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從今年5月份起,被稱為“民心工程”之鄭州三環(huán)高速西段即西三環(huán)便開始“塌塌不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是西三環(huán)的“第15塌”。出現多方位小面積塌陷問題,不僅凸顯了西三環(huán)道路筑建過程的質量問題,也讓我們清晰地看到當前我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所存在的問題。
【標準表述】
三環(huán)是民心工程,通車后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鄭州市政府的這一惠民舉措,深得民心。可現在好端端的民心工程變成了民憂工程。半年時間里不定期“發(fā)病”,以至于接連塌陷15次,不僅加大了交通壓力,來往車輛避而遠之,也讓路過的居民“心驚膽戰(zhàn)”。
路段塌陷一方面問題是民心工程建設中驗收制度不完善,問責機制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設過程注重了面子,忽略了里子,在三環(huán)道路質量問題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在建設現代化城市過程中,非常注重地上給民眾帶來的便利,卻忽略了地上的面子要靠完整堅固的里子來協助的道理,對于民心工程的內部構造關注過低,導致施工人員在建設過程順應實際要求同樣產生“重面子不重里子”的錯誤意識,最終引發(fā)道路在雨水浸泡或管線填埋不合理等牽強的理由下不斷塌陷。主觀上來說,道路建設過程施工人員及管線單位人員協作意識較為淡薄,是造成道路多處塌陷的重要原因。施工各單位能夠做到“各司其職,”卻忽略了“多方協作”是道路質量得以保證的關鍵?,F代道路地下管道眾多,牽涉部門眾多,大家卻都只負責自己的職責,而忽略了各部門應該團結協作一起層層把關建筑真正有利于民眾的民心工程。
【具體措施】
一、國家應完善公路驗收制度及問責機制,讓問題道路無所遁形。當工程完工時要及時按相應的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和方法進行完工驗收,以確保是否達到建設單位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價值,從而實現建設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問責機制的完善,不僅能夠明確責任,而且能夠對施工單位產生施工質量的規(guī)范性。
二、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面子和里子一起抓,從上到下做好認識統一工作。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面子”是城市的風貌,“里子”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只有頂層設計者重視了里子,才能帶動各基層單位重視里子建設,也才能建設出“民心工程”,讓民心工作為民所舒心。
三、加強培養(yǎng)施工單位人員的多方合作意識,樹立總體質量第一的意識。道路建設不僅關乎著民眾便利,也關乎著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問題。做為基層施工人員,只有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的成果,才能真正獲得相關收益。
四、基層政府的工作,看似微小、簡單,卻事事關乎群眾的直接利益。政府部門的每一項決定、每一項工作都牽涉群眾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門怎么做、如何操作,對內體現了工作的程序性、嚴謹性,對外則關系黨和政府的形象。依法行政、為民謀利不單單是一個口號,更是政府部門應該踐行的承諾。否則,再好的民心工程也會搞成民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