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探究式學習的模式及其教學策略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1234 次 日期:2016-11-25 15:28:56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小學英語探究式學習的模式及其教學策略”,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一、小學英語課堂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探究式學習的模式是在探究學習的相關理論指導下,依據(jù)教學實際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操作模式。模式是由理論基礎、教學目的、操作程序、實施條件組成的一個體系。

1.探究式學習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學習獲取知識的過程及其他人的幫助,個人主動建構的結果。該理論提倡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學生對知識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最終達到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的目的。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強調發(fā)現(xiàn)中學,即學生運用探究的方式,通過自己再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的步驟,以獲取知識,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的能力。發(fā)現(xiàn)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從各種特殊事例歸納出一般法則,并用之來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精神和方法。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各教學單元及每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現(xiàn)狀,做到既明確又要有可操作性。其實施條件包括教學策略,教師所處的角色等。

2.小學英語課堂探究學習的操作程序。

考慮到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需要和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水平相一致,筆者認為:在課堂探究學習中,以小學英語教材為基本內容,形成“激疑──探究──建構──遷移”的以問題為載體的教學過程是適宜的。“激疑”是指創(chuàng)設情、境(情景和語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結論的實例,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刺激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現(xiàn)象的顯著特點,并逐步縮小觀察范圍,把注意力集中于某個中心點以整合成課堂教學目標。“探究”是指從問題或任務出發(fā)通過調查、資料分析、觀察、思考、比較、推理、假設、驗證、討論和交流等方法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生生、師生間的互動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自主中積極探究語言的相關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各種信息進行轉換和組合,以確定假設;之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事實為論據(jù)驗證假設,并引導學生不斷地對假設加以修正和完善。“建構”主要是指通過歸納、內化(順應、同化)、反思、評價等方法對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進行總結,用“再次發(fā)現(xiàn)”的方式以形成自己合理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遷移”是指將形成的認知結構或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應用到新的情景中,解決新問題或解釋新現(xiàn)象,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科探究教學中可以根據(jù)知識側重點和教學要求的不同分別采取三種活動形式:

·微型探究活動:是指利用課堂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短時間的探究活動。

·課時探究活動:是指為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利用完整的課堂教學時間(1-2課時)開展的探究活動。

·探究性作業(yè):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拓展學習內容而布置的課外作業(yè)。諸如設計“自助餐”式作業(yè),生活型作業(yè),創(chuàng)造型作業(yè),調研型作業(yè)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筆者曾布置“找一找身邊的英語”作業(yè),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并通過電視、廣播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量,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通過完成該項作業(yè),學生找到了“BS”,“WC”,“stop, pause, on, off”,“OTC”,“Dove”等表達;在網(wǎng)上收集到母親節(jié)(Mother's Day)、圣誕節(jié)(Christmas)等節(jié)日的相關知識。

4.課堂探究式學習案例

詞匯和語法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探究式學習的作用。在詞匯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主動探究詞匯音、形、義間的聯(lián)系,總結英語字母和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律,通過上下文去理解生詞的意義等,不斷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方法。語法學習則更適合采取從個別事例(通過觀察、模型、檢驗)到一般語言法則的歸納探究方法。重點可以放在教給學生如何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學會歸納的過程上。這種“發(fā)現(xiàn)”語法的活動,可以將枯燥的語法訓練轉變?yōu)榻鉀Q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自己找到學習的規(guī)律。

[案例一] 微型探究型

·找出下面一組詞的共同點,列出更多的詞,并編成一句話。如:

take (拿), cake (蛋糕), plate (盤子), make faces (做鬼臉)

·給出一個主題詞,讓學生寫出相關的詞匯,編成一個情景完整的故事。如:

[案例二] 課時探究型 語法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的教學)

語法教學多數(shù)以小對話或主題的形式出現(xiàn),一般可以在一個課時內完成,即通過激疑──探究──建構──遷移等步驟掌握語言知識,最終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步驟一:激疑(創(chuàng)設情境、目標導引)

(1)歌曲:I'm Sleeping

(2)教師出示一組動作圖片,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如何描述正在做的動作?”

The girl is singing. The boy is studying English.

(3)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和例句。

The girl is standing near the window.

What's she doing? She's singing.

