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外液容量尚末減少時,由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ADH分泌減少,故腎小管上皮細胞對水重吸收減少而導致腎臟排出的水分增多。因此,早期患者可排出較多的低滲尿。水分排出的增多一方面可使細胞外液容量進一步減縮,因而可使患者傾向于發(fā)生休克,另一方面可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因而又具有一定的代償意義。如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仍然得不到恢復,則細胞外液可向滲透壓相對較高的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故細胞內(nèi)液并無丟失而細胞外液量則顯著減少,患者易發(fā)生休克,這是本型脫水的主要特點。此外由于血鈉濃度低,致密斑(位于遠曲小管起始部)的鈉負荷減輕。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活性增強,醛酮分泌增多,因而可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對鈉的重吸收增強,尿中Na+或Cl-排出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活性增強也與細胞外液特別是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以致腎臟入球小動脈壓力降低、牽張感受器被興奮,從而使腎素釋放增多有關。
當脫水進一步發(fā)展以致細胞外液容量嚴重不足時,又可因容量感受器受剌激而使ADH分泌增多,從而使腎臟重吸收水分增多,其結果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細胞外液容量,使之不致過分減少,另一方面則又可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從而促使水分向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
在臨床上,伴隨著休克傾向的出現(xiàn),患者往往有靜脈塌陷、動脈血壓降低、脈搏細速、四肢厥冷、尿量減少,氮質(zhì)血癥等表現(xiàn)。由于細胞外液特別是細胞間液顯著減少,因而患者皮膚彈性喪失,眼窩和嬰兒囟門內(nèi)陷。
根據(jù)缺鈉程度和臨床癥狀,也可將低滲性脫水分為三度:①輕度:相當于成人每公斤體重缺失氯化鈉0.5g.患者常感疲乏、頭暈,直立時可發(fā)生昏倒(昏厥),尿中氯化鈉很少或缺如;②中度:每公斤體重缺失氯化鈉0.5g~0.75g.此時患者可有厭食、惡心嘔吐、視力模糊、收縮壓輕度降低、起立時昏倒、心率加快、脈搏細弱、皮膚彈性減弱、面容消瘦等表現(xiàn);③重度:每公斤體重缺失氯化鈉0.75g~1.25g,患者可有表情淡漠、木僵等神經(jīng)癥狀。最后發(fā)生昏迷,關有嚴重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