作者。
●姚國強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李亦中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影視系主任、 博士生導師、教授。
●李勤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新華社高級記者、終審發(fā)稿人、新華社手機電視臺臺長。
●應紅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著名編導。中央新影電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央電視臺資深策劃、節(jié)目制作人。曾任央視著名品牌《夕陽紅》欄目主編。曾多次獲得全國社教節(jié)目和“星光杯”等獎項。
●朱杰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副主席,湖北廣播電視總臺高級記者,紀錄片創(chuàng)作室主任。中廣協會紀錄片委員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二屆副會長,中南紀錄片創(chuàng)作交流中心主任。
●夏駿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主要創(chuàng)辦人和制片人,歷任《中華遺產》雜志社主編,2010年上海世博會顧問。華人文化集團執(zhí)行主席,著名導演。
●朱賢亮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副主席、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藝術總監(jiān)、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兼職教授。
●彭輝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導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專家?guī)斐蓡T。
●姜飛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播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美國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傳播系跨文化傳播研究課程GVF(Global Virtue Faculty)指導教師。
●周雯華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上海電視臺主任編輯、多家知名大學兼職客座教授。
●齊迎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影視傳媒策劃人、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微電影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高校電影聯盟副秘書長、中國電影產業(yè)投融資論壇秘書長、中新青年電影院線副總裁。
●李洪魁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廣電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新影電視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紀錄片《遷徙的人》、《新中國教育紀事》導演、制片人,電視劇《戈壁母親》總策劃 。
●冷淞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青年學者。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國家廣電總局人才中心、中央電視臺、中國傳媒大學特聘教師。
●王玉斌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現任天津微電影產業(yè)基地常務副總裁,導演工作委員會主任,天津文化傳媒商會微電影分會會長。
●Simone Dompeyre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法國藝術影像節(jié)(Traverse Vidéo)主席及藝術總監(jiān)。
●Donald Duncan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Unitec理工學院表演和熒屏藝術系教授3年學位課程的電影攝像師。新西蘭攝影師協會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
●Lance Lindahl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好萊塢獨立電影人,現任BoneyPuppy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導演、作家、編劇。
●David Ebner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美國著名編劇,《007》系列電影《縱橫天下》、《明日帝國》以及《黃金眼》編劇。
●丘雁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國際制片人,好萊塢影片《殺死比爾》制片,中美合拍片《胡同里的陽光》聯合制片人。
演藝學院
●羅錦鱗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著名導演藝術家,我國古希臘戲劇專家,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導演系主任。
●田培培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教育部藝術教育舞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韓國祥明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
●李仁淑(韓國)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副院長,教授。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韓國舞蹈碩士。曾任韓國舟城大學藝術體能系主任等。
●趙之成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教授,表演專業(yè)學科帶頭人。中央戲劇學院教授,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員。培養(yǎng)出姜文、呂麗萍、叢珊、李亞鵬、戴玉強等優(yōu)秀演員。
●常莉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教授。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導演,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主要導演作品有《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山中有座小廟》、《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曾經培養(yǎng)的學生有章子怡、劉燁等。
●麻淑云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教授。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中央戲劇學院學術評審專家。曾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資格,受國家教委派遣,赴日研究日本戲劇。
●高作民 副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副教授。曾任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表演系主任,主要教授二胡、合奏課。曾出訪法國介紹并演奏二胡、古箏、古琴等。
●林洪桐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電影編劇,導演。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副會長,青年電影制片廠導演及藝術顧問等職。
●劉詩兵 客座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客座教授。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中國電影表演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馮震 影視表演系副主任
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曾任中央戲劇學院高職學院專業(yè)教師、廣東電視臺導演、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導演。主編演藝學院影視表演劇本集,在長期的影視制作和教學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
●孟甜 演藝學院教師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碩畢業(yè)。在亞洲頂級音樂劇團日本四季劇團主演《Cats》、《Aida》、《耶穌基督超級巨星》、《西區(qū)故事》等劇;在CCTV-14頻道及多家衛(wèi)視出演多部影視作品;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特聘表演與形體設計指導教師。
●孫強 演藝學院教師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yè)本、碩畢業(yè);曾主演電影《哈瑯署火》、《大明劫》;擔任2011級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yè)臺詞和表演教師及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有周冬雨、古力娜扎等;2014年任教于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培養(yǎng)學生有黃禮格、馮浩等。
●麻公博 演藝學院教師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碩畢業(yè),獲優(yōu)秀碩士論文獎。出演《密戰(zhàn)太陽山》,《戰(zhàn)地花開》等電視劇重要角色。日本留學6年,多次參加電視劇后期日語翻譯及配音工作。曾為《人間正道是滄桑》、《狙擊手》等40多部電視劇配音。
●孫浩杰 舞蹈系副主任
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國慶六十周年慶典天安門中心表演區(qū)編導組組長,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式編導組組長,教育部第二套校園集體舞初中項目組編導,福建第七屆農運會執(zhí)行導演,北京市第七屆農運會分場導演,桃李杯舞蹈比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華北五省市舞蹈比賽編導一等獎。
●陳瑞瑞 舞蹈系教師
北京舞蹈學院本、碩畢業(yè)。長期從事中國古典舞、舞蹈形體訓練等課程教學。
在《北京舞蹈學院學報》發(fā)表學術論文4篇,應邀在國際學術文集《敦煌壁畫藝術繼承與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發(fā)表文章,南京大學出版社邀請出版《中國藝術 舞蹈卷》。