步驟二: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仿照例句描繪課文插圖中的其他人物。

(1) The man is sitting in the chair.

What's he doing? He's reading.

(2) The woman is sitting at the table.

What's she doing? She's writing a letter.

(3) The boy is sitting on the floor.

What's he doing? He's playing with his toys.

教師提出問題:①這四組句子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何不同?②從這些異、同點,你可以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交流或大膽猜想、檢驗等逐步達成共識。

步驟三:建構(成果展示、反思評價)

把上述句子寫在黑板上或者通過屏幕顯示出來。首先讓學生熟讀句型,然后看圖連貫說出各人物的動作,最后找出句子的共同點并歸納總結。此過程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為主的原則。

句子結構:人物+BE+動詞的ing形式+地點

stand ── standing (直接加ing)

sit ── sitting (雙寫最后一個輔音字母再加ing)

write ── writing (去掉不發(fā)音的c后再加)

步驟四:遷移(拓展提高,課外延伸)

(1)教師出示簡單的動作動畫,學生嘗試運用現(xiàn)在時進行描述。

(2)教師出示動作、人物相對復雜些的圖片,學生繼續(xù)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進行描述。

(3)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即興描繪課堂情景。

[案例三] 課時研究型語音教學:“ee”(包含多個探究活動)

[目標] 從意義的角度,建立兩個單詞bee和seen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確定學習的主題:即“bee”在勞動中可以為植物傳授花粉,植物則要靠它們的傳粉結出“seed”。先讓學生熟識這兩詞后,對這兩種事物分別加以評說,之后總結其內在聯(lián)系(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表達)。

步驟一: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教師準備有關蜜蜂的視聽材料,并收集一些植物的種子。

(1)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bees?

(2) Do you know the word "seed"? How many kinds of seeds do you know?

步驟二:激疑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引目標。教師打開電視,學生觀看蜜蜂采蜜、筑巢及蜂后生子的錄像。這個步驟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成探究“為什么”的好奇心理。

(2)教師設問。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bees?"

步驟三:探究

(1)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S1: A bee is yellow.

S2: A bee has wings, it can fly.

S3: There is a queen.

S4: A bee has six feel.

教師及時將學生找出的包含“ee”的單詞(green, feet等)寫在黑板上。

(2)教師出示一些種子,請一名學生取一顆自己認識的種子向其他學生介紹:“This is a sunflower seed. We can cat it.”

...

筆者及時提出了另外的問題:“What can we do with all kinds of the seeds?”一名學生總結了這些種子的共性:“We can plant them.”

步驟四:建構

在此基礎上,教師布置了一個新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對“ee”的了解,總結出曾經學過的包含這一字母組合的單詞,并造句或編成一個小短文。(這是一個繼續(xù)進行探究活動并建構知識的過程,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更多的包含“ee”的單詞,并學到一種記憶單詞的學習策略。)

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的翻生詞表,有的查字典,有的和同學一起輕聲討論,總結出的詞匯如下:

bee, feet, queen, sheep, meet, see

jeep, feed, geese, need, beef, teeth

接著學生朗讀自己的句子或小片段:

S1: The queen doesn't work. The bees work for their queen.

S2: On a farm, we can see so many sheep, geese ... We can get to the farm by jeep.

步驟五:遷移

課后,筆者布置了如下的課外作業(yè):用一句話來幫助自己記憶字母組合ar和oa的發(fā)音(奇異聯(lián)想法)。

ar: arm, car, park, farmer, garden

oa: boat, goat, coat, road, soap

二、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在探究學習中,學生由思考問題或任務開始,經過自主的探究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相關方面進行分析,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表達和總結?;窘虒W策略如下:

1. 教師應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以形成“問題中心”,激發(fā)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問題,使學生樂于進行探究性學習。情境設計的原則有:

①緊扣教學目標,為學習新知服務;

②要聯(lián)系小學生生活實際,易為學生理解,富有童趣。

如在教學“The Four Seasons”時,可以這樣操作:

①借助多媒體逐個呈現(xiàn)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圖片。這種形式視聽結合,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① CAI呈現(xiàn)問題:

What season is it now in Hang Zhou?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fall best?

