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一詞,比喻指其行為如同畜牲的惡人。明代以前,人們要表述此意時,則常用“衣冠梟獍”(“梟”為食母的惡鳥,“獍”時吃父的惡獸)一詞。“衣冠禽獸”一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明代中期以前的“衣冠禽獸”是贊語,頗有點羨慕的味道。明代官員服飾規(guī)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因此布衣做官被稱作“衣冠禽獸”。
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quán),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百姓視其為瘟神盜匪,于是便貶稱其義稱為非作歹的文官武將為“衣冠禽獸”。其貶義之稱,最早見于晚明陳瀘元的《金蓮記》。清代以來,“衣冠禽獸”遂用作貶義詞。
更多信息請查看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