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人生的愛好者》高三散文閱讀題及答案
陶淵明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外表的成就,不曾留給我們什么文學遺產(chǎn),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徹古今的烽火。
陶淵明回歸田園,這是文學史上的佳話。他少時,以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后又做彭澤令。他不常和賓客周旋。有一次,郡遣督郵至,縣吏說他應該束帶見督郵,陶淵明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辭職,寫了名賦《歸去來辭》。從此以后,他就過著農(nóng)夫的生活。有幾次人家請他做官,他都拒絕了。從此不問政治。有人把陶淵明看做“逃避主義者”或者“叛逆者”,而事實上他并不是。他自己很窮,愿意和窮人一起過田園生活。他有一次曾遣一個農(nóng)家的孩子到他兒子的地方去,幫他兒子家挑水取柴;他在給兒子的信里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陶淵明的生活是不流于靈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質(zhì)生活的奇怪混合;在這種混合中,他的心靈發(fā)展到真正和諧的境地。他的生活象他的詩,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陶淵明有著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在彭澤,因為很喜歡喝酒,便命令縣公田都種秣谷,而他的妻子固請種粳,才使一頃五十畝種秣,五十畝種粳。他一看見酒的時候,縱使他和主人不認識,他也會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有時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張沒有弦線的琴。這種古代的樂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靜的時候,慢慢彈起來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的時候,或想玩玩音樂的時候,常常撫這張無弦之琴。他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陶淵明說:“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潔志慕聲。”判史王弘非常欽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很難碰見他。王弘只好跟一個朋友設計去會見他,這個朋友約陶淵明出門喝酒,走到半路,朋友便把酒拿出來。陶淵明心地坦然地喝酒,王弘便走出來和他相見。王弘看見陶淵明無履,就叫左右為他造履。陶淵明便伸出腳來讓他們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見面的時候,常常在林澤間等候他。
陶淵明住在廬山之麓,當時廬山的禪宗白蓮社,想請他加入,他提出的條件是可以在席上喝酒。這種行為是違犯佛教的條規(guī)的,可是主人答應了。他剛要簽字正式入社的時候,卻“攢眉而去”了。那位法師還想跟陶淵明做朋友,便請他和另一位道家朋友一起喝酒。他們一共三個人:法師代表佛教,陶淵明代表儒教,朋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師曾立誓終生不走過某一座橋,可是這天當他和那位朋友送陶淵明回家時,他們談得非常高興,不知不覺都走過了橋。三人知道的時候,不禁大笑。
陶淵明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過著一生。在陶淵明那部關于喝酒和田園生活的小詩集里,我看見一種造成和諧的生活的情感與天才;這種和諧的生活已經(jīng)達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沒有一個人能超越過他。他才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
(選自林語堂《人生的愛好者:陶淵明》,有刪節(jié))
15.作者為什么說陶淵明“是一堆照徹古今的烽火”?(6分)
16. 作者為什么反對將陶淵明看做“逃避主義者”或者“叛逆者”?(6分)
17. 文章從哪些方面介紹陶淵明的人生的?請加以概括。(6分)
參考答案:
15.①人格高尚;②熱愛田園/生活;③生活簡樸/自然;④無憂無慮;⑤心地坦白(其他概括,符合文章亦可);(寫對3條得5分;5條得6分)
16.①陶淵明逃避的是政…度③結交朋友/心地坦白;(每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