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創(chuàng)新表達也是傳播力
來源:易賢網 閱讀:455 次 日期:2017-03-22 16:03:01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申論范文:創(chuàng)新表達也是傳播力”,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說:“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于是我決定不寫什么方程。”科學術語和公式超出了公眾所習慣的認知方式,深奧理論通俗表達,才更容易為公眾接受。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表達和闡釋,與傳播的內容同樣重要。

同樣是指出缺點,有人會說“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也有人會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同樣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會說“頭一抬,天就黑了”,有人則會說“想念床”。表達是思想的外衣,創(chuàng)新表達的魅力就在于,它總能用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為天空裝點斑斕。就新聞輿論工作而言,表達又是點燃思想的火炬,創(chuàng)新表達可以有效提升新聞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馬克思有句名言:“人們要求新東西——形式和內容都新。”在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深刻變化的形勢下,受眾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呈現(xiàn)分眾化、差異化的趨勢。過去傳統(tǒng)媒體時代,新聞輿論態(tài)勢猶如一個大教室,媒體是雷打不動的信息中心;移動互聯(lián)時代,新聞輿論態(tài)勢則近乎游樂場,受眾可以隨興趣任意選擇內容和場景。要從媒體競爭中突圍,在輿論引導中制勝,空洞說教、生硬灌輸不行,追求獵奇、編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悅受眾不行,庸俗媚俗、極端表達也不行。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和機制,才能提高媒體對受眾的“黏度”。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盲人站在路邊,身前放塊牌子,寫著:“自幼失明,沿街乞討”。過往行人很多,卻沒人在他面前駐足。一位詩人路過此地,在牌子上加了一句話:“春天來了,可我卻看不見”。結果,過路之人紛紛解囊。是打動人心的文字,觸動了人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讓人們不由地伸出援手。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自說自話、不講方式,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作為新聞輿論工作者,不贏得認同不足以引領導向、成風化人,非表達創(chuàng)新不足以爭取認同、凝聚共識。只有不斷增強受眾意識,春風化雨、引人入勝,才能讓我們的文字打動人心、深入人心。

一套話語滿足不了所有人,一個腔調難以唱遍天下。就像古代的風、雅、頌,分別對應民間歌謠、文人雅樂、祭祀詠調,若只有一種風格,必定難以滿足各方。好的思想、觀點、內容要通過生動的形式、多樣的途徑表達出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分眾定位,才能精準對焦;多樣表達,才能有效傳播。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正面進擊也有側路包抄,才有新聞傳播合力,才有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輿論矩陣,從而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chuàng)新是新聞的本然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不應滿足當新聞信息的“搬運工”,而應成為多樣化表達和傳播、在多元中立主導謀共識的擔綱者。不拘泥于一格一態(tài),以表達創(chuàng)新提升新聞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就一定可以讓新聞作品成為煥發(fā)和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強大力量。

更多信息請查看申論考試資料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相關閱讀申論考試資料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