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教育,相關(guān)熱議話題眾多。大到關(guān)系一個國家的未來,小到?jīng)Q定一個孩子的童年。中國五千年文明,歷經(jīng)的每一次教育變革,都有其內(nèi)在的歷史原因及發(fā)展發(fā)生的必然性?;貧w到2016年公務員考試,讓我們來看看教育相關(guān)的名言警句,為申論寫作積累些素材,增添些亮點。
小編插嘴:容我說句夸夸其談的話,小編我還是心系國家教育,以及對其有所擔憂的。從教育的形態(tài)、形式、內(nèi)容等等方面,有太多可以評論評價的point。然而,我想在此重點表達的是,教育應該返璞歸真,為了什么而教育,教育的目的何在?從國家的角度,我們是在培養(yǎng)下一代,是在維系呵護祖國發(fā)展的新生力量;從社會的角度,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團結(jié)、有愛、融洽,需要大家在特定方面形成類似甚至一致的人生觀、價值觀;從個人的角度,教育也許不能完全決定人的一生,但卻可以影響其人生路上做的每一個選擇,他的思維方式,他的全局性、集體觀念等。記得《北京青年》里的一句話,一個人想改變世界,發(fā)現(xiàn)太難了,轉(zhuǎn)而想改變國家,最終逐步衰減到改變自己,在臨死前,他意識到自己錯了,如果從改變自己做起,再去影響周圍的人,也許事情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也許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碗雞湯,但我覺得它至少值得我們思考。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積累的,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量變到質(zhì)變……教育亦然……插嘴over,讓我們來看看教育相關(guān)的名言警句:)
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植根于愛。--魯迅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而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予集體的一種影響。--馬卡連柯
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它關(guān)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而后可以實現(xiàn)。--陶行知
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巴特爾
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魏源
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盧梭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毛澤東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狄德羅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孔子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陶行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孔子(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QAQ)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身教重于言傳。--王夫之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孔子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未來將屬于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