問題難易程度不同,保證每一名學生經過獨立思考都有可能得到答案。

③布置“描述每一個季節(jié)”和“聽四季”兩個任務型活動。教師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某個季節(jié),開拓學生的思路。“聽四季”通過錄音,辨別季節(jié),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④最后,設計小記者采訪的任務型活動,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交際運用,獲得情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在一系列問題、任務的驅動下完成的。

2.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的價值,小組討論要有針對性。

探究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而展開,并隨問題的解決而結束。提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問題時,應當注意如下幾點:

①問題應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好奇心,能夠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動機因素。

②問題難易適度,既有一定難度,又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蛘哒f問題必須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

③在形式上要更多地設計一些探究類和發(fā)散類問題。探究類主要是對事物的原因、規(guī)律、內在、聯(lián)系加以說明,回答“為什么”“你猜想會發(fā)生什么?”等。發(fā)散類,主要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議論客觀事物,其主要特點是具有思考性,能激勵學生深入思考。如在教學“指路”等內容時,可用多媒體設計“一個男孩在校門口遇到一個拿行李的女孩”的情境。先讓學生猜測“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的問題,在得到諸如“Welcome to our school! / May I know your name? / Can I help you?”等不同答案后,再讓學生閱讀對話進行對比。然后教師再問:“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ere are they going?”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課后續(xù)編對話,使這些探究類和發(fā)散類的問題變成學生探究學習的持續(xù)動力。

在提問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恰當運用轉移(使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回答)、啟發(fā)(處理不能正確回答的情況)、追問(回答正確但卻不充分)、等待(促進學生真正地思考問題)等提問的技巧.

討論是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的基本形式,其重要意義在于它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能使所有學生“卷入”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提高表達和社交能力。每一次討論都要有明確的主題和目標,要保證學生有話可說。例如,在一堂復習課中,筆者曾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并為各小組命名,如:先鋒隊,雄鷹隊等,以此來引發(fā)學生合作的興趣和愿望。然后,筆者給各小組布置共同的任務目標,即討論歸納所學名詞的復數(shù)變化規(guī)律。學生先羅列出一系列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如:books, desks, birds; buses, boxes, watches; potatoes, radios, wolves, knives, factories等,然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其內在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組內成員相互補充,最后推出小組發(fā)言人進行匯報。其他組的參與者隨時可以進行補充以形成一種熱烈的、合作的、自由交流的氣氛。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對各小組合作、討論、歸納中的成功點和閃光點進行表揚,對以后的小組討論活動提出要求和改進的建議。

3.活動設計要具備有可操作性、拓展性,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本身就是通過觀察、查找信息、設計調研方案、討論、搜索處理信息、表達和交流等類型的實踐活動來完成的?;顒拥脑O計必須考慮實踐性、探究性、拓展性。例如在教學故事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故事表演內容,讓學生體會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變化,在學生表演成功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從故事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在此基礎上,再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對故事進行改編或創(chuàng)作出新故事,記錄下來并配上插圖。該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主題為線索,讓學生通過做事情(表演、講故事、收集資料、表達、繪畫)來體驗語言,使學生在“用”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4.作業(yè)布置要有開放性,應該可以激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布置開放式的作業(yè)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性作業(yè)強調答案的多樣性,獲取信息的廣泛性,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教完交通工具等內容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如下的探究性作業(yè):

①收集人們使用的交通工具名稱;

②為你自己設計一條假期出游路線,并說出為什么選擇這些地點,應選哪種交通工具?為什么?

本作業(yè)通過讓學生設計出游路線及出行方式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有關的地理知識及常見的交通形式,并用英語表達,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技能和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5.探究途徑要多樣化──在學科聯(lián)系中開拓領域去研究。

探究性學習在目標定位和內容選擇上偏重于學科間的聯(lián)系和滲透。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愛玩好動,興趣廣泛。如果能將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緊密聯(lián)系,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構思、解決問題,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

例如:教完“Where's ...?”的用法后,筆者給出可供選擇的家具及價格和房間的平面圖,布置“I am a good designer.”的探究性作業(yè):

① Do a survey. For example: What color do your family members like most? What kind of furniture do your family members need most?

② Decorate your home. (You have only 100 points.

③ Design your home.

④ Introduce your home. (Use the pattern: There's a ...)