●王藝開 舞蹈系教師
韓國祥明大學現代舞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編創(chuàng)作品《迷失》獲第五屆北京市大學生舞蹈比賽群舞二等獎。
●王芳 聲樂系副主任
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教師,主講鋼琴和音樂理論課程。獲第四屆北京大學生藝術展演論文競賽一等獎,高等教育出版社《鋼琴即興伴奏教程》第一副主編。
●孫蓮 聲樂系教師
首都師范大學聲樂專業(yè)碩士畢業(yè)。中國合唱家協會、北京市音協會員。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合唱先鋒》欄目TV聊天室特約專家,北京市關工委手拉手藝術團指導教師,中國人民大學EMBA合唱團指導教師。2015年5月獲中央電視臺《合唱先鋒》欄目頒發(fā)最佳組織獎和最佳指導教師獎。
●高潔 聲樂系副主任
中國音樂學院畢業(yè),所教學生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聲樂比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
●高昱 聲樂系教師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本、碩畢業(yè)。榮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聲樂大賽研究生美聲組優(yōu)秀獎,孔雀杯第二、四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教師美聲組優(yōu)秀演唱獎,在第三屆亞洲國際聲樂節(jié)中榮獲“中國優(yōu)秀歌唱家獎”。
●孫巧怡 公演藝術管理系副主任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碩士畢業(yè)。負責本專業(yè)重點課程《演出制作管理》、《藝術管理》、《公演制作實務》等教學工作。
●張曉倩 公演藝術管理系教師
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本、碩畢業(yè)。曾擔任話劇《自選題》、《全家?!?、《日出》、《霓虹燈下的哨兵》舞臺美術設計,天龍源實景演出《圣水觀音》服裝設計。
●閆海濤 公演藝術管理系教師
北京舞蹈學院藝術管理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專業(yè)碩士畢業(yè),國家新媒體聯合實驗室夢想工作室成員,新加坡國際音樂舞蹈大賽中國區(qū)理事,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會員,海峽兩岸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高校研究聯盟藝術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國際文化學院
●王志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國際文化學院院長,教授,首都師范大學英語部教授,心理語言學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主持編寫的“應用型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
●邱珂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曾任國辦高校社會科學部主任。市級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市政府管理專家。近年來在省級以上刊物和出版社發(fā)表著述150多萬字,其著作曾獲得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梁愛華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教授,兼任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主任。理學學士、碩士,管理學博士。
●袁景華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教授。曾為山東省中共黨史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會員。
●Samuel Jamal Dunston II
外籍教師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教師。來自美國,畢業(yè)于美國Oberlin College(歐柏林大學)教育學專業(yè),掌握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周瑛 教授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教授。先后發(fā)表國家和省級論文40多篇,主編教材15部,論著4部。擔任河北省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精品課程《發(fā)展心理學》的主持人,教師教育高地品牌特色的負責人。四次獲省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榮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優(yōu)秀教師獎。
●陳美容 教師
英語專業(yè)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主編教材2本,參編教材4冊,參編四級考試習題集1冊,發(fā)表論文2篇。
●黃丹 教師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帶頭人,主持參與多項北京市、校級科研課題,參與撰寫著作2部,發(fā)表論文10余篇。
●崔常艷 教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入選2013年“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英才計劃”,公開發(fā)表有關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教育方面的論文12篇。
●吳敏 教師
英語專業(yè)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主編教材2本,參編教材4冊,發(fā)表論文3篇。
培養(yǎng)特色
Characteristics
當藝術學成為一級學科門類后,學校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專業(yè)面向更加精準;培養(yǎng)目標更為清晰;藝術化、精品化、國際化之特色更為鮮明。
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打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學校“教育教學咨詢與督導委員會”是由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院校的專家學者組成,通過咨詢、論證、聽課、評課為學校辦學定位、發(fā)展方向和專業(yè)設置、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供建議,為學校的學科專業(yè)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支持,為學校營造不同藝術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學術平臺,使學校能夠把握藝術前沿,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凝練辦學特色,開拓國際視野,提升學校品牌,保證了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推進多規(guī)格、多類型、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應對多元化社會需求
一、“名師第一堂課”激勵大一新生
為使新生對大學的學習生活和所學專業(yè)有更深的理解及認識,幫助學生盡快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確定發(fā)展的目標,學校每年為新生開設“名師第一堂課”。來自首都師范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的教授和來自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等單位的專家們,根據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開設及就業(yè)方向等為學生做詳盡的專業(yè)知識拓展,針對各個專業(yè)進行整體介紹,使學生對整個專業(yè)領域能有所了解,認識該專業(yè)在相關領域的地位和意義,以及前沿的發(fā)展動態(tài),使學生樹立成功信念。
二、名人名家進校園
為了營造濃厚學術氛圍,提高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領略名師風采,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了解專業(yè)發(fā)展前沿,明確學習方向,學校于2011年9月開始推出了“名人名家進校園”活動,姜昆、康輝、趙普、魯健、朱旭等多位名人名家走進科德學院講學,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與社會影響。
培養(yǎng)特色
Characteristics
走出國門,開設國際課堂,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一、國際合作與交流整體介紹
學校堅持走“藝術化、精品化、國際化”的辦學之路,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對外交流的渠道與途徑,探索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yǎng)學生的新模式。目前已與美國、加拿大、韓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泰國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促進并推進中外聯合培養(yǎng)項目、國外短期學習項目、國外實習項目、畢業(yè)生出國深造等項目的開展,使受益學生逐年增加。每年通過校際互訪、師生交流、短期學習或實習等項目的開展,不斷促進學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
自2010級起,根據培養(yǎng)方案的課程安排,全校學生都要完成一次在國外院校或企業(yè)實習實踐的學習過程。赴外實習活動是學校對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重要探索,以國際化視角,創(chuàng)新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在享受優(yōu)質國際化教學資源的同時,將中外文化藝術交融、碰撞,實現藝術思維的創(chuàng)新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
二、研究生項目介紹
科德學院在堅持走全員國際化辦學之路的同時,與美國、韓國、英國、泰國等眾多高校進行深度的交流與合作。凡科德學院學生在我校進行本科學習同時可自主選擇進行專業(yè)語言(如:英語韓語等)的培訓,經考核申請合格之后在合作院校繼續(xù)攻讀研究生。
三、海外國際課堂
