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Runner Runs fast!看到這個句子,同學(xué)們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句表達完整且無語法錯誤的句子,但卻存在語義重復(fù)的問題,因為good runner本身已包含run fast的意思。而以此為副標題是為引出今天的主題——靜態(tài)的英文,動態(tài)的中文。
英文靜態(tài),中文動態(tài)
因為若要避免贅言,就會想是用He is a good runner好,還是用He runs fast好,或兩者皆可?無疑,兩句話幾乎同義,只是表達上有所不同??梢欠旁谡鎸嵳Z言環(huán)境下看,native speaker定會覺得前者更為自然、地道,更像“authentic English”。看似可互換的句子為何在真實語境中有如此差異?
先不急著回答,先請大家直譯出上面兩句句子,便會得到:
第一句:他是一個好的跑者。
第二句:他跑得很快。
語義上沒多大區(qū)別,但若讓中國人擇一表達,定會選第二句。因為第二句更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更接近真實語境中的“authentic Chinese”。
換位思考,便可知He is a good runner和He runs fast為何在真實語境中有別了。雖說意義相同,但不同文化有不同表達偏好。這里就涉及中英文的一個重要差別——英文偏靜態(tài),中文偏動態(tài)。
所以在譯He is a good runner時,不妨做靜態(tài)英語變動態(tài)漢語的轉(zhuǎn)換,把“runner”從“跑者”轉(zhuǎn)換到了“跑步”,翻譯為“他善長跑步”,是不是順耳許多?推而廣之,可得出下述結(jié)論:英文的靜態(tài)在于好用名詞表示動作,而中文則好用動詞表達情境。
舉個生活實例。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電影結(jié)束時的字幕?中文往往會打出“全劇終”或“再見”,但若英文,則不會說“goodbye”或“see you”,而會用“the End”。很明顯,作動詞的“再見”在英文中以名詞“the end”表示,很典型地體現(xiàn)了動態(tài)中文與靜態(tài)英文之間的轉(zhuǎn)換。
又如Children in famine(n. 饑荒),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n. 壓迫者),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n. 嘲笑)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摘自羅素Three passions的這段話若譯成中文,不妨表達為:孩子們?nèi)淌苤囸I,壓迫者肆意摧殘著無辜的人們,無助的老人成了子女們的包袱,世界充斥著孤獨、貧窮和苦難,而所有的一切都在諷刺著人類生活本該呈現(xiàn)的面貌。在翻譯過程中將famine, mockery等詞由名詞轉(zhuǎn)換成動詞,能讓譯文顯得更流暢、自然和地道。
所以,切記英文靜態(tài),中文動態(tài)!英語重形合,動詞的使用受限制,而名詞唱主角;漢語重意合,動詞的使用不受限制,而動詞唱主角。
回想平日的中譯英,翻譯質(zhì)量不甚理想,不妨借此反思“是否注意上述文化差異?”答案可想而知。那不如從現(xiàn)在開始,在語言學(xué)習,尤中譯英操練中,多從詞性差異上作思考,注意動與靜的轉(zhuǎn)換。若能拿捏住這種轉(zhuǎn)換,便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譯文不再那么拗口,而在翻譯的重重困境中覓得柳暗花明。
A good Runner Runs fast!看到這個句子,同學(xué)們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句表達完整且無語法錯誤的句子,但卻存在語義重復(fù)的問題,因為good runner本身已包含run fast的意思。而以此為副標題是為引出今天的主題——靜態(tài)的英文,動態(tài)的中文。
英文靜態(tài),中文動態(tài)
因為若要避免贅言,就會想是用He is a good runner好,還是用He runs fast好,或兩者皆可?無疑,兩句話幾乎同義,只是表達上有所不同??梢欠旁谡鎸嵳Z言環(huán)境下看,native speaker定會覺得前者更為自然、地道,更像“authentic English”??此瓶苫Q的句子為何在真實語境中有如此差異?
先不急著回答,先請大家直譯出上面兩句句子,便會得到:
第一句:他是一個好的跑者。
第二句:他跑得很快。
語義上沒多大區(qū)別,但若讓中國人擇一表達,定會選第二句。因為第二句更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更接近真實語境中的“authentic Chinese”。
換位思考,便可知He is a good runner和He runs fast為何在真實語境中有別了。雖說意義相同,但不同文化有不同表達偏好。這里就涉及中英文的一個重要差別——英文偏靜態(tài),中文偏動態(tài)。
所以在譯He is a good runner時,不妨做靜態(tài)英語變動態(tài)漢語的轉(zhuǎn)換,把“runner”從“跑者”轉(zhuǎn)換到了“跑步”,翻譯為“他善長跑步”,是不是順耳許多?推而廣之,可得出下述結(jié)論:英文的靜態(tài)在于好用名詞表示動作,而中文則好用動詞表達情境。
舉個生活實例。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電影結(jié)束時的字幕?中文往往會打出“全劇終”或“再見”,但若英文,則不會說“goodbye”或“see you”,而會用“the End”。很明顯,作動詞的“再見”在英文中以名詞“the end”表示,很典型地體現(xiàn)了動態(tài)中文與靜態(tài)英文之間的轉(zhuǎn)換。
又如Children in famine(n. 饑荒),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n. 壓迫者),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n. 嘲笑)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摘自羅素Three passions的這段話若譯成中文,不妨表達為:孩子們?nèi)淌苤囸I,壓迫者肆意摧殘著無辜的人們,無助的老人成了子女們的包袱,世界充斥著孤獨、貧窮和苦難,而所有的一切都在諷刺著人類生活本該呈現(xiàn)的面貌。在翻譯過程中將famine, mockery等詞由名詞轉(zhuǎn)換成動詞,能讓譯文顯得更流暢、自然和地道。
所以,切記英文靜態(tài),中文動態(tài)!英語重形合,動詞的使用受限制,而名詞唱主角;漢語重意合,動詞的使用不受限制,而動詞唱主角。
回想平日的中譯英,翻譯質(zhì)量不甚理想,不妨借此反思“是否注意上述文化差異?”答案可想而知。那不如從現(xiàn)在開始,在語言學(xué)習,尤中譯英操練中,多從詞性差異上作思考,注意動與靜的轉(zhuǎn)換。若能拿捏住這種轉(zhuǎn)換,便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譯文不再那么拗口,而在翻譯的重重困境中覓得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