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刪一條帖子能掙上千元,一天可獲利數(shù)萬元,月收入輕松過十萬元……2015年5月,湖北省蘄春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有償刪帖案,全國22個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這起案件令一條龐大的刪帖黑色利益鏈浮出水面。
近年來,一些非法網站、網絡服務公司、信息服務公司以及網媒人等結成利益聯(lián)盟,利用網絡便利條件和違法的低成本,從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的勾當;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國家機關或社會行業(yè)組織名義,打著“輿論監(jiān)督”等旗號,對地方黨政機關、企業(yè)和個人進行敲詐勒索。
【標準表述】
[原因分析]
刪帖生意的興盛,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一方面,各種形式的互聯(lián)網平臺迅速勃興,匯聚了大量的“個體發(fā)聲”及注意力資源;另一方面,過往“網友曝光”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激勵著后來人一再采取相似行動……當“發(fā)帖”越發(fā)成為公民私力救濟的慣用手段,就越有可能遭遇到系統(tǒng)化、規(guī)?;姆磽洹坝袃攧h帖”,顯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
而有償刪帖之所以變成頑疾,主要是因為有市場需求。在利益的誘惑下,一些網站或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手中的權力,私下將公司稀缺性資源或權力公然市場化,形成了巨大的尋租空間;此外,某些人對足以影響企業(yè)或個人命運的不良信息資源也急于刪除、下沉、稀釋。買方和賣方各遂其所欲、黑色“利益鏈”得以形成。
[影響分析]
一方面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嚴重透支了整個社會的向心力。在人人互聯(lián)的網絡時代,當網上的信息成為左右人們行為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網絡應用就成為人們的夢魘。因為,“線上的行為都是線下真實生活的反映”,一個健康的網絡社會,決不允許存在吞噬網絡健康基因的蛀蟲。因此,必須斬斷包括有償刪帖在內的黑色利益鏈。
此外,網絡敲詐、有償刪帖嚴重破壞了互聯(lián)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者,這嚴重污染了互聯(lián)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二者,壓制了網友和公眾的投訴維權路徑。與此同時,網絡的監(jiān)督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最明顯的案例就是,對腐敗官員的舉報網帖,很可能會被當事人“破財免災”;三者,一些問題企業(yè)、問題產品,可能還會對社會造成新的更大的傷害。因此,嚴厲打擊有償刪帖,應該成為一種常態(tài)。
[啟示分析]
加強打擊網絡有償刪帖,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培育理性的上網意識,應成為每位網友的自覺認知。網絡大家庭的建設,需要政府、網民、社會組織的齊抓共管,一個收費刪帖行為的存在,可以檢測出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網民上網認知水平的高低,以及社會組織協(xié)同參與的默契程度。面對人人喊打的網絡收費刪帖,“運動式的喊打”雖有短時之效,卻未必是長久之計。
[建議措施]
暴利誘惑之下,敲詐刪帖等各類黑色產業(yè)依然層出不窮。要真正從源頭上禁絕敲詐刪帖等黑色產業(yè),除了堅持治理網絡敲詐的“三原則”(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之外,還得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對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
一是強化立法,構建制度。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強互聯(lián)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網絡行為?!背恕拔⑿攀畻l”、“賬號十條”、“約談十條”、“七條底線”等,更得在法律中明確敲詐刪帖中的權責關系,使懲戒于法有據(jù)、罪罰相當。
二是常態(tài)治理,嚴抓不懈。為利潤鋌而走險,當然不僅是資本市場的偏好。何況,今天的互聯(lián)網,不僅是產業(yè)、是民生,亦是政治參與的重要途徑。諸多監(jiān)督舉報線索,有賴于網絡通道的順暢通達。因此,蒼蠅老虎的反撲、貪腐行為的隱身,都可能使得網絡世界潛規(guī)則橫行。于此而言,任何點到為止或一陣風的治理,縱使治標,也難治本。惟有常抓不懈,才能讓高壓態(tài)勢成為監(jiān)督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