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心而論,所謂“炒作”其實很難界定為“犯法”。因為現在炒股不犯法,炒房也可以,為什么炒農產品就如犯“天條”呢?這是許多涉農商戶最不明白的地方。嚴格來說,只要搞的是市場經濟,我們就無法改變資本這種逐利的天性。政府要考慮的,是這種炒作有沒有觸犯法律,有沒有妨礙公平,有沒有危及民生。然后在這種前提下,做一些法律規(guī)定和制度設計的事,以便為自己日后的行為提供依據和支撐。
所以,解決農產品價格過高問題的理想手段,應當來自一種市場思維。遏制炒樓時,我們會用信貸與稅收等手段。遏制農產品炒作時,我們雖然沒有必要為每一種產品都建立國家儲備,但在市場價格高企時,完全可以動用政府的渠道、財政的資金,高價收購被炒家壟斷的產品,然后拋售借以平抑市場;還可以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利用對沖機制化解市場風險。解決“價格問題”,不要完全依賴行政干預,可以適當采用一些市場手段,這次是市場經濟的重要體現。
(2)欲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首先要保護農民的種植收益,提高農民積極性,從而穩(wěn)定農產品供給。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農產品被爆炒時大都打著“概念”牌,如大蒜能預防甲流、綠豆具有保健功能、天災導致減產等……由于市場信息掌握在商家手上,因此要謹防一部分人在市場敏感期通過制造概念,渲染漲價氛圍。在這個時候,信息公開平臺的建設極為重要。
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加強市場監(jiān)管,嚴厲打擊炒作農產品的專項行動,并完善價格信息系統(tǒng),掌握生產量、交易量、生產成本、流通環(huán)節(jié)加價、政府儲備、資金流向、庫存變動等具體情況,堅決預防和制止游資投機炒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與民眾生活相關的市場調節(jié)價商品的價格異常波動監(jiān)管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