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文章通過顏斶與齊宣王的對話,表現(xiàn)了齊宣王的驕倨和顏斶卑視王侯,不畏權勢,不慕利祿的高尚氣節(jié)。文章語言簡潔精練,雖系“對話”,但“對話”中自顯人物不同的個性,層次遞進轉(zhuǎn)折,自然清晰。文末以“君子”贊語作結(jié),令人深思,頗有分量。
【原文】
齊宣王見顏斶曰[1]:“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2],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3],死不赦。’今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請受為弟子,昔顏先生與寡人游[4],食必太牢[5];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6]。”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7]。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8],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晚食以當肉[9];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凈貞正以自虞[10]。”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注釋】
[1]顏斶(chù):齊國的隱士。
[2]趨士:指禮賢下士。
[3]柳下季:春秋時著名的高士。
[4]游:交往。
[5]太牢:一牛、一羊、一豬,三牲具備叫“太牢”。
[6]麗都:華美。
[7]璞:蘊藏著玉的石塊。
[8]尊遂:尊貴顯達。遂,達。
[9]晚食以當肉:意即把飯吃得遲一點,雖沒有好吃的,但是因為饑餓而感到香甜,抵得上吃肉。
[10]虞:同“娛”,樂。
【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傲慢地說:“顏斶,上前來!”顏斶也說:“大王,到我面前來!”宣王很不高興。左右大臣連忙責備顏斶說:“大王,是人君;顏斶,你是人臣。大王說‘斶過來’,你也說‘大王過來’,這怎么可以呢?”顏斶回答說:“我到大王跟前去,是趨炎附勢;大王到我跟前來,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做一個貪慕權勢之小人,不如讓大王做個愛賢敬士的明主。”宣王聽后,更加憤怒地問道:“王尊貴呢,還是士尊貴?”顏斶毅然回答說:“士尊貴,王不尊貴!”宣王又問:“有根據(jù)嗎?”顏斶說:“有。從前秦國攻打齊國,下命令說:‘有人膽敢去柳下季墓地五十步范圍內(nèi)砍伐柴木的,一律死罪,決不赦免。’又下一道命令說:‘有人能斬獲齊王的頭顱,就封萬戶侯,賞黃金二萬兩。’由此看來,活著的君王的頭顱,還不如死去的賢士的墳墓珍貴!”
宣王聽后,感嘆地說:“是啊,怎么可以侮辱君子賢士呢?我是自討沒趣啊!我希望先生收我為弟子。顏先生只要同我交往出游,吃的一定是三牲魚肉,出門一定乘坐車馬,你的妻子兒女都穿上華麗的衣服。”顏斶婉然拒絕,告辭而去,說:“玉石生在山中,一經(jīng)打磨制作就破損了,不是說玉不寶貴,但璞玉本來的面目已不完整。生在窮鄉(xiāng)僻野的士人,一經(jīng)推薦就能得到官位俸祿,這并非不尊貴,但士人的身心已受到功名利祿的侵蝕,已不能保持本色了。我情愿回去,饑食素餐以當肉,慢步緩行以當車,樂天無過以當富貴,清凈純正以自樂。”他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昂首飄然而去。
君子贊說道:“顏斶很知道滿足,所以他能歸于本性,返于純樸,無所欲求,獨立常樂,終身不受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