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博的文體特征及寫作探略
來源:易賢網 閱讀:1240 次 日期:2014-12-17 17:27:3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政務微博的文體特征及寫作探略”,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一、引言

經歷了2011年政務微博元年,2012年中國政務微博的數量繼續(xù)保持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據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2013年3月18日在京發(fā)布的《2012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政務微博客總數已達到176714個,較2012年共新增政務微博客賬號126153個,增長率為249.51%?!采w面、質量、應用水平、綜合影響力等的持續(xù)提升趨勢,奠定了政務微博作為政務公開的新型政務平臺地位,受到政府的支持及公眾的認可。在政務微博快速成長的今天,在政務微博寫作中,如何定位政務微博,如何遵照微博的特性和傳播發(fā)展規(guī)律,使其成為政府機構發(fā)布信息和引導輿論的有力工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政務微博的特點

與政府傳統公文與網站相比,政務微博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傳播的即時性

與政府傳統的紙質文件發(fā)布的單向性、緩慢性相比,政務微博以網絡為傳播媒介,隨著手機微博用戶的增加,傳播方式更為簡便。加上微博140字的限制,政務微博用戶通過電腦或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在第一時間為政府發(fā)布信息。在微博信息傳播中,既有一對多的傳播,也有一對一的傳播;每個人既可以是接受信息的受眾,也可以通過發(fā)布、轉發(fā)和評論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

2.主體的不確定性

從信息使用主體來看,微博的注冊用戶數量極為龐大。由于政務微博的發(fā)文者和接受者之間關系的平等性,政府不能強行規(guī)定誰來關注政務微博,而是由網民的興趣決定。傳統公文的受文對象十分明確,政務微博的受眾群體和數量則難以確定。而政務微博,無論是官員個人的微博還是政府部門的微博,都代表著政府部門的形象,微博內容的措辭和語氣都會受到廣泛關注。

3.主題的親民性

作為政府發(fā)布信息的重要平臺,政府運用微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基本職能,提高政府信息發(fā)布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政府微博的價值主要取決于“粉絲”的數量及對其關注的程度,這就需要提升“粉絲”的興趣而不能憑行政手段去完成。因此,政務微博的主題應該關注普通民眾的愿望,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全國“打黑辦”作為人民網十大政務微博之一,其主旨是“黑惡必除,除惡務盡”,以及時通報打黑案情和線索得到了網民的稱贊。

4.超強的互動性

微博網站現階段推出的微博的主要功能有“關注、評論、轉發(fā)、私信、收藏”等。在微博中,被關注者與粉絲之間是一種訂閱關系,關注了某個用戶,就訂閱了該用戶發(fā)布的所有消息,所有粉絲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被關注者的信息。粉絲可以對自己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回復評論,也可主動與被關注者就某一信息進行交流溝通。微博傳播的互動性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擴大了信息的受眾范圍,使信息實現了從傳統的線性傳播到非線性裂變式傳播的轉變,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

5.內容的豐富性

微博作為一種現代傳播媒介,傳播的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圖片或視頻,還可以將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媒介因素融為一體,豐富的傳播內容是傳統公文不能比擬的。與政府公文相比,政務微博的語言不再一味地凸顯嚴肅性,而更具親和力,如時值寒冬,北京、上海的政務微博平臺上溫馨地提示著兩地的天氣情況,如“咱霧霾天氣出門就把口罩帶上吧,別嫌麻煩,健康第一”, “討厭冬天的人注意了,今明兩天可能是近期最溫暖的日子了……一定要好好享受啊”。

三、政務微博的寫作策略

在政務微博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使用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傾聽民眾呼聲、引導新聞輿論,從而樹立政府良好形象,這是當下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筆者試結合我國政務微博的實際,對其寫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恪守內容真實

要辦好政務微博,恪守信息內容真實是基礎,官方微博如果發(fā)布虛假信息、錯誤言論,其權威性將受到質疑。作為政府宣傳的前沿陣地,政務微博通過140字的內容,完全可以對新近發(fā)生的事件做到快速反應,占據權威信息發(fā)布的制高點。在政務微博上與公眾交流,為公眾提供服務,所有內容必須真實,如果要長久吸引受眾,就必須及時進行真相披露、權威解讀。寧夏銀川市的政務微博就做得很好,當市委市政府收到一職能部門用微博私信反饋的百姓意見后,就用市委市政府微博直接發(fā)了一條大家都能看得見的微博予以批評: “老百姓的意見干嗎用私信來反映,完全可以公開地來進行交流?!边@種形式就像兩個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討論工作一樣,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內容真實態(tài)度真誠,怎么能不受歡迎?