⑤ Who's the best designer?

這個探究過程涉及到數(shù)學、美術等多種知識。首先學生必須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選出家庭成員喜歡的顏色和所需家具,然后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金,進行預算和統(tǒng)籌,然后通過量、畫、剪、貼,科學合理地設計房間的劃分、家具的擺放。

6.面向全體學生,關照多樣化的學生個性,實行分層探究。

(1)探究性活動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享不同程度的探究成果。探究活動的設計要盡量照顧到各種層次的學生,讓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事可做,都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功感。

(2)活動設計要有拓展性,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有所發(fā)展。教材中的習題側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通過對練習題的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知識儲蓄”,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如《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中有一個活動:將含有字母a,c,i,o,u的單詞按讀音歸類。圍繞這一題,可進行如下設計:

① 讀單詞:注意其中a,e,i,o,u的讀音;

② 摘單詞:按讀音分別歸類;

③ 析單詞:如字母a發(fā)/el/的單詞有什么特點;

④ 對單詞:如教師讀出一串單詞,學生對出與元音字母發(fā)音相同的單詞;

⑤ 念單詞:教師出示學生不曾學過,但符合發(fā)音規(guī)律的單詞讓學生嘗試拼讀。

這個活動,層次清楚,由淺入深,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朗讀能力等。

7.適時介紹探究性方法,引導學生探索。

探究式學習是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教師必須適時地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其能夠逐漸獨立開展探究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探究式學習方法:

(1)聯(lián)想、內化。聯(lián)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是發(fā)散思維和記憶的基礎,在語法、特別是詞匯的探究學習(理解,記憶)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類聯(lián)想:

earth → sun, moon, star;

關系聯(lián)想:

book → storybook, bookmark, booklet, bookstore;

air → airport, airplane, by air.

對比聯(lián)想:

big / small; long / tall; right / wrong.

奇異聯(lián)想:

head, ahead, headmaster, headache低頭在前面走,校長頭痛。

(2)分析比較。分析是把一個事物分解開來,對其各個要素各個部分進行研究,找出它們的特點和聯(lián)系。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共同點和差異點的抽象思維方法。其前提有二:一是英語材料間確有聯(lián)系才可以進行比較;二是要在同一標準下來比較。

小學英語中涉及許多音、形、義相似的詞匯,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其音和形上的異同,探究記憶單詞的方法。例如,學生通過觀察eat,read,sea,speak,teach,tea后,發(fā)現(xiàn)它們都含有ea [i:]字母組合。再如,通過分析birthday(生日)→birth(生)+day(日);playground(操場)→play(玩)+ground(地),探究和發(fā)現(xiàn)這些構詞性的規(guī)律有助于記憶單詞。又如,在學習語法時,可針對以下兩種現(xiàn)象進行比較:

① 語語法本身中相似但不同的語言現(xiàn)象(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形容詞物主

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等)

② 英、漢語言中相關的語法現(xiàn)象和結構規(guī)則的異同。

(3)分類歸納。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根據(jù)事物的異同程度而加以分門別類的過程。其實質是為了認識事物之間種與屬的關系和聯(lián)系。歸納是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許多事物結合起來,以把個別事物的本質屬性推及到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如在教學英語可數(shù)名詞的單復數(shù)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以下詞組:a book, an apple, one pen, a box, two pear, three boys, many students, some boxes, ten watches, a cat, an orange, eight dresses,然后讓學生將它們歸類。通過這幾個步驟,學生經歷了典型例子(觀察、認識)──共同特征(分析、對比)──嘗試應用規(guī)則(檢驗)──歸納(由感性到理性)的整個探究過程。例如:

A組:a book, an apple, a box, a cat, an orange, one pen

B組:two pears, three boys, many students, some boxes, ten watches, eight dresses

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歸納出以下結論:

①這些名詞都是可數(shù)名詞:A組表示數(shù)量為一個,是單數(shù);B組表示數(shù)量為兩個以上,是復數(shù)。

②詞的復數(shù)一般在單數(shù)詞尾加“s”,以s,x,ch,sh結尾的詞后加“es”。

教師也可以用歸納分類法讓學生探究“have / has”和“There is / are ...”用法。這種歸納的能力在語法學習(語法規(guī)則、慣用法、搭配)中尤為重要。

