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決電視會議報道不受觀眾歡迎的會議新聞問題,真正把會議報道變成會議新聞,變成好的會議新聞。只是記者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和較高的業(yè)務技巧和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還不夠。還應該注意解決相關領導的認識問題和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根據(jù)一些電視臺和電視新聞記者的實踐經(jīng)驗,我認為至少應該解決好以下三個方面的矛盾。
其一,要處理好領導的會議意識和記者的新聞意識之間的矛盾。
在一般情況下,有的領導(這里主要指新聞單位所在地的黨和政府的領導)會議意識較重,他們頭腦中想的多是會議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因為他們要通過會議總部署和動員群眾開展某項工作。所以,他們希望會議報道越全面越好,越細越好。而記者則是從新聞價值大小來考慮和結構他們的會議報道,努力使會議報道成為會議新聞。這就往往和領導的想法要求發(fā)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記者吸取了“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的教訓,于是,便按照領導的會議意識去采訪報道會議。結果使會議報道模式化,老面孔,除了內(nèi)容上不一樣外,其文字稿結構和畫面均大同小異。久而久之,必然失去觀眾,降低了宣傳效果。解決這個矛盾,我認為起碼應采用以下兩個方法:一是向領導說清自己的報道思路,說明有價值的會議新聞才能贏得觀眾,擴大宣傳效果的道理,求得領導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用自己采攝的會議好新聞和在觀眾中的反響,贏得領導的認可。這兩條能否奏效,就看記者的本事了。
其二,要處理好領導的關系意識和記者的質量意識之間的矛盾。
領導(這里指本臺、本單位的領導)出于開展各方面工作和交往的需要,往往對一些不該報道的行業(yè)或部門會議也派記者去報道。這樣就出現(xiàn)了領導從搞好交往關系的角度要求報道,而記者則從保證新聞質量的角度,堅持按新聞規(guī)律辦的矛盾。其實這對矛盾并不難解決,因為新聞單位的領導對于新聞報道不是外行,他們懂得新聞規(guī)律,他們同樣希望記者采攝出好的會議新聞,同樣希望提高新聞節(jié)目質量。然而,從以往的實踐看,很多記者不注意解決這個矛盾。他們消極地接受領導交給的任務,拍幾組畫面,寫上百八十字的文字稿,輕輕松松地完成了任務。由于有本單位領導的旨意,編輯也無可奈何。于是,低質量的會議報道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屏幕上。說起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人把責任全推到領導身上,認為領導不派記者去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會議報道。我則認為,主要責任不在領導,而在記者。因為產(chǎn)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誰安排的任務,而在于記者是不是有使命感,能不能下功夫挖掘出會議新聞。很明顯,這類會議本不可能有多大的新聞價值,就會報會肯定質量不會高,因此,更需記者付出更大的努力,下功夫去挖掘有新聞價值的東西,可深入會議找線索,利用已有的畫面資料表現(xiàn)新聞的內(nèi)容;或跳出會議拍典型畫面,以典型帶會議,點到為止。
總之,只要處理得好,就會在保斑點會議新聞質量的前提下,做到本單位領導滿意,會議主辦單位滿意,觀眾滿意。
其三,要處理好領導的工作意識和記者的精品意識之間的矛盾。
地、市級電視臺,多數(shù)機器設備有限,人員不足,特別是承擔新聞報道任務的新聞部,設備和人員更顯得緊張。領導(指部門的領導),為了應付采訪任務,在安排記者工作時,工作意識常常占主導地位,有時一天給一個記者安排幾個會議采訪任務,至使記者手心腳亂,處于應付任務狀態(tài)。要解決這個矛盾,一方面領導要克服單純的工作意識,增強精品電識,多給記者采訪精品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記者本身應該增強時間觀念,提高業(yè)務能力,用高效優(yōu)質的工作贏得時間,有了時間上的主動權,才能在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的同時,仍能把精品意識變?yōu)椴芍茣h新聞精品的行動,才能搞出好的會議新聞來。為什么有的電視記者,特別是電視政教記者,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片子拍了不少,可優(yōu)秀電視新聞評獎時,卻拿不出像樣的東西。原因不是他們沒有精品意識,而是他們業(yè)務能力不高,工作效率過低,又缺乏敬業(yè)精神。因此,在同等時間里,他們只能勉強完成領導上交給的任務,沒有能力把自己的精品意識變成采制精品的行動,更談不上從會議中挖掘精品了。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