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用兩個月時間復習語法。因為有不少同學反映語法不懂,所以我想先掃除障礙。高三之前,語 法知識都是插在課文中教的,比較分散,到了高三有必要加以整理,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科學化。同時要 打印一定量的配套練習,以達到鞏固剛復習過的知識。
第二階段,用三個月時間復習初中、高中的九本教科書。初中教材可少花點時間。重點放在高中第一冊和 第二冊上,第三冊重點放在第一課到第七課。復習課文很重要,因為課文集語音、詞匯、語法于一體。所以一 定要重視教材,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牢記課文中出現的語言點。
第三階段,用一個多月時間做綜合練習,包括寫作指導,邊講邊練,不斷地補缺補漏。評講考卷時,要著 重指出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不光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為了防止“炒冷飯”,我采用下列六種方法進行復習。
(一)實踐:在一定意義上講,能否實踐是檢查復習效果好壞的標志,因此我在復習過程中用各種形式給 學生以實踐的機會。對課文,除了必要的講解外,還要讓學生復述。復習初中第三冊、第四冊時,要求學生掌 握“在圖書館里”,“打電話”,“上街買東西”,“問路”,“看病”等對話。抽學生扮演各種角色,通過 學生生動的對話,使他們記牢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用語。我復習“陸地和海洋”一課時,向地理組借來地球 儀,讓學生找出地球儀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講出他們的大小及分界線。復習“愛因斯坦”一課時,訓 練學生人物描寫,我出題目,讓學生寫小文章。就這樣,“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加強實踐。
(二)啟發(fā):啟發(fā)的實質在于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復習到高中第三冊第六課句型“no matter what h appens”時,漢語譯成“不論發(fā)生什么事”,啟發(fā)學生套句型,翻譯“不論黨需要我們去哪里……”,學生思 考后說:“no matter where the party wants us to go …”。復習時,老師不斷地啟發(fā)、誘導,使學生進行 發(fā)散思維,增進知識。
(三)比較:比較就是要弄清矛盾各自的特殊性。例如漢語“建造”,英文有“build,set up,put up”, 是否隨便可換用呢?不行的。如果用于“建造房屋”,這三個詞可以通用。如果“建造水電站”,要用“set up”,不宜用“put up ”。如果“建造公路”,只能用“build”。又如動詞非謂語形式中動名詞和現在分詞 都是動詞+ing。都可放在be動詞之后。復習時用典型例句進行分析、比較。例如:he is teaching english. 這里的teaching是現在分詞,構成進行時態(tài)。his job is teaching english.此句中teaching是動名詞,構成 系表結構。又如,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都可作表語,但有區(qū)別。人作主語時,用過去分詞作表語。物作主語時 ,用現在分詞作表語。例如:l aminterested in english.the story is very interesting.
(四)綜合:通過綜合,把前后知識連貫起來,起到“串線”作用。例如有些動詞規(guī)定后面跟不帶“to” 的不定式作賓補,學生搞不清到底有幾個,我把這些動詞整理出來,編成順口溜,即“五看、二聽、一感覺、 三使役半幫助”。五看:look at,see, watch,notice,ob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