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讓危機意識深入人心,但是綁架中國經濟的房產業(yè)依然缺乏長遠意識缺乏應對崩盤的準備。
房價是房子的價格,是商品的價格,很多時候也是一項投資資產的價格,穩(wěn)定的房價對社會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穩(wěn)定因素,高漲的房價是制造業(yè)與各種投資款、投機款相繼進入房產市場,助力原本就脫離正常市場的軌道,最終推動市場走向泡沫化。
公眾把地產市場的憎恨常常轉化為對開發(fā)商與腐敗機制的痛恨,年輕而偉大的城市經濟學家Edward Glaeser先前剖析了都市人的憤懣與怒吼。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那些有房產的人構成了抬高房價的黑暗力量----過去的幾年中,國家意志制造并拉長中國堅硬的泡沫,有無通脹早已是確定的概念,但只要是泡沫,總有一天泡沫會破裂。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將是一個發(fā)展中積累問題的總爆發(fā),到時候會怎么樣?2010年那些吃飽了的企業(yè)是斷不會降下高貴的頭顱的,但是2011年還能扛得住山崩嗎?
首先,房價已經脫離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除了投資外、制造產業(yè)的資金 、納稅人的血汗 、全民的幾代人的儲蓄堆砌出來的怪物。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次, 98年調整后,經過多年的緩漲到快漲,到高位大漲,中途出現過幾次的調整,也冒出過一些唱空派。但后來依然出現繼續(xù)上漲。基石已經浮躁、脆弱得不堪一擊。甚至房屋質量逐漸下降,這個暴利產業(yè)已經不需要質優(yōu)價廉的產品來支撐房產企業(yè)。只要能蓋出擋風遮雨,有個名義的房產證,動輒以百萬千萬的價格成交。哪怕有些房屋住進去發(fā)現鋼筋被竹筒替代,甚至沒住就能倒塌。房地產業(yè)已經是僅次于搶銀行公司的暴利產業(yè),不再是健康的產業(yè)。第三,全民接盤的行業(yè)只有股市出現過,就像2007年的股市,只有發(fā)燒而不是發(fā)熱了,發(fā)燒就是對身體的摧殘! 正當的房價的增長幅度應該和居民收入幅度相一致,假如房價增長復蘇快于居民收入,連一個個農民大學生都在充當房價的推手者,房價豈有不崩盤的道理?第四,宏觀的國家政策與眾生看多的蝴蝶效應。 規(guī)律總是在不斷的被證實,雖然時常會有所遲延,但其效應終會顯現。上世紀日本房市的瘋狂,本世紀初美國房市的火爆,最終都演變成了災難性的后果。中國不是宇宙的中國,是地球的中國!
日本人談到房價泡沫破滅,盡管已經過去了20年,但至今都有些后怕,沒有親歷一套房子一年跌去80%的人,是無論如何感覺不到的。許多的經濟現象表明,危機往往都是在經濟繁榮和順風順水時埋下的,在這種時候,做好應對崩盤的準備與長遠意識尤為重要。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危機早已經出現端倪,大量的專業(yè)人士都在預測中國房地產的泡沫破滅,因為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不管是股票還是房屋,如果價格脫離了實際,市場最終會作出反應,而且,有些反應將以慘烈收場。過快增長注定是危機的隱患,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為全世界的房地產經濟提供了一份教科書,經歷過房地產發(fā)展的巔峰之后,美國的房地產一落千丈,至今仍在深淵中苦苦掙扎。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高落差滑落,原因自然是多重的,對這些原因的解析對預見中國房地產未來發(fā)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義。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中國正在重蹈覆轍,美國政府監(jiān)管不力、美聯儲采取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金融機構唯利是圖、過度放貸、乃至消費者的非理性購買等等,中國幾乎完全相似。如果不有所作為而放任自流,走上不歸路近在咫尺,在經歷2010年社會爭議和市場競爭的不斷鼎沸之后,2011年中國房市將全面下滑!
近日王石先生發(fā)表言論:萬科做好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準備。作為浸淫房地產市場多年、深諳不為消費者所知的所有房產內幕的房地產市場風云人物,他的這個言論是值得人們去慢慢體味的,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房地產已經形成實際泡沫的現今,消費者現今應該建立長遠意識,保護自己。還有一個既成事實是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在宏觀層面動作控制房價的惡性上漲,國務院對房地產問題的關注也大大增加,今年已經9次全面了解房地產形勢,這是以往的三倍!更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規(guī)范房地產的開發(fā)和交易,預計未來的時間里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會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越來越明顯的表現出來。讓我們共同來見證中國在房地產經濟上是否會比美國、日本能夠理性與睿智!
房地產行業(yè)既有社會屬性,也有經濟屬性,過去的數年中,那些買不起房子但是能住上優(yōu)等房子的政策決策者們的失誤恰恰忽視了這個行業(yè)的社會屬性,過于看重經濟屬性,加劇了房產走上不歸路。中國要提高競爭力,就必須調整增長,降低房產在GDP中的作用;2011年,是中國房市全面下滑的一年,在不歸路的進程中,那些喜歡投資的人們在房貸壓迫下倒地的白領階層,你們轉過頭來,把資金投到能促進實體經濟發(fā)展的渠道上來吧,高價房行將并正滾下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