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賞析】本詞構思巧妙,刻畫細致,詠物與擬人渾成一體,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想離家出走、萬里尋郎的思婦。楊花雖然像花,但沒有鮮艷的色彩,沒有美麗的姿質(zhì),沒有人憐香惜玉,任憑它被東風吹落。它離開枝頭,好似孩子離開了家,它傍在路旁,像是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瓷先罨ㄋ坪鯇顦錈o情無義,實際上卻是含有深情。它團團逐隊成球,滾動中損壞了柔腸,它躺在路邊,似在睡覺,聚而又散,散了又聚,像是很困的女子,嬌眼睜睜又閉上眼睡去了。夢中,她隨著春風,萬里漂泊,苦苦尋覓,尋覓情郎。一陣風起,吹得楊花四散,好似夢中少女,被鶯叫聲喚起。上片以花為人,以人寫花,楊花美人,契合為一。下片抒發(fā)傷春惜花之愁。由“不恨”到“恨”,欲進先退,由楊花到落紅,宕開一筆,而后折回楊花。一夜風雨,早晨雨停時,落花散在泥地、漂在水中,已難以拾起來了。末以點點楊花與離人珠淚渾融為一。融情于物,以物體情,神來之筆,令人叫絕。全篇賦物言情,虛實相生,筆墨入化,有神無跡。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