搭建海外教學實踐平臺 培養(yǎng)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校通過搭建海外教學實踐平臺,以國際化視野對創(chuàng)新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yǎng)模式做出重要探索,通過借鑒國外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授課方式、實踐方式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是學校“藝術化、精品化、國際化”特色之路的重要舉措。2012年,學校的“搭建海外教學實踐平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榮獲了“第七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 赴美實習實踐
學校在美國紐約電影學院環(huán)球影城校區(qū)、加州藝術學院橙縣校區(qū)等知名藝術院校建立了海外實習基地,截止2016年11月,已有四十三批赴美實習團,共計近五千名師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標志著科德學院的國際化辦學已經趨于成熟化、常態(tài)化。自2015級起,學校在赴美國洛杉磯行程中將新開辟西海岸舊金山一線。
海外教學實踐就是學校培養(yǎng)國際化應用型藝術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好萊塢片場、環(huán)球影城學習到場景研究、試鏡技巧、電影表演、攝影、電視制作、新媒體藝術、平面設計等藝術傳媒類課程,接受國外教師的現場指導。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了創(chuàng)作思維和藝術靈感,有效地提升了專業(yè)素養(yǎng)。
▲ 赴加拿大實習實踐
自2014年3月起,學校在赴美實習的基礎上,開辟了赴加拿大實習實踐活動和學期交流生項目。
趙宇彤同學于2016年參加我校交流生項目,因成績優(yōu)異,獲得一等獎學金,并在艾伯塔省發(fā)生嚴重山林火災時主動將獎學金全部拿出來捐獻給受災居民,得到社會各界的贊揚,并受到加拿大總理的接見和表彰,鼓勵他們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 赴韓國交流合作
我校與韓國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了進一步加強專業(yè)交流,自2011年起,我校與韓國清州大學達成協議,每年互派師生進行合作拍攝微電影,并組織開展中韓微電影創(chuàng)作論壇等活動。
▲赴英國實習實踐
2016年10月,我校同英國斯旺西大學簽署協議,展開為期兩周實習實踐體驗。赴英實習實踐活動的開展,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就業(yè)競爭力。
啟發(fā)創(chuàng)意、凝聚影像,搭建專業(yè)實踐拓展平臺,奠定就業(yè)大平臺
一、緊抓機遇 推動教學改革新思路
由于微電影的“三微”(微時、微周期制作、微投資)特征、它已經成為學術研究的新領域、相關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和新媒體產業(yè)的新業(yè)態(tài),是極其適合高等學校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而推廣的實踐形式。鑒于此,2012年4月,由科德學院發(fā)起,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銀川市人民政府、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文化信息協會、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聯合主辦,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承辦的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正式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
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是倡導Confidence自信、Creativity創(chuàng)新、Community交流精神的大型微電影主題活動。具有國際性、學術性、專業(yè)性,旨在鼓勵大學生和青年人用微電影的形式,探索多樣化的原創(chuàng)影像,發(fā)掘優(yōu)秀的短片創(chuàng)作人才,同時更是科德學院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重要途徑之一,對推動學院教學改革,加深教師課業(yè)重塑,加強學生動手實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整合高校資源 拓展國際化發(fā)展道路
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每年舉辦一屆,自2012年至今,已經連續(xù)舉辦5屆,共征集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同濟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天津師范大學、廈門大學、黑龍江大學、成都大學、浙江大學、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韓國清州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臺灣傳播學院、俄羅斯國立電影學院等百余所中外著名高校各類作品1萬余部。其中科德學院獲獎作品百余部,并選送到法國巴黎青年短片節(jié)、英國萬象電影節(jié)、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等國際影展參展,并且2016年第五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與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并軌舉行,成為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展映單元,得到中國電影家協會、工作委員會等領導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獲得了巨大成功與提升。并且,今年成立了國際導演工作室與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有深度合作的意向,大大加速了國際化進程。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也得到了包括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等各級電視臺、報紙、雜志以及主流網絡媒體的持續(xù)關注,近百家媒體為電影節(jié)吶喊助威。
三、探索應用型藝術類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
科德學院以探索應用型藝術類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為指導思想,通過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的舉辦,探索教學改革,著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動手能力和國際視野,努力提高中國高校影視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2013年,科德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中國跨文化傳播研究與實踐基地”,立足于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全球化跨文化創(chuàng)新工程的成果應用,聯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為跨文化傳播理論研究尋找創(chuàng)新模式,為中國文化的崛起提供跨理論支撐、人員培訓和戰(zhàn)略咨詢。2015年,為更好服務影視愛好者和青年導演,聯動高校微電影創(chuàng)作資源,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成立了微電影專業(yè)委員會,并將委員會的秘書處常設在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2016年,科德學院率先在全國設立了“無人機航拍專業(yè)”,并在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里增設了無人機航拍單元,是順應當前新媒體發(fā)展趨勢與科技革新影視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舉措,科德學子首屆參加就取得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微電影展映單元及第五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航拍二等獎的不俗成績。至此,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等院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將以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為平臺,開展多種多樣的創(chuàng)作交流和研討活動,將教學資源和創(chuàng)作資源有力結合,將微電影教育做大做深,讓科德的學生在拍攝實踐中深入體會當今傳媒產業(yè)的發(fā)展脈搏和國際潮流。
四、與中央新影集團合作項目介紹
中央新影集團于2010年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準成立,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作為骨干企業(yè)組建而成,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紀錄片、科教片制作基地。集團擁有豐富的紀錄片、科教片資料資源,實力雄厚的制作班底,先進尖端的技術設備,專門制作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的電影、電視紀錄片。
經友好協商,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與中央新影集團藝術研究院合作,在學校建設“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廠史暨中國新聞紀錄片史料博物館”,同時建立“影視節(jié)目制作人才培養(yǎng)基地”,共同開發(fā)培訓課程,以產學結合的方式,邊學習、邊實踐、邊生產,面向在校大學生和電視臺以及影視制作機構的專業(yè)人員開展培訓。這也是學校關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有效探索。中央新影集團作為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的實踐基地,2015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高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yǎng)基地。
藝術設計學院
School of Art & Design
2017年藝術設計學院將在“藝術設計學”和“會展經濟與管理”等專業(yè)的8個專業(yè)方向招生。學院擁有一支有博士、碩士學歷背景,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組成的專職教師隊伍。同時聘請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以及知名設計企業(yè)機構的教授、專家任教。
