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所代碼 | 學院 | 專業(yè)代碼及名稱 | 類別 | 科目代碼 | 考試科目 | 參考書(書目名稱、出版社、作者) |
10 | 物理學院 | 070201理論物理 | 初試 | 601或625 | 理學數(shù)學或普通物理 | 《高等數(shù)學》(第四版)(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濟大學數(shù)學教研室 |
10 | 物理學院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原子物理學》(不含核物理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褚圣麟 | ||||
10 | 物理學院 | 836或837 | 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 | 《量子力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勛 | ||
10 | 物理學院 | 《電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碩鴻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電動力學或量子力學 | 《電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碩鴻 | ||
10 | 物理學院 | 《量子力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勛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光學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原子物理 | 《原子物理學》(不含核物理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褚圣麟 | ||
10 | 物理學院 | 070204等離子體物理 | 初試 | 601或701 | 理學數(shù)學或電磁學(理學) | 《高等數(shù)學》(第四版)(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濟大學數(shù)學教研室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836或837或840 | 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或光學 | 《量子力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勛 | ||
《電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碩鴻 |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電動力學或光學或電磁學 | 《電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碩鴻 |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電動力學或量子力學 | 《電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碩鴻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量子力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勛 | |||
10 | 物理學院 | 電磁學或光學(與復試科目不同)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070205凝聚態(tài)物理 | 初試 | 601或625 | 理學數(shù)學或普通物理 | 同070201理論物理理學數(shù)學或普通物理 |
10 | 物理學院 | 836或837 | 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 | 同070201理論物理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電磁學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光學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 | 《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汪志誠 | ||
10 | 物理學院 | 070207光學 | 初試 | 601或625 | 理學數(shù)學或普通物理 | 同070201理論物理理學數(shù)學或普通物理 |
10 | 物理學院 | 836或837 | 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 | 同070201理論物理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光學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原子物理 | 《原子物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褚圣麟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電動力學或量子力學 | 《電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郭碩鴻 | ||
10 | 物理學院 | 《量子力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勛 | ||||
10 | 物理學院 | 083002環(huán)境工程 | 初試 | 302 | 數(shù)學二 | |
10 | 物理學院 | 839或838 | 數(shù)字電路或電磁學(工) | 《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簡略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孟嘗; | ||
10 | 物理學院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電磁學或環(huán)境工程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環(huán)境工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蔣展鵬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電磁學或自動控制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自動控制原理》(第四版)、科學出版社、胡壽松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模擬電路 |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成英、童詩白 | ||
10 | 物理學院 | 080300光學工程 | 初試 | 301 | 數(shù)學一 | |
10 | 838或840 | 電磁學(工)或光學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光學或電磁學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原子物理 | 《原子物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褚圣麟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激光技術 | 《激光原理》五版、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周炳琨 | ||
10 | 物理學院 | 085202光學工程 (專業(yè)學位) | 初試 | 302 | 數(shù)學二 | |
10 | 840或841 | 光學或光電技術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光電技術與實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江月松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激光技術 | 《激光原理》五版、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周炳琨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電磁學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光電技術或光學 | 《光電技術與實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江月松 | ||
10 | 物理學院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物理學院 | 080901物理電子學 | 初試 | 301 | 數(shù)學一 | |
10 | 物理學院 | 840或838或892 | 光學或電磁學(工)或電子技術基礎 | 《光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 | ||
10 | 《電磁學》(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趙凱華、陳熙謀 | |||||
10 |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成英、童詩白;《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簡略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孟嘗 | |||||
10 | 物理學院 | 復試 | 電子技術基礎(物理)或光電技術 |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成英、童詩白;《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簡略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孟嘗 | ||
10 | 《光電技術與實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江月松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原子物理 | 《原子物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褚圣麟 | ||
10 | 物理學院 | 同等學力加試 | 自動控制原理 | 《自動控制原理》(第四版)、科學出版社、胡壽松 | ||
10 | 物理學院 | 備注:復試及加試中出現(xiàn)的具有選擇性科目時,應保證該科目不與初試時相同,且復試、加試科目不同的原則(物理學院) |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