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真題演練與答案(4)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1215 次 日期:2017-02-13 16:03:05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行測真題演練與答案(4)”,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1.( 單選題 )世界記憶工程是世界遺產(chǎn)項目的延續(xù)。世界遺產(chǎn)項目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發(fā)起的,比世界記憶工程早20年。它關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環(huán)境中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如具有歷史、美學、考古、科學或人類學研究價值的建筑物或遺址。而世界記憶工程關注的則是文獻遺產(chǎn),具體講就是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報訊的任何介質(zhì)的珍貴文件,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根據(jù)這段文字,

世界遺產(chǎn)項目與實際記憶工程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 )。

A. 實物與遺跡

B. 實物與記錄

C. 遺產(chǎn)與文獻

D. 文化與檔案

正確答案是 B

來源國家2010

考點細節(jié)理解

解析:根據(jù)文段,世界遺產(chǎn)項目“關注的是自然和人工環(huán)境中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如具有歷史、美學、考古、科學或人類學研究價值的建筑物或遺址”,而世界記憶工程“關注的則是文獻遺產(chǎn),具體講就是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報訊的任何介質(zhì)的珍貴文件,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可見二者關注的是相反的遺產(chǎn)存在形態(tài),即“實物”和“文獻”,此處“文獻”也就是各種形式的“記錄”。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2( 單選題 )中國古代禮制要求服裝盡力遮掩身體的各種凹凸,在裁制冕服時可以忽略人體各部位的三維數(shù)據(jù),不需要進行細致的測量。冕服章紋要有效地體現(xiàn)等級區(qū)別,圖案就必須清晰可辨、鮮明突出。這使中國古代服飾中與服飾圖案相關的繪、染、織、繡等工藝技術相當發(fā)達,也使中國古代服裝的裁制向著有利于突出圖案的方向發(fā)展。與西方重視身體三維數(shù)據(jù)、要求服裝緊窄合體的立體剪裁法不同,中國古代無論是冕服對人所占空間的擴大,還是圖案對冕服平面風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國傳統(tǒng)服裝寬大適體的平面剪裁法。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禮制對官員服裝的規(guī)定制約了中國古代服飾藝術的發(fā)展

B. 禮制的要求使中國傳統(tǒng)服裝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C. 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為特征

D. 中國古代服裝的剪裁方法推動了印染技術的發(fā)展

正確答案是 B

來源:國家2010

考點:意圖判斷

解析:本題實質(zhì)上為主旨概括題。從行文脈絡的角度來看,文段為分——總式結(jié)構。文段先從兩方面論述,一是“中國古代禮制要求服裝盡力遮掩身體的各種凹凸”,二是“圖案必須清晰可辨、鮮明突出”,尾句進行總結(jié),以上兩個原因使得“中國傳統(tǒng)服裝采用了平面剪裁法”,故尾句即為文段主旨句。B項為該句的精簡壓縮。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3( 單選題 )科學研究本質(zhì)上是機會主義的,其目的不在于做或好或壞的實驗,而在于解決問題,如果一個問題碰巧笨拙地解決了,那么優(yōu)美的方法就永遠不會被找尋了。

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

A. 研究不在乎方法的笨拙或優(yōu)美,只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就可以了

B. 科學研究的機會主義致使優(yōu)美的方法永遠不會被找尋

C.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D. 優(yōu)美的方法不是科學研究追求的目標

正確答案是 B,

來源:國家2004

考點:細節(jié)理解

解析:根據(jù)“科學研究本質(zhì)上是機會主義的,其目的不在于做或好或壞的實驗,而在于解決問題”一句分析,不在于......而在于......,重點在'而在于",也即解決問題,A項只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就可以了,強調(diào)解決問題,故正確。C項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也正確,D項優(yōu)美的方法不是科學研究追求的的目標,意思是“目的不在于做好或做壞的實驗,”還是強調(diào)解決問題,故正確。根據(jù)原文“如果一個問題碰巧笨拙地解決了,那么優(yōu)美的方法就永遠不會被找尋了”一句可知,其表達的是一種可能性,是有條件限制的,B項“優(yōu)美的方法永遠不會被找尋”表述過于絕對,與文段不符。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4( 單選題 )說話不僅是一種生理功能,更是一種能力,會說話的人,縱然________,滔滔不絕,聽者也不以為苦,縱然__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繞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說話者,毫不夸張地說,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舌頭________的。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能言善辯 訥口少言 實現(xiàn)

B. 繪聲繪色 不露聲色 完成

C. 口若懸河 片言只語 創(chuàng)造

D. 侃侃而談 緘口不言 獲取

正確答案是 C

來源:國家2012

考點:實詞與成語綜合考查

解析:第一空,填入的成語應與后文的語境“滔滔不絕”相呼應,“口若懸河”指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說起來沒個完;置于此處符合語境。第二空,填入的成語應與后文語境“一字千金”相呼應,“片言只語”指零零碎碎的話語;形容語言文字數(shù)量極少;置于此處符合語境。第三空,“創(chuàng)造”與前文的“成功”搭配恰當。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5( 單選題 )國際金融實踐領域出現(xiàn)的新情況,________了人們對國際金融理論與政策變革的需求,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fā),各國之間經(jīng)濟金融政策相互協(xié)調(diào)的重要性再次________,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對各國政策協(xié)調(diào)配合的________也更為激烈。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激發(fā) 明晰 反響

