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材料
(一)加強地方政府誠信建設的現實意義
政府誠信作為社會關系的主要支撐點,政府的誠信度決定了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聲譽及在國際上的認知度,如政府失去誠信,一切都無從談起。
1.政府誠信是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的必要前提
社會信用體系按其組成部分可以劃分為政府信用、企業(yè)信用、銀行信用、個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其中政府信用是整個信用體系的核心,建立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業(yè)、銀行和個人誠信的前提條件。
2.政府誠信建設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保證
我國正在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一種由市場力量決定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經濟模式。政府僅對經濟行為進行綜合宏觀調控,一般不進行直接干預和影響,配置資源的主要活動由市場力量決定。簡要地說就是政府制定規(guī)則,依法行政,企業(yè)獨立經營。市場經濟是以貨幣為媒介的信用經濟,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會有導致雙贏的市場交換發(fā)生,商業(yè)信用和銀行信用才會發(fā)展,各種市場體系才能存在。市場經濟離不開誠信,沒有誠信就沒有市場的健全,市場經濟就不可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交易雙方互不信任,交易成本就會大大增加,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整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就會有許多問題。
3.政府誠信是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必要條件
我國已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在加人世貿組織的議定書中,做出了兩項莊嚴承諾,一是確保有關或者影響貿易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和我國的對外承諾。二是確保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中央的其他政策措施在全國得到統(tǒng)一、公正、合理的實施。國際社會呼喚信用中國,而信用中國的建設需要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取信于國際社會,進而推進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在中國政府簽署的160多條人世協(xié)議條款中,僅有20余條與企業(yè)市場有關,其余均是與政府有關。根據世貿組織規(guī)則的要求,各級政府制定的有關涉外貿易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措施、規(guī)范性文件等,都不能與世貿組織的規(guī)則相違背,要求政府的行為要公開、公正、誠實、守信,政府要平等地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不能搞區(qū)別對待。而且有關政策的制定和出臺,必須做到公開、公正、透明,決不能搞暗箱操作;決策一旦作出,就一定要算數,而且要保持穩(wěn)定。也就是說,政府在實施法律方面必須信守諾言,如果不能做到統(tǒng)一、公正、合理,那么,不僅會降低政府的公信力,還將背離政府管理目標,損害行政效率,影響政府的權威和形象。它所帶來的損失不僅是短期內的經濟損失,更是長遠的信譽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