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是在原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中國文學門”。1939年8月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建立之初,國文系即為獨立設置的系科之一。1950年12月改稱中國語文系。1959年1月院系調整,蘭州大學中文系部分教師和蘭州藝術學院中文系全體教師并入中文系。1977年后,隨著國家高考制度的恢復和完善,中文系的面貌也煥然一新。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趙逵夫教授任中文系主任期間,又先后開設文秘教育、新聞學、對外漢語教學三個新專業(yè)。2000年9月,為了適應學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中文系與歷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等機構合并,成立文學院,2008年改稱文史學院。2012年6月,學校進行機構改革和專業(yè)調整,以中文系、秘書學系為教學主體,以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國學中心等為科研平臺重新組建了文學院。
自1942年國立西北師范學院搬遷至蘭州以后,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先后在中文系和文學院任教,黎錦熙、譚戒甫、羅根澤、于賡虞、焦菊隱、李辰冬、王汝弼、李嘉言、丁易、馮國瑞、趙蔭棠、徐褐夫、沈心蕪、楊伯峻、鄭文、匡扶、尤炳圻、彭鐸、郭晉稀、唐祈、吳福熙、張文熊、支克堅、孫克恒等先生,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黎錦熙、何士驥、徐褐夫、傅恒書、彭鐸、胡大浚、蹇長春、趙逵夫、彭金山等先生先后擔任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為中文系、文學院的改革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李鼎文、葉萌、陳涌、霍旭東、蹇長春、萬嵩、喬先知、李樹凱、季成家、胡大浚、張明廉等先生仍然關注著學院的進步,為學院的發(fā)展獻言獻策。幾代人辛勤耕耘,老中青薪火相傳,形成了穩(wěn)健求實、銳意進取的學術傳統(tǒng),將學院建成為獨樹一幟的“隴上毓苑”。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早在1945年黎錦熙先生主持國文系時就已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為1981年國務院批準首批碩士授權單位。新時期以來,在趙逵夫教授的帶領下,1996年創(chuàng)建了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2003年建立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2010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下設8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學院在學科建設方面成績卓著,中國古代文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漢語言文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特色專業(yè),中國語言文學是甘肅省重點學科。經過數(shù)十年的學術傳承和研究積累,逐漸形成了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敦煌文學與隴右文獻研究、西部文學與民俗文化研究等方向。其中影響最大、特色最為鮮明的是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2010年,趙逵夫教授主持“《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編纂整理與研究”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實現(xiàn)了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零的突破。近六年,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高層次出版機構出版學術著作61部,獲得省級以上研究成果獎勵83項,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95篇。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識淵博的師資隊伍?,F(xiàn)有教職工73人,其中專業(yè)教師64人,教輔行政人員9人。專業(yè)教師中教授22人(其中11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29人;獲得博士學位者(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1人。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趙逵夫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1人(韓高年教授),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甘肅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4人,甘肅省技術標兵1人,甘肅省師德標兵1人。以博士為主體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建構高質量的教學體系和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各類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學院已建成《中國古代文學》、《20世紀中國文學》、《美學》、《寫作》、《古代漢語》、《新時期文學研究》、《先秦諸子散文研究》等7門甘肅省精品課程,形成了以核心課程為主體、輻射選修課程的精品課程體系。與精品課程建設相伴隨,學院也及時推進教學改革。由眾多教師參與的《以優(yōu)勢學科為平臺,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學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教學質量規(guī)范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于2011年獲得了甘肅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是學院教學改革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學院現(xiàn)有各類學生2008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196人,研究生414人,繼續(xù)教育類學生398余人。院風學風樸實純正,校園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大學生話劇節(jié)、讀書節(jié)、金秋文藝匯演、詩詞朗誦等成屆次、品牌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內外享有盛譽。話劇《男生禁入》獲得2011“金刺猬”全國大學生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學院具有濃郁的文學創(chuàng)作氛圍,學生創(chuàng)作的多部長篇小說、詩集、散文集公開出版。學生專業(yè)基礎扎實,專業(yè)能力突出,保送的研究生大部分被“985”、“211”高校接收,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位達90%以上,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綜合素質受到社會各界普遍認同。
學院現(xiàn)下設中文系和秘書學系2個系,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西部文學與當代文學批評研究中心、國學研究中心、地方文化建設研究中心6個學術研究機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所、文藝學研究所、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寫作學研究所等7個集本科教學學術研究、研究生管理于一體的研究所。其中,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是省級人文研究基地,,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的直屬研究所。
2012年新一屆文學院領導班子緊密團結,群策群力,在學校省部共建的發(fā)展平臺上,以“2011計劃”為契機,一方面,堅持教師教育為主,創(chuàng)新一流本科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內涵發(fā)展,切實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另一方面,以創(chuàng)新基地為平臺,注重科研和教學團隊建設,發(fā)揮中文學科傳統(tǒng)優(yōu)勢,緊密結合區(qū)域文化特點,突出的研究特色,將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成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學科。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