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學院《體育概論》研究生入學
考核大綱
一、考核要求
了解體育的概念、本質、功能、目的與體制;中外體育發(fā)展簡史;體育與教育、政治、經(jīng)濟的關系;體育科學的形成發(fā)展和體育科學體系構架;體育過程及體育文化;體育體制及當今體育發(fā)展的趨勢。
二、考核評價目標
要求考生從宏觀上、整體上了解體育的本質特征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初步具備運用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辯證分析體育現(xiàn)象及社會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從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識記:有關體育的名詞概念,并能正確表述;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體育的基本概念、本質、特征、基本原理及其手段;運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手段方法解釋體育現(xiàn)象和解決體育實踐問題。
三、考核內容
第一章 體育概念
體育概念的演變
體育的基本概念
體育的本質
第二章 體育功能
體育功能概述
體育的自然質功能
體育的結構質功能
體育的系統(tǒng)質功能
第三章 體育目的
確定我國體育目的的依據(jù)
我國當前體育目的與目標及其關系
實現(xiàn)我國體育目的、目標的基本途徑和要求
第四章 體育過程
體育過程概述
體育過程的要素
體育過程的結構與控制
第五章 體育手段
體育手段概述
身體運動與體育運動技術
體育基本手段與運動項目
第六章 體育科學
體育科學的概念
體育科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體育科學的三維視角
體育科學體系
第七章 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概念與含義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特征
中西方體育文化比較
奧林匹克文化特征及其內涵
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第八章 體育體制
體育體制的概念及構成
體育體制的特點及作用
外國體育體制類型及特征
我國體育體制改革的趨勢
第九章 體育發(fā)展趨勢
從人的角度看體育發(fā)展趨勢
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體育發(fā)展趨勢
考試參考書目:
楊文軒,陳琦主編.第二版.《體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考試科目代碼:[ ]
考試科目名稱:體育心理學
一、考核目標
(一)考核考生對體育活動的心理動力、情緒體驗、健康與損傷心理、學習認知心理、教學心理、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學生利用體育心理學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學校體育活動中的認知、情緒和個性完善等實際問,評價考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概念題: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簡答題: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論述題:3小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范圍
(一)體育心理學概述
體育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體育心理學簡史和發(fā)展方向;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二)體育動力系統(tǒng)
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概念;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體育活動中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運動興趣概念、分類、品質、培養(yǎng)途徑;運動動機概念、分類、品質、培養(yǎng)途徑;歸因和運動歸因概念、主要歸因理論、影響因素、主要理論、歸因訓練。
(三)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
體育活動對認知、情緒和意志等心理效益;體育活動的堅持性;體育活動行為理論、行為預測及干預;體育活動的成癮行為和特殊體驗。
(四)體育運動中的情緒心理
應激、喚醒和焦慮的概念;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xiàn)的關系理論;影響體育活動焦慮的主要因素;心境狀態(tài)體驗與運動表現(xiàn)關系。
(五)體育學習心理
動作技能概述;動作技能形成的理論與過程;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動作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方法;動作技能的遷移;體育教學設計的心理學基礎;體育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的心理學原理;體育教學環(huán)境心理;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個體能力、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的差異,體育差生心理。
(六)體育運動損傷心理
運動損傷發(fā)生的心理致因;運動損傷的心理反應;運動損傷的心理評估;運動損傷的心理康復方法。
(七)體育運動社會心理
體育團體凝聚力概述;影響體育團體凝聚力的因素;團體凝聚力與運動表現(xiàn);團體凝聚力的發(fā)展;領導概述;教練員領導行為概述;教練員領導行為分析;運動中的道德形成和發(fā)展;攻擊性行為的定義與分類;體育運動與攻擊性行為;降低運動中攻擊性行為的有效方法。
(八)心理技能訓練
心理技能與心理技能訓練;運動中的行為干預方法;運動中的認知干預療法。
五、主要參考書
1、季瀏,殷恒嬋,顏軍.體育心理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季瀏.體育心理學測量與評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劉淑慧.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季瀏,張力為,姚家新.體育運動心理學導論.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學校體育學
一、考核目標
(一)考核考生對組織與實施學校體育的教學,鍛煉、訓練、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歷史與發(fā)展的掌握程度,能運用新的教學思想和觀念、方法分析和解決學校體育中的實際問題,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填空題: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名詞解釋題: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4、論述題:3小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范圍
(一)學校體育基本問題
考試內容: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雨思想演變;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二)體育課程與教學
考試內容: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與編制;體育課程的實施;體育教學;體育課程學習與指導;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三)課外體育
考試內容: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與實施;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與實施
(四)體育教師
考試內容:理想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的職業(yè)培訓與終身學習
五、主要參考書
1、潘紹偉 于可紅主編 《學校體育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周登嵩主編 《學校體育學》 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
考試科目代碼:[ 817 ]
考試科目名稱:體育教學論
一、考查目標
本課程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具體要求如下:
1、使學生掌握體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指導其當下的專業(yè)學習以及今后的體育教學實踐工作。
2、使學生把握體育教學的基本要素,概觀地認識體育教學本質,建立起宏觀與微觀、局部與整體、理論與實踐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體育教學觀。
3、使學生掌握體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
4、推動體育教學研究、完善體育教學理論。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00分
(二)題型結構
1、填空題: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名詞解釋題: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4、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三、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 筆試
四、考試內容
第一章:緒論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論的概念及體育教學的基本要素;2、體育教學理論的發(fā)展與研究;3、學習體育教學論的意義與要點。
第二章:體育教學目標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目的、體育教學任務的概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2、體育教學目標與體育學科功能、價值的關系;3、體育教學目標的結構、要素;4、各個體育教學目標的層次與制定。
第三章 體育教學主體
考核內容:1、體育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的含義;2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內容、條件及形式;3、體育學習中的主導性與主體性的關系
第四章 體育教學內容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內容與體育教材的概念及區(qū)分;2、體育教學內容的層次;3、中國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分類;4、體育教材化的意義、基本層次和工作內容。
第五章 體育教學過程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過程、體育教學規(guī)律的概念;2、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五大規(guī)律;3、各層次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
第六章 體育教學原則
考核內容:1、七項基本的體育教學原則的具體內涵以及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運用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體育教學設計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設計含義、內容以及體育教學計劃的含義、層次;2、體育教學設計與體育教學計劃的區(qū)別;3、學年、學期、單元和學時體育教學計劃制訂與案例。
第八章 體育教學模式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性質和理論結構;2、四種較成熟體育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教學過程結構以及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第九章 體育課堂教學
考核內容:1、體育課堂教學的概念、基本矛盾;2、體育教學中的約束與自主、成功與挫折的區(qū)分;3體育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的具體內容。
第十章 體育教學方法
考核內容:1、五種類型體育教學方法的含義分類以及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2、正確或錯誤選擇體育教學方法的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體育教學環(huán)境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基本含義、特點和要素 ;2、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優(yōu)化的原則、方法和案例。
第十二章 體育教學評價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評價的概念與特點;2、體育教學評價的結構與評價內容;3、各種體育教學評價的方法與手段。
第十三章 體育教學研究
考核內容:1、體育教學研究的概念、層次、主要方法與手段。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一)毛振明:《體育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