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則“偶遇”領導的新聞在網(wǎng)上廣為傳布。先是在2013年12月30日,在鄭州地鐵開通后的首個工作日,記者采訪偶然遇到搭乘地鐵的鄭州市委書記;接著在新年第一天,記者在北京王府井采訪時,偶遇北京市公安局長配槍巡邏。新聞一出,“偶遇”頓時成為網(wǎng)絡熱詞。請問你怎么看?專家為您解讀。
【參考答案】
“偶遇”成為網(wǎng)絡熱詞,反映出群眾希望領導干部多走進尋常巷陌,多走入群眾生活的真實訴求,這也為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日常的工作中,許多領導干部長期在機關(guān)工作,處于眾人的保護之下,普通群眾根本無法接近,這既是對群眾的一種封閉,更是對干部自身的一種封閉,不利于干群關(guān)系的和諧,干部無法了解群眾的需求就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好務,群眾的訴求得不到正常的表達就會損傷群眾對政府的信心。當干部一反常態(tài)的偶然出現(xiàn)在街頭,群眾必然會有一種偶遇的新鮮感,這種不合常規(guī)才是新聞,自然成為媒體追捧的熱點。
但我們也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偶爾貼近群眾,可以憑借一時心血來潮,成為媒體和群眾討論的焦點,然而要經(jīng)常走近群眾,真正走入群眾的內(nèi)心,卻必須具備群眾情懷、站穩(wěn)群眾立場、堅定群眾信念,真正的把群眾當作親人。
因此,只有讓這種“偶遇”的熱情變成“常遇”的真情,才能讓群眾的期待得以最大限度的滿足,使群眾的訴求得以表達,這種“偶遇”的熱議才會越來越少。這需要我們領導干部轉(zhuǎn)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多到群眾當中走一走,多聽一聽群眾的呼聲,多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以自己的行動來回應群眾的期待,真正履行“公仆”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