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民謠的走紅引發(fā)一場社會的“出走”文化,卻發(fā)現一次義無反顧的“說走就走”既沒有到達生活的遠方,也沒有逃出當下的茍且。生活有不堪,隨著社會的轉型、多元文化的沖擊,現實的壓力蹂躪著脆弱的青年人,但生活同樣有無窮的魅力,吸引著我們?yōu)橹畧?zhí)著的奮斗。溫總理在五四青年節(jié)時提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傳遞著對廣大青年群體的殷殷期待,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青年人只有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才能“熬”過茍且,到達遠方。
腳踏實地,正視茍且,散發(fā)青春的活力。空巢青年是對城市獨居青年人的一個群體性稱呼,然而同為空巢青年,有的人能看到的是空虛、無聊和寂寞;有的人看到的卻是自立、自強和奮斗??梢韵胂?,前者把自己置于“茍且”之中,沉淪始終;后者卻擁有無限的可能。因此,青年人要轉變心態(tài),意識到成功并非偶然,要通過自身的積累,更要腳踏實地,把事情一件件的做好,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日積月累,在“茍且”中增長處事經驗,提升工作能力,熬過去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空。
仰望星空,懷抱夢想,放飛青春的夢想。人總是要有夢想的,夢想讓人生有了方向,讓人有了奮斗的動力,讓人能夠克服一個又一個障礙,不斷前進。對于青年人來說,既要有長遠的夢想,又要有小小的目標,要不斷攻克小目標,才能實現夢想。因此,青年首先要找準方向,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然后不斷努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每天進步一點點,當抬起頭時,就會發(fā)現,夢想就在不遠處向自己招手。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的期盼高呼“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年一代,要把自己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只有每個年輕人的小夢想得以實現,才能匯聚成中華民族的大夢想。而只有每個青年人,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仰望星空,樹立堅定的目標,這樣才能拉近與詩和遠方的距離,實現個人夢與國家夢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