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已經遷入內蒙古自治區(qū),卻不能在當地報名參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數百名考生家長因此頻繁到有關部門反映問題,要求允許孩子高考。而內蒙古有關部門查實,這其中絕大多數考生是在內蒙古“空掛學籍”,屬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對象。
我國現(xiàn)有的高考制度,不同省份、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民族,其參加高考時的錄取分數是不一樣的,有的省、區(qū)的錄取分數很高,考生要想考一個理想的大學,真比登天還難。而有的地方,高考的錄取分數線卻很低。近年來,為防止“高考移民”,不少省份對在本省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有過不少規(guī)定,除了要有本省戶籍,還要有固定住所和連續(xù)學籍。但這便派生出了“空掛學籍”的現(xiàn)象,使得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依然可以成為“高考移民”。
這些孩子平時也在父母身邊學習和生活,等到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省市統(tǒng)考,他們就回到“高考移民”城市所在地區(qū)參加考試,以獲得連續(xù)學籍,最終順利參加當地高考。他們一方面享受父母所在地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一方面又享受高考所在地能以較低分數上更好大學的便利。
“空掛學籍”出現(xiàn),加大該地高考的競爭壓力,占用更多的指標,嚴重損害了當地學生的利益。這些“空掛學籍”者,大都在外受到了比當地更好的教育,在高考中比當地學生更有優(yōu)勢,因而當地的考生很難與這些“空掛學籍”的學生相競爭。
杜絕“空掛學籍”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就能有效防堵“高考移民”。杜絕“空掛學籍”,就要有嚴格的措施來保障異地高考政策中要求的各項條款得以切實執(zhí)行。既要責任到人,又要將參加異地高考的學生“隨遷子女”的身份、信息在高考前公開,以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信息公開是杜絕“空掛學籍”成本最低又最為有效的方法。保證嚴格執(zhí)行相關條款,切實保障隨遷子女的受教育、參加升學考試的權利,同時也是對有本省戶籍的考生權益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