學院擁有電腦美術工作室、攝影實驗室、影視后期制作實驗室、動畫藝術工作室、絲網實驗室、陶藝工作室、環(huán)境裝飾工程與材料實驗室、平面印刷與包裝工作室、金屬與木工藝實驗室和藝術設計展廳等教學設施。學院與一批國內外知名藝術設計產業(yè)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實踐基地。每位學生都將在國外實習實踐,課程納入學分管理。
視覺傳達設計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遵循“厚基礎、重創(chuàng)新、強實踐、寬口徑”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具有現代藝術設計思維和平面藝術設計理論基礎,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掌握書籍裝幀設計與印刷、產品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網頁設計、企業(yè)形象設計、展示設計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兼修三維空間設計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廣告策劃、書籍裝幀設計、標志設計、廣告設計、軟件設計基礎(photoshop)、包裝設計、企業(yè)形象設計、現代平面設計史、商業(yè)攝影、圖形創(chuàng)意思維與表現、展示設計、字體設計、編排設計。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平面設計公司、廣告公司、新聞出版單位、文化傳媒公司、網絡公司、教育或培訓機構等,從事項目策劃及品牌管理、書籍裝幀、包裝設計、平面媒體、廣告設計工作。
環(huán)境設計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現代藝術設計思維與表現技能,系統地理解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面理論知識,掌握室內與公共空間設計環(huán)節(jié)和運作模式,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和團隊精神,勝任家具設計、居室空間設計、展示設計、公共空間、園林設計等領域工作,能夠從事設計管理、施工及后期服務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家具設計、店面設計、居室空間設計、商業(yè)空間設計、酒店設計、軟件設計基礎(3dmax)、展示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照明設計、園林設計。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以在裝飾裝潢設計公司、建筑房地產企業(yè)、園林景觀工程公司、教育或培訓機構、市政管理部門等企事業(yè)單位,從事環(huán)境藝術設計、項目預算、項目組織策劃和管理等工作。
藝術設計學 建筑景觀藝術設計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現代建筑景觀藝術設計思維與理念,掌握中外建筑藝術特征和造型特色,深刻了解造型結構與裝飾特征的關系,具備建筑是一切藝術載體本源的設計思想,勝任建筑造型和裝飾設計工作,能夠從事城市花園設計、街心廣場設計、商業(yè)步行街設計以及設計管理、施工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中外建筑史、設計美學、建筑初步、園林設計、別墅設計、軟件設計基礎(3dmax)、房屋構造、城市花園設計、街心廣場設計、城市街景設計、建筑預算、人機工程學、建筑照明設計、建筑材料與工程、建筑施工圖。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建筑景觀藝術裝飾公司、建筑藝術設計院、建筑景觀藝術設計事務所,以及房地產企業(yè)、城市建筑景觀規(guī)劃設計管理部門、職業(yè)培訓部門工作。
藝術設計學 影視與舞臺美術設計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良好人文素養(yǎng),掌握影視與舞臺美術理論與設計技能,能夠從事影視場景設計、戲劇舞臺設計、電視演播場景設計、影視虛擬空間設計、影視特效設計、電視頻道包裝設計、影視與舞臺人物造型及形象設計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中外美術史、中外電影史、視頻剪輯基礎、視聽語言、影視人物造型設計、分鏡頭畫面設計、演播場景設計、影視場景設計、舞臺美術設計、電視欄目包裝、影視特效設計、道具設計。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電視臺、影視制作中心、影視劇組、戲劇院團、傳媒文化公司、影視廣告文化傳播公司等單位從事專業(yè)設計及管理工作。
藝術設計學 新媒體藝術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數字藝術修養(yǎng);系統的掌握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具有網絡媒體制作、交互應用設計、數碼視頻編輯、游戲設計、動畫設計與制作、影視美術設計、漫畫插畫、概念圖設計的知識與技能;具備較高的美術鑒賞和藝術修養(yǎng)。能夠從事新媒體藝術設計、影視創(chuàng)作與編導、動畫設計與制作、影視后期編輯及影視特效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 主要課程
設計素描、色彩、新媒體藝術概論、影視藝術美學、圖形圖像學基礎、視聽語言、影視創(chuàng)作基礎等課程、影視特效設計與制作、三維圖形設計、微電影創(chuàng)作與制作、游戲設計與制作、動畫設計與制作、跨媒體交互設計、數字影視合成技術、影視后期剪輯等課程、原創(chuàng)短片制作、頻道包裝設計等。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網絡公司、電視臺、數字影視制作公司、新媒體廣告公司、動畫公司、游戲公司、新媒體藝術培訓機構、互動娛樂公司、電視頻道包裝部門、新聞出版單位等工作。
藝術設計學 展示設計與策劃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現代各種展示設計能力和展示活動策劃的技能,全面達到適應新常態(tài)發(fā)展的人才需求和就業(yè),并適應在社會的文化展覽部門、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各種設計公司、商業(yè)部門中從事設計與策劃的工作,本專業(yè)適應社會需求廣泛而且能讓同學們全面掌握知識與技術,培養(yǎng)與時俱進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各種展示設計中的會展設計、廣告設計、標志設計、商業(yè)空間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禎設計、軟件設計基礎等設計課程和展示創(chuàng)意與策劃、會展文案、展示材料應用、展示道具與工藝、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概論、會展營銷技術、會展法規(guī)、會議策劃、商業(yè)攝影等策劃與理論課程。
●就業(yè)方向
該專業(yè)能全面適應社會各種崗位的需求,畢業(yè)生可在各種文化策劃機構、會展場館和各種會展機構、廣告設計公司、各商業(yè)團體、教育培訓機構、新聞出版單位、企業(yè)文化產業(yè)開發(fā)部門、各機關事業(yè)單位從事文化宣傳等工作。
書法學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掌握書法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書法表現和鑒賞能力,了解書法發(fā)展動向,具有書法的創(chuàng)作和初步科研能力,兼修藝術設計與技能;能夠從事書法史論和技能的教學、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以及藝術設計、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 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中國書法史、中外國美術史、傳統書法技法與臨摹、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素描、白描、中國畫技法、藝術設計與制作等。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專業(yè)團體、教育單位等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教學、藝術設計和管理工作。
會展經濟與管理 策劃與經營方向
學制四年 管理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會展策劃與經營的現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會展創(chuàng)意與策劃的技能,具備會展總體設計、會展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以及協調管理能力,能夠在大型展覽中心、會展企業(yè)、會展創(chuàng)業(yè)協會、政府管理部門及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會議、展覽、大型活動的策劃、設計與經營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專業(yè)導向概論、會展展覽策劃與文案、會展營銷、會展法規(guī)、會展創(chuàng)意與策劃、展示道具與工藝、展示工程設計、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概論、標志設計、展示設計、會展文案、會展營銷技術、會展實物管理。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會展機構、企事業(yè)單位、旅游公司、酒店、會展中心以及賽事活動場館,從事會展策劃、會展管理、會展總體設計、展品物流、展品貿易及展示廣告等工作。
傳媒學院
School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Mass Media
2017年傳媒學院將在廣播電視編導、錄音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攝影等4個專業(yè)的10個專業(yè)方向招生。學院現有優(yōu)秀教師50名。學院擁有數間電視演播室、攝錄實驗室、后期編輯室等實踐場所,并依靠北京傳媒業(yè)發(fā)達集中的區(qū)域優(yōu)勢,與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動漫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yè)基地、星光影視城、中影集團等企事業(yè)單位或藝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學生學習期間由專業(yè)教師帶隊赴實習基地現場教學,指導學生將課堂中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工作的運作之中,為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推動學生順利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學院還會不定期組織學生赴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地實習、攝錄和制作節(jié)目。同時,學院學生每年均有機會赴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實踐實習,接觸世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對現行各類傳媒理論加強認識,對影視制作增強理解,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拓展他們的就業(yè)渠道。