2.改變語言表達體系

在語言表達上,政務微博的寫作要改變話語體系,處理好政務微博作者身份的嚴肅性與微博語言的娛樂性的關系。在公布政府信息和表明觀點態(tài)度時,政務微博可和公文一樣以說明、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和網民互動時,則需要運用議論、抒情和描寫的手法,甚至可使用感嘆、疑問等句式,以平等的身份,發(fā)布富有人情味的微博,拉近和網民之間的距離。外交部新浪微博“外交小靈通”以幽默詼諧的風格著稱,2011年8月1日,外交小靈通以時下最潮的文體“淘寶體”發(fā)了一則外交部招聘信息: “親,你大學本科畢業(yè)不?辦公軟件使用熟練不?英語交流順溜不?駕照有木有?快來看,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招人啦!這是個國際組織,馬上要在裴勇俊、李英愛、宋慧喬、李俊基、金賢重、RAIN的故鄉(xiāng)韓國建立喔!此次招聘研究與規(guī)劃、公關與外宣人員6名,有意咨詢65962175,不包郵。”,這則微博使用新興的網絡語言和文字,一發(fā)布就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幽默的語言吸引了網友的眼球。

3.關注民情傳遞正能量

只有言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憂,才能真正發(fā)揮政務微博這一平臺的作用。政府部門通過微博發(fā)布信息,不僅能及時回應網民關切的問題,也能促進網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傳播政民互動“正能量”,如微博打拐,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等,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門更是把政務微博當作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平安北京政務微博2013年6月27日發(fā)布信息: “微提示:目前,全市各出入境服務大廳對外辦公已經恢復,各項業(yè)務可以正常辦理。因今天上午的系統故障,讓現場辦證的群眾等候時間較長,我們深感抱歉?!闭\懇謙遜的態(tài)度,一改政府部門辦公時的盛氣凌人,贏得了人們的理解和同情,維護了職能部門的形象。

4.豐富表現形式

盡管政務微博的篇幅比較短小,但隨著平臺的完善及技術的進步,已不再局限于140字的文字表達,還可以加入圖片、視頻、音頻和鏈接來加大微博的信息承載力,豐富政務微博的表現形式,增強信息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提高網民的興趣和注意力。如2013年6月10日北京青年報官方微博發(fā)出一條信息:昨晚6點半,北京一名18歲少年離家出走。男孩名叫盛占東,患上惡性腫瘤,因不想拖累家里,昨晚再沒有回家……家人想對他說: “孩子,無論病魔如何殘酷,我們都期盼你回家,東東,回家吧,我們永遠愛你。”除了用文字表達親人的關切之外,還添加了圖片和央視視頻來增加信息的影響力。

5.注重網民互動

政務微博是政府部門服務百姓的平臺,政務微博上接收和發(fā)布的所有信息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百姓。因此,政府部門和官員個人應該嚴肅對待政務微博上的信息,經常保持與網民的互動,認真回答百姓咨詢的問題,這是吸引網民關注、留住忠誠粉絲的重要方法,也是避免政務微博走政務網站自說白話老路的有效途徑。時下,很多政務微博與網民的互動意識在逐步增強。比如,夏天到了,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發(fā)布新浪官方微博@南京發(fā)布送上了溫馨小貼士: “你可能從未嘗試過的消夏美食:天氣這么熱,要是沒有悅目又清涼的食物,真不知要怎么熬過去。下圖是網友推薦的十幾種自制消夏美食,簡單易學又冰爽美味,中午要不要動手試試?”一個反問句大大激發(fā)了網民的興致。

四、結語

因為政務微博代表的是政府形象。所以發(fā)布信息語言一定要明確、規(guī)范,不能庸俗低下,發(fā)布的信息一定要認真甄選做到寧缺毋濫。同時,由于是碎片化的結構,受眾獲得的信息不完整,所以要把微博寫作作為一項常態(tài)工作對待,使信息更新發(fā)布日?;?、持續(xù)化,使政務微博真正成為與老百姓溝通的橋梁??傊?,既然各級黨政機關創(chuàng)建了政務微博這一平臺,那就要認真研究、熟悉其功能和特點,掌握其寫作方法與技巧,讓政務微博更好地服務于民。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政務微博的文體特征及寫作探略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