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于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并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法分為十一章,共二百零六條。下面將對《總則》中的幾大亮點進行解讀。
亮點一:明確胎兒利益保護?!犊倓t》第十六條規(guī)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總則》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能力的時間起點為出生時,終止時間為死亡時。由于胎兒尚未出生而成為獨立的個體,因此,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總則》出于對胎兒權益進行保護的目的,列舉了在為“遺腹子”保留必要的繼承份額的制度及接受贈與的權利等方面,胎兒被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亮點二:以年齡來劃界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調為8周歲?!犊倓t》第十九條規(guī)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與《民法通則》對比發(fā)現,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標準由十周歲下調到八周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兒童的心智水平和發(fā)育狀況遠遠高于以前同齡階段兒童的水平。此階段的未成年人已經可以獨立實施某些民事行為,并且能對自己的一些行為作出獨立判斷。年齡下限的下調,有利于尊重這一階段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亮點三: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由兩年延長為三年。《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民法通則》規(guī)定,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為了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總則》將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為三年。
亮點四: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點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因其處于未成年階段不能及時行使或者不能獨立判斷是否要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犊倓t》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出發(fā),將行使該項權利的訴訟時效起算點規(guī)定為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從而有利于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在其成年后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
此次《民法總則》的修訂更多地體現了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相信民法體系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形勢下社會生活發(fā)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不斷創(chuàng)新、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