廣播電視編導 文藝編導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傳媒職業(yè)道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具備廣播影視文藝節(jié)目策劃、編導、攝影、制作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能夠適應廣播影視傳媒機構及企事業(yè)單位文化宣傳部門需求的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廣播電視藝術學、視聽語言、攝影基礎、錄音技術、綜藝節(jié)目策劃與推廣、電視節(jié)目編輯制作、影視表演、電視節(jié)目導播、影視導演創(chuàng)作等課程。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各級電臺、電視臺、企事業(yè)單位、各類文化部門、網絡媒體系統從事廣播、電視綜藝節(jié)目編導、大型文藝節(jié)目活動的設計、組織、策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其他各類文藝活動的策劃和管理工作。
廣播電視編導 新聞編導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廣播電視節(jié)目采編制作以及網絡傳播的主要技能,能在廣播電視、新聞網站及其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采訪、制作、媒介經營管理等工作的,具有愛崗敬業(yè)的態(tài)度,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應用拓展型高素質人才。
● 主要課程
新聞采訪、新聞寫作、視聽語言、攝影基礎、廣播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廣播電視節(jié)目策劃、電視節(jié)目編輯、電視節(jié)目制作、影視作品后期包裝、電視節(jié)目導播、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綜合訓練等課程。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各級各類廣播電臺、電視臺、文化部門、體育部門、企業(yè)宣傳部門,從事電視新聞采訪、深度訪談等視聽節(jié)目的策劃、制作、編輯等工作,也可從事網絡新聞和各類相關節(jié)目的設計編輯等工作。
廣播電視編導 新媒體編導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新媒體節(jié)目采編、制作及傳播技能,能在新聞網站及其他宣傳部門從事策劃、編輯、采訪、后期制作、媒介經營等方面工作。具有愛崗敬業(yè)的態(tài)度,并具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專業(yè)人才。
●主要課程
新媒體節(jié)目策劃、新媒體節(jié)目編輯、視聽語言、攝影技術、新媒體節(jié)目制作與合成、新媒體節(jié)目包裝、電視節(jié)目導播、新媒體運營與管理、電視節(jié)目綜合訓練、微電影創(chuàng)作、新媒體技術。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新媒體機構及企事業(yè)單位工作。從事新媒體機構的節(jié)目采訪、編輯及制作等工作;同時可在新媒體機構從事各類節(jié)目的策劃、運營及管理等工作。
錄音藝術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藝術素質和修養(yǎng),具備深厚的音樂功底,熟知各種錄音設備,同時又掌握一定的錄音理論及技巧,能在廣播、電視、電影系統和文化藝術部門從事聲音(音響)設計、錄制的高級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錄音基礎、錄音藝術概論、錄音設備原理、錄音節(jié)目后期制作、視唱練耳、聲學基礎、演播室聲學與電聲學基礎、音樂錄音、視聽語言、電影聲音評析、影視錄音實踐、錄音制作、聲頻測量、數字聲頻原理及應用、多媒體技術、影視聲音藝術。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各級各類廣播電臺、電視臺從事社會新聞、藝術、咨詢。生活類專題欄目工作,可在影視節(jié)目制作單位及網絡新聞傳播機構工作。也可到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影視傳播機構從事策劃、設計、制作、管理等工作。
攝影 圖片攝影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熟練掌握攝影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術技巧,在圖片攝影方向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具有比較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能夠在本專業(yè)領域內從事圖片攝影創(chuàng)作、新聞攝影、紀實攝影、圖片編輯、人像風景、廣告、紙媒等的攝影工作,具備較強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和較高技術層次的高級攝影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美術基礎、攝影基礎、中外攝影史、攝影美學、影視攝影技術、攝影曝光控制、攝影光線造型、視覺設計與色彩構成、數字圖像處理、新聞攝影、人像攝影、廣告攝影、攝影商業(yè)文案、圖片編輯、視聽語言、影視廣告與MV制作。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電影制片廠、影視劇制作中心、廣告公司、音像出版機構、圖片社、報刊雜志社、新聞出版單位、平面設計公司、形象設計公司、攝影藝術中心及其他有關單位從事圖片攝影工作,也可從事大型活動攝影和展覽設計等工作。
攝影 影視攝影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國際文化視野與中國文化特色,符合新經濟時代需求,有廣泛科學文化和藝術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影視攝影藝術與技術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具備全面的影視制作能力,能夠從事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廣告片和各類電視節(jié)目拍攝和制作工作,面向全國電影制片公司和各級電視臺、電視劇制作公司、廣告公司及影視機構、大專院校影視專業(yè)等部門的高級攝影專業(yè)人才。
● 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影視概論、攝影基礎、影視攝影技術、影視攝影造型、照明技術與藝術、視聽語言、非線性編輯、數字特效、剪輯基礎、編導基礎、紀錄片創(chuàng)作、廣告與MV制作、攝影創(chuàng)作。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電影制片廠、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影視廣告制作公司、音像出版部門從事紀錄片攝影、影視劇攝影及各類電視文藝節(jié)目攝影等工作,也可從事網絡媒體等宣傳工作。
攝影 無人機航拍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即迎合了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專業(yè)需求,擁有較廣泛的科學文化和藝術理論知識,熟練掌握航空攝影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具備全面的無人機飛行和航空攝影技能,能夠在本專業(yè)領域內從事無人機操控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 主要課程
無人機以及飛行器的定義、飛行器飛行原理(空氣動力學)、常用無人機的構造與組裝、遙控器以及地面站的設置與應用、無人機的調試與維護、飛行氣象學、空域與法規(guī)、模擬飛行訓練、真機實操訓練、航空攝影技巧與影視中的航拍運用、專項加強訓練、考證及競賽動作規(guī)范訓練。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礦產資源勘探、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土地利用調查、水資源開發(fā)、農作物長勢監(jiān)測與估產、農業(yè)作業(yè)、自然災害監(jiān)測與評估、城市規(guī)劃與市政管理、公共安全、國防事業(yè)、數字地球以及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廣告片和各類電視節(jié)目拍攝中,熟練開展航空攝影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 新聞節(jié)目主持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備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良好的新聞素養(yǎng)并具有多種漢語言藝術表達技巧及能力,能在各級各類電視臺、電臺、教育、旅游、新媒體等行業(yè)從事漢語語言藝術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傳播學概論、新聞概論、新聞寫作與采訪、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概論、普通話語音與發(fā)聲、播音創(chuàng)作基礎、即興口語表達、電視節(jié)目主持訓練、影視配音、節(jié)目制作與合成等課程。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各級電臺、電視臺、企事業(yè)單位、各類文化部門、網絡媒體系統從事廣播、電視新聞類節(jié)目的播報、采訪、評論以及相關領域的新聞發(fā)言人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其他各類文藝活動的策劃、主持和管理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 文藝節(jié)目主持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廣播電視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良好傳媒職業(yè)素養(yǎng),具有多種漢語言藝術表達技巧及能力,能夠在各級各類電視臺、電臺、教育、旅游、新媒體等行業(yè)從事漢語語言藝術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播音學概論、傳播學概論、藝術概論、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概論、普通話語音與發(fā)聲、播音創(chuàng)作基礎、即興口語表達、電視節(jié)目主持訓練、影視配音、節(jié)目制作與合成、人物造型、表演基礎訓練等課程。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從事文藝晚會主持、文藝團體專職主持工作,可在企業(yè)禮儀培訓、機關及企事業(yè)單位的宣傳文化部門工作。也可從事出鏡記者采訪、體育解說、氣象預報等與有聲語言表達相關的文化傳播領域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 口語傳播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較強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并具有較強的藝術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從事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新媒體節(jié)目策劃與制作、新聞采編等漢語語言藝術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播音與主持藝術概論、播音與主持語音和發(fā)聲、播音與主持創(chuàng)作、藝術語言傳播、即興口語表達、藝術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寫作、新聞采訪、表演基礎訓練、演講與辯論、影視配音。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在各級媒體機構、企事業(yè)單位、各類文化部門及網絡媒體系統從事廣播、電視新聞類節(jié)目的播報、采訪、評論以及相關領域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從事其他各類文藝活動的策劃、主持和管理工作。
