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經過調查、搜集、積累而來的材料,不是都堆在寫字臺上,而是要不斷地分類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進行篩選。篩選材料,貴在一個“嚴”字,重在一個“新”字。主要是根據以下標準:
1.材料的相關性
這是以寫作要表現的主旨,即寫作意圖和逐步形成的觀點為依據來區(qū)別對待不同材料的。與公文主旨有關聯的材料,?。粺o關的材料,舍。在已經選取的材料中進一步篩選:與表現主旨、說明觀點十分有力、緊密相關的材料,要詳,要具體、充分;與表現主旨、說明觀點雖有關系、必不可少,但是關系又比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論者提出“實則詳,虛則略;新則詳,舊則略;特點詳,一般略”;或主張“重則詳,輕則略;近則詳,遠則略;點則詳,面測略”。這些來自實踐經驗的認識,是頗有見地的。材料的取舍、詳略,對于公文構思十分重要。不經過這一步,就很難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這是要求篩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來表現主旨,說明觀點。典型一詞,在不同領域里有不同的含義,在公文寫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強。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屬的某一類事物中,最能體現該類事物的總體本質特征,并且預示著該類事物總體的發(fā)展方向,那么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強、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篩選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觀點鮮明,主旨突出,增強內在的說服力。所以,篩選典型性強的材料對于構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筆之初就標定出質量的較高起點。所謂“七分材料三分寫”,指的就是材料的質量對于整篇公文質量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