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1)流動人口兒童入學門檻高。據中國兒童中心調查,適齡流動兒童不能入學表現特別突出:在調查中,6周歲兒童中有46.9%沒有接受入學教育。超齡現象也比較嚴重,調查中有近20%的9周歲的孩子還只上一、二年級,13周歲和14周歲還在小學就讀的人占相應年齡流動兒童的31%和10%。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后指出,在失學的12到14周歲的流動兒童中,有60%的人已經開始工作,這嚴重侵犯了兒童的基本權益。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流動人口兒童由于沒有當地戶口,入學有一定困難,很難找到或者根本找不到專門為外來打工子弟辦的學校,只能到當地國辦學校借讀,而動輒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的借讀費幾乎是流動兒童邁不過去的一道坎,這道坎使得流動兒童的入學率普遍低于當地兒童。
(2)流動人口兒童心理素質差。由于流動人口的職業(yè)一般是在當地打工、經商,他們忙于生計,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與孩子相處時間少,溝通少,家庭教育相對薄弱。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性格上敏感、脆弱、自卑,心理素質較差。
(3)流動人口兒童輟學率較高。由于流動人口兒童家長流動性強,職業(yè)和生活不穩(wěn)定,使得子女輟學率較高。
(4)流動人口兒童中問題兒童多。流動兒童由于家長忙于生計,家庭日常生活不規(guī)律,有些家長文化水平低,有打麻將、酗酒、抽煙等不良習慣嗜好,使孩子仿效家長,有的心靈受到傷害而成為問題孩子。由于孩子們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一系列觀念還在形成中,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社會的不公平、人與人的不平等,如果這種時候沒有正確地引導很容易使他們對社會產生不滿,加劇他們與主流社會的沖突。目前近2000萬的流動兒童是我國兒童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處于接受教育和發(fā)育身體的關鍵時期,其保護和教育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不利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協調發(fā)展,甚至給社會穩(wěn)定帶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