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來源:易賢網 閱讀:884 次 日期:2015-01-28 16:38:37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內容】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賞析】:

打開《韋蘇州集》,到處聽得鐘聲。詩人這樣愛鐘聲,顯然是著意于獲得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大概,鐘聲震響詩行,能取得悠遠無窮的音樂效果,有無限深沉的韻致,它能給詩句抹上一層蒼涼幽寂的感情色彩。這首詩也正由于聲聲暮鐘,使全詩蕩漾著縹緲的思家念遠的感情。

從詩意判斷,這首詩應作于淮陰。詩人在秋天離開廣陵(今揚州),沿運河北上,將渡淮西行,親友都還留在廣陵。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見渡船,看來當天是無法再走了。他一個人踟躕在河邊,天正下著雨?;搓幍貙俪荩瑬|濱大海,極目望去,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邊。晚風凄勁,淮河里波濤起伏。詩人的思緒也正象波濤一樣翻滾。把此時此地所見所聞所感,寫進了這首律詩。

詩人只身北去,對廣陵的親故懷著極為深沉的感情。但這種感情,表現(xiàn)得頗為含蓄。我們從詩中感覺到的,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來,只是攝取了眼前景物,淡墨點染,構成一種凄迷的氣氛,烘托出一種執(zhí)著的情感。

詩的首聯(lián)畫出暮色中空蕩蕩的淮河,詩人欲行而踟躕的情態(tài),給人一種空曠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掛上了霏霏雨幕,遠處山寺又傳來一聲接一聲悠長的暮鐘,寂寞變成了凄愴,羈旅之情更為深重。有了這樣濃郁飽滿的感情積蓄,五六兩句才輕輕點出“離思”二字,象凄風偶然吹開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詩人憔悴的面容。按說詩寫到這里,應直接抒寫離思之情了,然而沒有。詩人還是隱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飛的伶仃小鳥。這小鳥,從“獨”字看,是失群的;從“下”字看,是歸巢的;從“東南”二字看,是飛往廣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鳥,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嗎?既是歸巢的小鳥,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個溫暖的窠巢,而為詩人興“斷腸人在天涯”之嘆嗎?既是飛往廣陵方向的小鳥,你能不感到詩人的心也在跟著它飛翔嗎?而且,鳥歸東南,離巢愈近;人往西北,去親愈遠。此情此境,豈止詩人難堪,讀者也不能不為之凄惻!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與詩人同時發(fā)出深沉的一問:“廣陵何處在?”這一問,悵然長呼,四野回響,傳出了期望回答而顯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寫出了想再一次看見親故而終于無法看見的心理狀態(tài)。而正在此時,聲聲暮鐘,不斷地、更深沉更晌亮地傳到耳邊,敲到心里;迷蒙雨霧,更濃密更凄迷地籠罩大地,籠罩心頭。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這詩寫離別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氣氛渲染。詩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鐘聲哀遠,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輕紗帷幕后面,觸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這種感情不僅從一景一物中閃現(xiàn),而是彌漫全詩,無時不在,卻又無處實有,無時實在,使詩具有一種深遠的意境,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詩大全

更多信息請查看唐代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