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自然得真機 造作減趣味
【原文】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diào)停布置,趣意便減矣。白氏云:“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譯文】事情偶然合乎己意就是最佳境界,東西出于天然才能看出造物者的天工;假如加上一份人工的修飾,就大大減低了天然趣味。所以白居易有詩說:“意念聽任無為才能使身心舒暢,風要起于自然才能感到?jīng)鏊!边@兩句詩真是值得玩味的至理名言。
【解說】1957年反右前的一次會議上,甲乙二友同座。臨到甲發(fā)言時,甲因尿急,便去廁所,及歸,乙已經(jīng)發(fā)言完畢,臨到別人。幾十年后二人再見,乙因會上的那個發(fā)言被打成右派,坐監(jiān)二十余年,甲安然度過。滄桑變化,欷歔感嘆。奇也!錢鐘書,如果按文革標準劃,真可以說是資產(chǎn)階級頹廢文化的代表。然而在文革中,居然因為外語精湛,被選到毛澤東著作外文翻譯組,逃過了一場大劫難。神也!真應了白居易所言:“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P>
【例解】自然情趣 非關貧富《莊子·知北游》中說:“萬物、言論和大道遍及各個角落,它們名稱各異而實質(zhì)卻是相同,它們的意旨是歸于同一的?!弊屛覀円坏烙螝v于什么也沒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觀點來加以討論,宇宙萬物的變化是沒有窮盡的啊!我們再順應變化無為而處吧!恬淡而又寂靜啊!廣漠而又清虛啊!調(diào)諧而又安閑啊!我的心思早已虛空寧寂,會前往何處也不知道應該去到那里,離去以后隨即歸來也從不知道停留的所在,我已在人世來來往往卻并不了解哪里是最后的歸宿;放縱我的思想遨游在虛曠的境域,大智的人跟大道交融相契而從不了解它們終極。造就萬物的道路跟萬物本身并無界域之分,而事物之間的界線,就是所謂具體事物的差異,沒有差異的區(qū)別,也就是表面存在差異而實質(zhì)并非有什么區(qū)別。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