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研繼續(xù)降溫,再度引發(fā)人們對研究生質量的擔憂。我國研究生5%的淘汰率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的30%,存在“盲檢”心照不一、“出口”寬嚴不一、招生連年擴大的現實境遇,降質在所難免,但是“寬進”并不現實,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不能打折。(《新華日報》1月16日)
研究生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高精尖的理論型和學術型研究人才,以集中資源和力量的培養(yǎng)方式向國家和社會輸送精英人才。發(fā)展至今,研究生數量在急劇膨脹,而碩士文憑的“含金量”到底價值幾何卻讓人不敢恭維,當原本稀缺的精英式人才,變得不再搶手,也曾報道有研究生在街頭賣豬肉,讓人不得不為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惋惜。
究其因果,造成如此局面有多重原因。首先,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和擴招久受詬病,一旦學生寒窗苦讀邁入研究生隊伍,簡單地以論文為評價標準,況且存在有“論文槍手”和“論文制造工廠”的注水可能,即使論文有盲檢,但是“予人方便、與己方便”想法使得盲檢存在放水的可能,再加上研究生學科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培養(yǎng)教學方式落后等等制度層面的缺陷造成如此現狀。其次,研究生導師的考核評估與科研成果掛鉤,使得其無心于教學而忽視對研究生的教學,研究生學習壓力相比國外高校而言壓力較小。再次,研究生背后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在推波助瀾,父母認為考上研究生是一件榮耀的事,能順利通過考研這條獨木橋就是成功人士,將其想法強加于子女身上。最后,研究生自身存在著考研“鍍金”想法,認為學位與今后的待遇和工資掛鉤只想著拿個研究生碩士文憑,還有的學生是想著逃避現實,藉由著考研做借口,“一輩子呆在學校”、 “找不到工作就考研”。
各種錯綜復雜的原因造成碩士文憑的“含金量”價值受到質疑,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發(fā)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有不斷地探索改革才能讓我們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得到優(yōu)化。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有一個登上學術巔峰的夢想,我期盼著教學資源有一天能真正均衡可以申請入學,人人都能受學術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