(4)理解猜測。在課堂教學中,引導鼓勵學生使用各種各樣來自情境中的提示信息(如: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視覺支持,上下文、信號詞等)理解或猜測可能發(fā)生什么(或可能說什么)、理解或猜測詞義等,然后再檢驗自己的猜測和實際情況是否一致。比如,在教學表示運動的單詞swimming,jogging,running時,教師可以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理解猜測詞義。再如,利用多媒體展示“購物”、“談論時間”、“會朋友”等主題情景,讓學生根據(jù)場景設置和人物的表情、動作,猜一猜主題,人物談話的內容等。類似的練習既能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又能訓練其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模式及實施

(一)課題研究的一般模式

實施小學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另一途徑是專門的課題研究。即英語教師指導學生圍繞英語學科的內容、語言功能項目,從學習、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專題,以小組為形式,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的專題探究式學習活動。一般來說,小課題研究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1. 呈現(xiàn)問題情境──選題。

呈現(xiàn)問題情境的兩個決定性因素,一是教材內容,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內容。由于英語學習的特殊性,一般的選題是來自教材(存在著大量的可以拓展成為小課題的素材)或由師生共同提出的,當然有時也可由學生自己討論選擇。

2.在問題情境中展開實踐活動──分組實踐。

這個階段的重要內容是安排開展實踐活動的計劃和具體步驟,可能涉及到分組決定課題研究實踐活動的小項目內容、活動形式、觀察以及收集處理信息材料、方法、選擇總結和交流課題研究成果的形式、擬定時間、分組進行實踐等。

3. 總結交流

首先,個人在完成分工任務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小結。然后,再在小組內討論各自的成果、形成小組的小結。最后小組代表向全班交流匯報,教師總結全班的收獲。

4.在情境中評價

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階段。評價內容主要強調學生課題活動的過程、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積極主動參與的探究精神。

(二)具體實施步驟

1. 確定參與人員: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

2. 營造研究氛圍:為課題組成員組織相關講座,通過實例介紹探究性學習的意義,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

3. 選好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課題實施之初,給學生提供若干類可選擇的選題:

① 常生活與英語;

② 單詞科學記憶法;

③ 英語常用功能語言(如打電話、購等)的探究;

④ 中英跨文化交際的差異。

每一類又可分若干小選項。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填寫研究意向書。在選題時,強調每名學生要在一個時期里確定一個重點;在組織形式上,以小組為單位,自愿組合,分工協(xié)作。最后教師分類匯總,明確小組負責人,制定方案,經論證后開始運作。選題是小課題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4.分組實踐:各小組圍繞本組的研究主題,通過查閱資料、收看相關節(jié)目、上網(wǎng)查尋等多種渠道,逐步完成課題研究的任務。在實踐階段,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做好工作記錄,隨時記下自己的體會和成就感,特別是所遇到的困難及克服困難的措施。

5.舉行成果交流匯報。各小組完成成果匯報方案,自己選擇展出活動成果的形式。

四、成果分析與存在的問題

本實踐研究是由課堂滲透式探究學習和小課題研究活動組成的連續(xù)體。前者以課堂為舞臺,以教材為內容,著重于探討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習慣與方法;后者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對教材內容做進一步拓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一年來的教學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這表現(xiàn)在:

1.激發(fā)了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取得了豐富的學習體驗。

2. 初步培養(yǎng)了小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對事物進行分析、歸納、創(chuàng)新的思維,發(fā)展了探究問題的能力。

3.逐步養(yǎng)成了合作與共享的習慣。

學會分享和合作是2l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探究性學習正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鼓勵幫助、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使他們感受集體的力量和溫暖,并進而把這種精神延拓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4. 本實踐研究還存在若干問題,需加以改進。比如,有的學生收集的資料內容太雜,材料與課題內容不符,選題過于分散,時間難于掌握等。筆者認為,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案是:圍繞教材的某一話題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即將選題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與本單元話題密切聯(lián)系的小課題,分散在4—8次在課堂內完成。

更多信息請查看小學
易賢網(wǎng)手機網(wǎng)站地址:小學英語探究式學習的模式及其教學策略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