演藝學院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
演藝學院2017年在表演專業(yè)影視表演方向、聲樂表演方向、社會舞蹈與影視傳播方向、歌舞劇表演方向、公演藝術管理方向招生。演藝學院骨干教師來自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國內著名高等學府,均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學院聘請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電影制片廠及首都演藝團體的知名教授、知名主持人、著名藝術家和演員作為學院專職或兼職教授為學生授課。學院為表演專業(yè)配備了表演、臺詞、聲樂、形體、舞蹈、化妝、鋼琴等專業(yè)教室和排練廳,2010年建成的劇場和2013年投入使用的大型演播廳、錄音間和新購置的一批器材、設施,為學生教學與實習實踐提供有力的保障。每位學生都將在國外實習實踐,課程納入學分管理。
表演 影視表演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影、視、劇表演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巧,能在影視劇中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并掌握一定的播音主持、節(jié)目編導等相近專業(yè)技能,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戲劇及影視表演的基本理論與技巧,藝術語言技巧,形體、音樂訓練,大學語文,藝術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國戲曲、文藝(小說、戲劇、影視等)精品賞析,鏡頭前表演、視聽語言,化妝造型,影視編導和攝像的基本常識等。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適應演藝團體、公司企業(yè)文化、電視臺等媒體表演、創(chuàng)作機構的影視表演工作,還可以擔任青少年宮、文化館、中小學、幼教機構的教學、輔導工作。
表演 聲樂表演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素質較高,基礎牢固,有發(fā)展?jié)摿?,具有扎實的音樂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系統的聲樂表演技能,具有獨立研習、分析音樂作品,并在表演中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聲樂表演的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舞臺實踐經驗并了解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排練、演出的規(guī)律;了解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具有較廣博的人文知識基礎并了解黨和國家的文藝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能夠從事音樂表演、藝術組織與管理、音樂教學、音樂傳媒以及與文化藝術有關的其他行業(yè)從事實際工作的復合型音樂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聲樂、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基礎、曲式與作品分析、鋼琴、中西音樂史、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形體訓練、鋼琴、合唱與指揮、劇目排練、表演基礎、藝術語言技巧、音樂論文寫作。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能夠在音樂演出、音樂教育、文化管理等部門從事音樂表演、音樂教學、藝術組織與管理、音樂傳媒以及與文化藝術有關的其他行業(yè)從事實際工作的復合型音樂專門人才。
表演 社會舞蹈與影視傳播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在藝術培訓、流行藝術、公演藝術、媒體舞蹈,大眾藝術、健身房舞蹈藝術等領域擁有教學與創(chuàng)作、管理與策劃、普及與推廣能力的專業(yè)人才。本專業(yè)是舞蹈新型交叉性專業(yè),開設時下先進的舞蹈藝術課程,配合影視傳播類課程體系,以時下流行藝術為基礎,將舞蹈大眾化﹑多元化﹑普及化推廣。本專業(yè)以高就業(yè)率、精致化培養(yǎng),高考研率著稱。本專業(yè)擁有校際、國際本碩連讀項目,優(yōu)秀畢業(yè)生可獲得獎學金及專業(yè)免試送往韓國名校完成碩士學位,適應于廣大舞蹈愛好者、影視表演及公演藝術愛好者。
● 主要課程
爵士舞、流行舞、芭蕾基礎、現代舞基礎、流行舞風格、國際標準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國古典舞、流行舞表現、經典作品排演、舞蹈精品公演、舞蹈創(chuàng)作法、兒童舞教學、兒童舞創(chuàng)作、兒童舞經典教材、原創(chuàng)劇目、中外舞蹈概論、韓語基礎、鏡頭前表演、影視導演基礎、公演藝術經典案例分析、藝術培訓機構管理與運營等。
● 就業(yè)方向
青少年宮、大中小學舞蹈教師、公演藝術項目策劃人及制作人、影視表演與舞蹈設計、歌舞組合統籌與舞蹈設計、藝術培訓機構管理與運營、舞蹈傳媒公司、健身房舞蹈藝術、舞蹈藝人經紀等。
表演 歌舞劇表演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具有歌、舞、劇表演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巧,掌握并能運用歌舞劇、戲劇、影視、舞蹈、音樂等藝術表演技能手段的,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視唱練耳、音樂基本理論、聲樂演唱、歌劇表演技巧、鋼琴、音樂精品賞析等;舞蹈基礎訓練、中國傳統舞蹈、現代舞、流行舞、舞劇表演、舞蹈精品賞析等;舞臺表演基本理論與技巧、藝術語言技巧、中外戲劇史、戲劇精品賞析、化妝造型等。
● 就業(yè)方向
畢業(yè)生可適應演藝團體、公司企業(yè)文化、電視臺等媒體表演、創(chuàng)作機構的表演工作、滿足大眾娛樂業(yè)、舞蹈健身業(yè)、青少年宮、文化館、各類社團、社區(qū)及基層組織、中小學、幼教機構以及藝術表演自由職業(yè)的人才需求。
表演 公演藝術管理方向
學制四年 藝術學學士學位
● 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能夠從事公演藝術制作、劇院團管理、文化經紀等工作的復合型藝術管理人才,以及文化藝術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后備基礎人才。本專業(yè)是基于公共文化藝術和文化藝術產業(yè)發(fā)展的宏觀環(huán)境,面向表演藝術相關領域的政府管理部門,商業(yè)性藝術機構和社會公共藝術機構等企事業(yè)單位,通過四年的學習,畢業(yè)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熟悉國際先進的劇院團和公演藝術制作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具備創(chuàng)意策劃、制作管理和運營推廣等文化藝術經營管理的基本技能。
● 主要課程
舞臺理論基礎、舞臺編導基礎、影視導演基礎、表演基礎、舞臺技術基礎、藝術管理概論、舞臺監(jiān)督管理、公演藝術策劃與管理、公演藝術經典案例分析、藝術培訓機構管理與運營、舞臺美術設計、舞臺燈光設計、市場營銷學、創(chuàng)意策劃寫作、劇院團管理實務、藝術現場、文化財務管理、國際文化交流英語、公演制作實務、專家工作坊、藝術與流行文化、藝術消費行為與心理、藝術法規(guī)導讀、跨文化傳播等。
● 就業(yè)方向
公演項目策劃人、演出經紀人、演出制作人、藝術培訓機構負責人、舞臺監(jiān)督、宣傳票務統籌、公演市場推廣及營銷專業(yè)人員,影視劇制片人、藝人經紀人、公關廣告宣傳企劃專員、影視劇發(fā)行人、院線影院經理等。
國際文化學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國際文化學院是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的教學單位之一,擔負著學校通識課程的教學任務及國際合作辦學、跨文化交流與研究工作,組織實施學校本科生的國際課堂計劃及海外實習實踐項目,推動學生來源、教師發(fā)展、專業(yè)建設的國際化進程。
國際文化學院下設5個教研室:大學英語教研室(一);大學英語教研室(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體育課程教研室;綜合課程教研室?,F有教師2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教師群體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是一支具有政治覺悟,朝氣蓬勃、業(yè)務精良的師資隊伍。
國際文化學院教職工群體是一支熱愛教學、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充滿活力、努力拼搏的教學團隊。全院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認真實施教學計劃,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不斷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努力規(guī)范教學活動。該院通過教師集體備課、聽課、教改、教研活動帶動教師團隊發(fā)展;用教科研項目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分層教學,注重因材施教。教師教學嚴謹認真,教法靈活,深受師生好評。在學校的“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先后有12位教師獲獎。該院是一個開拓進取、和諧包容的集體;是一支團結向上、銳意奮進的教學團隊;是一個努力教學、勤奮工作的教學單位!
