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代碼:3005
考試科目名稱:大氣化學與污染氣象學
第一部分 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掌握大氣化學的理論和實驗的基本知識,熟悉大氣中的化學現(xiàn)象和物理化學控制過程;掌握各種氣象條件和特殊環(huán)境下大氣污染物擴散規(guī)律,了解大氣邊界層氣象要素的分布規(guī)律、大氣湍流特征。為進一步研究大氣環(huán)境、大氣化學、大氣成分與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氣象等打下堅實的物理和化學基礎。
二、基本要求
具有參加大氣化學研究、觀測和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研究的能力,具備從事與大氣化學相關的大氣邊界層物理、氣候變化、空氣污染預報、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基礎。
第二部分 課程內(nèi)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篇 大氣湍流微結構
1、掌握湍流脈動量標準差和湍流強度
2、掌握湍譜特征及表達方法
3、了解湍流通量觀測與計算方法
第二篇 空氣污染擴散的基本理論
1、理解梯度輸送理論和擴散模式
2、理解湍流擴散統(tǒng)計理論和擴散模式
3、理解湍流擴散相似理論
第三篇 理想條件下空氣污染物擴散
1、掌握點源、線源和面源污染物濃度的估算方法
2、掌握大氣擴散參數(shù)與地面污染物濃度的估算
3、理解特殊氣象條件下的污染物濃度計算公式
第四篇 非均一下墊面條件下的空氣污染物擴散
1、了解局地建筑物影響下的擴散過程
2、了解山地地形影響下的擴散過程
3、了解水陸交界下墊面影響下的擴散過程
第五章 控制大氣化學成分的關鍵過程
1、了解大氣化學的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地表源、微量成分的長距離輸送
3、掌握均相和非均相化學轉(zhuǎn)化過程
4、掌握干、濕清除過程
第六章 大氣微量成分的循環(huán)過程及大氣氣溶膠
1、理解大氣中的水循環(huán)、氫循環(huán)、碳循環(huán)、氮循環(huán)和硫循環(huán)過程
2、理解大氣氣溶膠的基本特征及產(chǎn)生過程
3、掌握大氣氣溶膠的化學組成
4、掌握氣溶膠來源的判別和定量分析方法
第七章 大氣化學成分與全球變化
1、理解大氣成分與氣候的關系
2、理解大氣成分在地球氣候系統(tǒng)中的作用
第八章 大氣臭氧和云霧降水化學
1、掌握光化學基礎、大氣氧-氮的光化學平衡理論
2、掌握平流層臭氧和對流層臭氧理論
4、理解云霧降水化學和酸沉降問題
第九章 大氣化學模擬和空氣污染預報
1、了解空氣污染預報研究的方法
2、了解常用的大氣化學和空氣污染預報模式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一般來說,對概念、原理、理論知識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詞表述;對計算方法、應用方面,可用“會”、“應用”、“掌握”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