B. 強化 浮現(xiàn) 爭議

C. 刺激 彰顯 討論

D. 推動 凸顯 談判

正確答案是 C

來源:國家2012

考點:實詞辨析

解析:第一空,“刺激”與“需求”搭配得當。第二空,“彰顯”與“重要性”搭配得當。第三空,前文語境為“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填入“討論”符合語境要求。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6( 單選題 )甲:各國的國情和傳統(tǒng)不同,但是對于謀殺和其他嚴重刑事犯罪實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數(shù)人可以接受的。公開宣判和執(zhí)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惡性刑事案件的發(fā)生,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比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肯定大得多,這是社會自我保護的一種必要機制。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見解。因為在我看來,對于十惡不赦的罪犯來說,終身監(jiān)禁是比死刑更嚴厲的懲罰,而一般的民眾往往以為只有死刑才是嚴厲的。

對上述對話最恰當?shù)脑u價是( )。

A. 兩人對什么是最嚴厲的刑事懲罰有不同的理解

B. 兩人對執(zhí)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C. 兩人對產(chǎn)生惡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D. 兩人對是否大多數(shù)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正確答案是 A,

來源:國家2004

考點:態(tài)度理解

解析:根據(jù)乙的反駁意見“終身監(jiān)禁是比死刑更嚴厲的懲罰”可知二者是圍繞“什么是最嚴厲的刑事懲罰”展開討論的,從甲的說法可以看出他認為“死刑是最嚴厲的懲罰”。而乙對此有不同的理解。A項正確。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7( 單選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是( )。

A. 英國

B. 德國

C. 法國

D. 瑞士

正確答案是 D

來源:國家2004

考點:中國近現(xiàn)代史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英國與中國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1972年3月13日,英國與中國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系。1964年1月,法國與中國建交。1972年10月11日,中國與德國建交。1950年9月14日,中國與瑞士聯(lián)邦建立外交關系。故選D

拓展:20世紀50年代,中國與印度、緬甸共同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美關系改善,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邦交正?;?/p>

技巧:排除法:新中國成立在冷戰(zhàn)初期,英法德都加入了北約,以意識形態(tài)劃分敵友,而瑞士是永久性中立國

8( 單選題 )網(wǎng)絡由于飛速發(fā)展在整個社會活動中發(fā)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由于________的加強,信息交流加快,生產(chǎn)和工作效率都大為提高,同時,也可能________各種社會問題,如計算機犯罪、個人信息被泄露等。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關聯(lián) 催生

B. 聯(lián)系 引發(fā)

C. 互動 暴露

D. 交往 帶來

正確答案是 B,

來源:國家2012

考點:實詞辨析

解析:第一空,“加強聯(lián)系”搭配恰當,且符合后文語境“信息交流加快,生產(chǎn)和工作效率都大為提高”。第二空,語境信息強調(diào)“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可能引起各種消極的社會影響”,“引發(fā)”符合語境。因此,本題答案為B選項

9( 單選題 )一個國家進入老齡化國家的一個標志就是這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cè)丝诘模?)。

A. 25%

B. 20%

C. 15%

D. 10%

正確答案是 D,

來源:國家2004

考點:時政

解析:根據(jù)國際通行的判斷標準,當一個城市或國家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達到或超過總?cè)丝跀?shù)的10%時,標志著這個城市或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故選D

拓展:聯(lián)合國國際人口學會編著的《人口學詞典》對人口老齡化的定義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達到或超過總?cè)丝跀?shù)的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達到或超過總?cè)丝跀?shù)的7%時,其人口即稱為“老年型”人口,這樣的社會即稱之為“老齡社會”。瑞典、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發(fā)達國家在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NP已達1~3萬美元,在全球72個人口老齡化國家中,人均GNP達1萬美元的占36%,1萬至3千美元的占28%,而我國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進入了老齡化。說明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尚處于世界中下水平時,老齡化程度卻已進入了發(fā)達國家的行列,呈現(xiàn)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齡化的加速對經(jīng)濟、社會都將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

10( 單選題 )最近科學考查結(jié)果表明,北冰洋歷史上曾經(jīng)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物種非常豐富。此外,根據(jù)對海底沉積巖層的取樣分析認為,北冰洋海底也許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儲藏地。根據(jù)科學家的研究,圍繞北冰洋周邊,從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歐洲北部的大陸架,都可能有豐富的石油儲藏。對這段話,

理解不準確的是( )。

A. 北冰洋是否有石油儲藏目前還沒有確定

B. 科學家對北冰洋的歷史狀況進行了深入分析

C. 研究表明,歐洲北部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儲藏

D. 北冰洋可能會成為其周邊國家關注能源的一個熱點地區(qū)

正確答案是 C,

來源:國家2006

考點:細節(jié)理解

解析:原文段尾句提到“歐洲北部的大陸架”時是“有可能有豐富的石油儲藏”,表達的是一種可能性。而C項的表述是確定的,屬于偷換語氣的干擾選項。因此答案為C

更多信息請查看行測真題‖模擬題
易賢網(wǎng)手機網(wǎng)站地址:行測真題演練與答案(4)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