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考試中,題型判斷是一個最基礎的技巧,考生們往往也不太重視,有的考生盲目的認為第一題肯定是歸納概括,有的考生認為有“分析”二字就一定是綜合分析,有的考生分不清提出對策和貫徹執(zhí)行的區(qū)別。因此,如何更精確而容易地判斷題型就是擺在考生面前極其重要的工作。
目前,判斷題型的常見方法是通過一些特殊的詞語進行判斷,如題目中出現(xiàn)“歸納、概括”就是歸納概括題型;題目中出現(xiàn)“對策、措施”就是提出對策題型;題目中出現(xiàn)“理解、分析”就是綜合分析題型;題目中要求“寫出什么東西”就是貫徹執(zhí)行題型。這種方法在判斷大多數(shù)題型,但隨著申論的發(fā)展,命題人出題越發(fā)“詭異”,往往會針對培訓機構講解中的一些漏洞進行出題。
例如:請分析空氣污染的原因。
這道題如果通過“分析”二字,就會錯誤的判斷為綜合分析題型;
又如:請結合材料,找出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合理,要點全面
這道題,如果通過“觀點明確”,又會錯誤的判定為綜合分析題型。
因此,僅僅針對特殊詞語進行判斷,有可能造成誤判,甚至造成一道題完全踩不到得分點。所以應該用一種更為本質(zhì)的方法進行基本方法的補充。
首先我們講解兩個概念:
請分析空氣污染的原因。這道題中,我們把“空氣污染”定義為關鍵詞,把“原因”定義為作答對象。
判斷標準:如果題目問題的落腳點在作答對象上,則為歸納概括或提出對策題型,進一步看是否為對策,就可以分辨出歸納概括和提出對策題型;如果題目問題的落腳點是關鍵詞本身,則為綜合分析題型。而這一方法更可以判斷出貫徹執(zhí)行的本質(zhì)。
例1:請分析空氣污染的原因。
看問題的落腳點,落在原因上,原因是作答對象,且不是對策,因此是歸納概括題型。
例2:請對美麗中國進行分析。
看問題的落腳點,分析的對象是美麗中國,落腳點是關鍵詞本身,因此是提出對策題型。
例3:請結合材料,對A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查,寫成一篇調(diào)研報告。
看問題的落腳點,關鍵詞是A村留守兒童,作答對象是生活狀態(tài),因此這道題雖然是貫徹執(zhí)行,但本質(zhì)上是歸納概括,只需利用貫徹執(zhí)行的形式,寫出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即可。
判斷題型很基礎,但十分重要,希望廣大考生重視這一基礎的方法,讓考試不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