校園文化
Campus Culture
我校以“紅五月”大學生文化藝術節(jié)和“金十月”社團文化藝術節(jié)為平臺,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力地推動了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
成果展示
Achievements
學校榮譽
2008年,學校被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六家媒體聯合評為“全國學生最信賴的十佳獨立學院”。
2009年,學校榮列“2009全國獨立學院綜合實力20強”。
2010年,學校被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
2010年,學校在“胡錦濤論人才強國戰(zhàn)略思想研討會暨思想道德先鋒榜授牌儀式”上,榮獲“思想道德先鋒榜”稱號。
2010年,學校榮列“中國最具影響力獨立學院二十強”。
2011年,學校被評為“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獨立學院”。
2012年,學校被評為“中國最具品牌影響力獨立學院”。
2013年,學校被評為“中國最具領導力獨立學院”。
2014年,學校被評為“中國最具知名度獨立學院”。
2015年,學校被評為“新媒體經驗建設獎”。
成果展示
Achievements
學生風采
近年來,我校通過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使教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獲得了豐碩的育人成果。學生的技能與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國家、省、市級各類競賽中不斷取得優(yōu)異成績。
傳媒學院
●2015級學生孫婉婷在2016年第十一屆全球城市形象大使暨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中,榮獲大中華區(qū)總決賽第一名的佳績。
●我校學生作品《俊菊夢想回憶錄》在“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中榮獲國家級優(yōu)秀獎。
●我校學生作品《老何所依》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舉辦的“2015網絡視聽節(jié)目內容評選”中榮獲省部級二等獎。
●我校學生作品《京城老安》在“第十三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中榮獲專業(yè)競賽優(yōu)秀獎。
●我校學生作品《愛拼才會贏》在中國廣電社組聯舉辦的比賽中榮獲專業(yè)競賽優(yōu)秀獎。
●2011級學生貝凱凝作品《大學季》在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節(jié)榮獲一等獎。
●2011級學生陳鵬作品《顧不了那么多》在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節(jié)獲“劇情類大獎”。
●2009級學生趙鵬作品《我叫太原》獲2012年“中國襄陽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佳紀錄片“孔明獎”。
●2008級學生于翔在“第二屆中國•西安DV國際民間影像節(jié)”校園文化單元中(國際級)獲一等獎。
●2008級學生郭萌萌榮獲2011年8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國高校廣播節(jié)目聯盟第五屆NJ星貴職業(yè)選拔賽第二名。
演藝學院
●我校學生作品《迷失》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舉辦的“北京市大學生舞蹈節(jié)”中榮獲省部級二等獎。
●我校學生作品《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舉辦的“北京市大學生舞蹈節(jié)”中榮獲省部級三等獎。
●2012級學生獲得北京市舞蹈比賽創(chuàng)作表演一等獎。
●2012級學生獲得華北五省市舞蹈比賽創(chuàng)作表演一等獎。
●2012級學生劉佳靈獲得北京第二屆國際青年藝術節(jié)舞蹈類競賽表演銀獎,最佳原創(chuàng)作品獎(唯一)。
●2012級學生王藝霖獲得香港國際聲樂公開賽北京賽區(qū)一等獎。
●2012級學生陳立基獲得意大利薩萊諾國際音樂比賽三等獎。
●我校學生獲得北京市第三屆、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jié)舞蹈比賽一等獎。
●我校學生獲得北京市第三屆、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jié)合唱比賽一等獎。
藝術設計學院
●我校學生作品《原麥山丘》、《bookish--書呆子》、《珀萊雅特裝展位設計》在“第九屆全國商科院校展示設計大賽”中榮獲省部級一等獎。
●我校學生作品《這時這地與那時那地》在北京民辦教育協會舉辦的“學生公益環(huán)保創(chuàng)意大賽”中榮獲專業(yè)競賽一等獎。
●我校學生在“2016首屆北京公共設施建筑喚醒展”中榮獲省部級二等獎。
●我校學生《陶藝“指尖”》、《陶藝“悟靜”》等作品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舉辦的“第四屆北京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分別榮獲省部級二等獎。
●我校學生作品《淚灑相思地》、《海的女兒》在河南省文聯舉辦的“第六屆黃河戲劇獎大賽”中榮獲省部級優(yōu)秀獎。
●我校學生作品《京城老安》在“第十三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中榮獲專業(yè)競賽優(yōu)秀獎。
●2014級會展經管專業(yè)學生孔祥宇、王宇西、鄭文杰、曹雅璇、李嬌作品《2016首屆北京大學生校園古風文化節(jié)》,獲第六屆“遠華杯”全國大學生會展創(chuàng)意大賽一等獎。
●2013級會展經管專業(yè)學生楊華、王祖健、郭曉旭、段略雨作品《2016北京智慧健身博覽會》,獲“第五屆遠華杯全國大學生會展創(chuàng)意大賽三等獎”。
●2013級會展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洪肸、王明堯作品《?!帆@得“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優(yōu)秀獎。
●我校學生作品《駕馭空間》、《解放雙手去shopping》、《營養(yǎng)看得見》獲2013年“金犢獎優(yōu)秀獎”。
●2012級視覺傳達專業(yè)學生魏梓萌、汪曄作品《3D京劇臉譜益智拼圖》獲第七屆“星星之火”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一等獎。
●2012級會展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王佳琪、張麗麗作品《手手相傳 城現藍天——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方法的公益宣傳活動策劃案》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會展創(chuàng)意大賽三等獎”。
●2011級環(huán)藝專業(yè)學生秦陽作品《大昭寺》獲“第四屆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
●2010級動漫專業(yè)學生麥展誠作品《M戰(zhàn)警》獲“2014 Reallusion Award中國區(qū)48小時創(chuàng)意3D動畫總決賽佳作獎”
●2010級平面專業(yè)學生王小萌作品《Vuiefsie》獲2013年“亞洲平面設計雙年展入圍獎”。
成果展示
Achievements
考研、就業(yè)情況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就業(yè)教育,倡導一專多能,并積極廣泛地拓展就業(yè)渠道,鼓勵并引導學生考研。幾年來,我校百余名畢業(yè)生考取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重點高校研究生,另有很多優(yōu)秀者赴美國、英國、法國、韓國等海外知名學府深造。學校還積極鼓勵學生到基層,近幾年多名畢業(yè)生到基層當村官,到中小學任教,服務基層。眾多畢業(yè)生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央電視臺、廣西電視臺、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中鐵勘察設計院、中旅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等國內著名企事業(yè)單位就業(yè)。
考研信息
藝術設計學院-牟及-北京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韓燕燕-北京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李丹特-中國社會科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李林娟-首都師范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梁琭-首都師范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趙敏行-中國美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陳娟-四川美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成明娜-維多利亞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谷思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郭文妍-加拿大哈莫克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張乃夫-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
