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6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錄用考試(俗稱“國考”)正式落幕。本次考試共有139.5萬多人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近93萬多人實際參加考試,超46萬人棄考。這意味著三個考生里面就有一個是棄考者。有人稱,這是“國考降溫,回歸理性”的寫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終將成為歷史。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46萬考生棄考,并不能就此過度推理出諸如“國考降溫”、“考生回歸理性”等論斷。需知,今年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的人數僅比去年的140.9萬人減少了約1.4萬,況且,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首次僅面向體制外人員招錄。此外,33:1的競爭比都說明國考仍未“退燒”,至少還是“低燒”。可見國考仍在“高位運行”,報考人數沒有本質減少,考生心態(tài)沒有調至完全理性。
我們不宜想當然地“就數字論數字”,今年棄考人數不少,有很多其他的客觀因素。比如,今年是“最嚴國考年”,《刑法修正案(九)》實施后,規(guī)定作弊行為將最高獲刑7年,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一些意圖作弊的考生,可能會增加棄考人數,但與考生的理性無關;再比如,國考落幕后,網絡上便有不少人吐槽稱考點設置不合理,很多在城邊邊上,不少大城市都是“堵城”,自己稍微睡過頭就無法趕上考試了,只好選擇棄考,這同樣與理性無關。
辯證地看,任何一種職業(yè)的價值期許與社會評價,都有著漫長而穩(wěn)固的形成過程,不能指望三五年就大幅扭轉一個行業(yè)在大眾心理中的擇業(yè)定位。就算公務員這個行當“性價比”有所下降,公眾對其評價與認可,也不會在三五年之間就快速改變。
因此,我們不該只去關注報考人數的多寡,更應該去關注莘莘學子的職業(yè)規(guī)劃。在二三十歲這個“黃金階段”,在機遇迸發(fā)的時代,每個考生都要對自己負責,不要再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tài),要慎重做出自己的選擇,準確分析自己的職業(yè)定位,堅定職業(yè)追求,把職業(yè)當作事業(yè),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