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生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與想象相結(jié)合,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如在教學《小池》時,我先在黑板上出示這首詩,讓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正確。然后指名讀、同桌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形式,糾正學生的字音。接著,我讓學生給這首古詩配畫:“如果讓你來給這首古詩配一幅畫,你會畫些什么呢?”
生1:我要畫一些蜻蜓在飛來飛去。
生2:我不同意,蜻蜓不是在飛,而應該是停在荷葉上的。
師:你怎么知道?
生2:因為詩中說:“早有蜻蜓立上頭,就是立在荷葉上。
師:你很會讀,真能干。
生3:我要畫上一棵棵的大樹,樹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生4:我還要畫上一條小河,河里的水在流。
生5:我不同意,應該不是小河,是池塘,因為題目就是小池。
生6:我還要畫上一個太陽。
師:哦,為什么呢?
生6:因為詩中說“樹陰照水愛晴柔“。說明是晴天。
師:你真聰明!
……
別看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其實他們的想象能力和理解古詩的能力還是挺強的。如果把學生說的組合在一幅畫里,不就是這首詩所描寫的嗎?
最后,我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欣賞。當學生再次領略古詩所描寫的意境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