傳媒學院-趙鵬-北京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張迪-中國傳媒大學
傳媒學院-陳陶然-中國傳媒大學
傳媒學院-劉佳麗-首都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張軍-北京科技大學
傳媒學院-杜濤-香港浸會大學
傳媒學院-郭雪薇-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
傳媒學院-蔣凱靜-紐約電影學院
傳媒學院-荊浩-悉尼科技大學
演藝學院-譚馨雅-西南大學
演藝學院-楊霄雪-紐卡斯爾大學
演藝學院-朱丹影-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
就業(yè)信息
藝術設計學院-薛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藝術設計學院-張曉楠-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
藝術設計學院-羅茜-北京北廣傳媒移動電視有限公司
藝術設計學院-靖良-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藝術設計學院-李童-云南電視臺
藝術設計學院-邱麟懿-北京晨報社
藝術設計學院-劉忻然-環(huán)球時報社
藝術設計學院-羅蘭-法制晚報社
藝術設計學院-張然-北京市朝陽區(qū)花家地實驗小學
傳媒學院-郭方園-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傳媒學院-李黎-央視國際視頻傳播有限公司
傳媒學院-侯小雪-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制片廠(集團)
傳媒學院-張悠然-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
傳媒學院-張龑業(yè)-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傳媒學院-梅笛-中國文化傳媒集團
傳媒學院-孟靜思-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傳媒學院-賈璇-人民日報
傳媒學院-呂知航-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演藝學院-劉千-北京央視科華傳媒技術有限公司
演藝學院-馮程琳-中央電視臺
演藝學院-何曉雨-北京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服務有限公司
演藝學院-潘一緣-北京市西城區(qū)半步橋小學
演藝學院-劉瑛子-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
校園硬件
Campus hardware
實驗實訓中心
實訓中心現有蘋果媒體制作機房2間、惠普工作站媒體制作機房5間、演播室10間(包括500平米1間、200平米2間、100平米6間和1間新聞演播室)、化妝間4間、室內攝影棚4間、播音間5間、廣播直播間2間、配音合成室1間、多功能錄音室1間、高清編輯機房2間、影片解析室1間、影視觀摩室1間。另有充足攝像機、照相機等器材,供教師和學生使用。
實驗實訓中心建成以后,形成了多專業(yè)實訓內容相互滲透共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為相關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訓教學、實習場地、實訓器材借用服務??砷_展播音主持、新聞采訪、音樂錄音、電視攝像、后期編輯、演播室導播等各方面的教學實踐活動。并解決教師和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實現了集中管理,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滿足實踐教學和科研需求,使其充分發(fā)揮整體效益。
學生公寓
學生公寓內主要配置:獨立衛(wèi)浴間、空調、熱水器、上床下桌、吸頂扇、暖氣、網絡、電話及消防設施,住宿標準為4人間。每棟學生公寓配有公寓值班員,幫助學生安心生活。
劇場和體育館
劇場和體育館功能齊全,是教學活動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學校建有可容納約800人的劇場,劇場內設備齊全,配有化妝室、排練廳、休息區(qū)、貴賓室等,可以滿足教學、演出、會議、學生活動的需要。
籃球館座落在體育館主區(qū),兩側的看臺容納800多人,體育館內有羽毛球場、乒乓球館、健身房、練聲房、學生活動室等。
為使運動、健身的環(huán)境更舒適,館內設有中央通風系統及淋浴間、更衣間等設施。
2016年各省控制分數線 The Enrollment Line | |||||
序號 | 省市 | 藝術類 | 普通類 | ||
文科 | 理科 | 文科 | 理科 | ||
1 | 北京 | 346 | 321 | 488 | 438 |
2 | 天津 | 286 | 262 | 320 | 336 |
3 | 河北 | 278 | ———— | ———— | |
4 | 山西 | 241 | 202 | ———— | ———— |
5 | 內蒙 | 美術225,編導314,播音、影視表演238 | 375 | ———— | |
6 | 遼寧 | 296 | 267 | ———— | ———— |
7 | 吉林 | 178 | 185 | ———— | ———— |
8 | 黑龍江 | 242 | 234 | ———— | ———— |
9 | 上海 | 239 | 234 | ———— | ———— |
10 | 江蘇 | 188 | ———— | ———— | |
11 | 浙江 | 美術文科345,理科343;傳媒類文科430,理科490;表演類文科343,理科382 | ———— | ———— | |
12 | 安徽 | 藝術A類:文科338,理科332;藝術B類:文科314,理科308。 | ———— | ———— | |
13 | 江西 | 240 | ———— | ———— | |
14 | 山東 | 308 | 293 | ———— | ———— |
15 | 河南 | 298 | ———— | ———— | |
16 | 廣東 | 美術類280,音樂類250 | ———— | ———— | |
17 | 廣西 | 260 | 216 | ———— | ———— |
18 | 海南 | 375 | ———— | ———— | |
19 | 重慶 | 播音355,攝影320,錄音328,表演325 | ———— | ———— | |
20 | 四川 | 美術與設計類385,播音與主持類375,戲劇影視表演類320 | ———— | ———— | |
21 | 貴州 | 美術聯考文科343,理科274;??嘉目?20,理科256 | ———— | ———— | |
22 | 云南 | 375 | 325 | 445 | 400 |
23 | 西藏 | 少數民族200分,漢族294 | ———— | ———— | |
24 | 陜西 | 299 | 275 | ———— | ———— |
25 | 甘肅 | 美術:文化273,專業(yè)210;聲樂:文化273,專業(yè)236;播音與主持藝術:文化309,專業(yè)226 | ———— | ———— | |
26 | 寧夏 | 280 | ———— | ———— | |
27 | 新疆 | 142 | ———— | ———— |
2017年招生專業(yè)和計劃Recruiting Scheme | ||||
科類 | 專業(yè)(方向)名稱 | 專業(yè)代碼 | 招生計劃 | 備注 |
藝術類 | 視覺傳達設計 | 130502 | 60 | 1、具體分省分專業(yè)計劃以各?。ㄗ灾螀^(qū)、直轄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為準,文理兼收。2、表中多個專業(yè)方向一起公布的專業(yè),考生入學后,根據專業(yè)成績、個人意愿在本專業(yè)內選擇專業(yè)方向就讀。 |
環(huán)境設計 | 130503 | 60 | ||
藝術設計學(新媒體藝術、展示設計與策劃、影視與舞臺美術設計、建筑景觀藝術設計) | 130501 | 100 | ||
廣播電視編導(文藝編導、新聞編導、新媒體編導) | 130305 | 210 | ||
播音與主持藝術(文藝節(jié)目主持、新聞節(jié)目主持、口語傳播) | 130309 | 190 | ||
攝影(圖片攝影、影視攝影、無人機航拍) | 130404 | 120 | ||
表演(影視表演) | 130301 | 80 | ||
表演(聲樂表演) | 130301 | 30 | ||
表演(公演藝術管理) | 130301 | 30 | ||
表演(社會舞蹈與影視傳播) | 130301 | 30 | ||
表演(歌舞劇表演) | 130301 | 30 | ||
錄音藝術 | 130308 | 30 | ||
書法學 | 130405T | 30 | ||
普通類 | 會展經濟與管理(策劃與經營) | 120903 | 30 |
特色實踐
Featured Practive
文字如下:
各專業(yè)學費以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復為準,學費中包含:
一次免費出國實習實踐——
出國實習實踐是必修環(huán)節(jié),納入學分,學生全部參加,學校承擔全部費用。
多次免費國內實習實踐——
學校與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市各區(qū)縣電視臺、國家大劇院、國家新媒體產業(yè)基地等機構合作,建設一流的實習實踐基地;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在國內多次參加實習實踐,國內實踐的費用也包含在學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