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近日,人口學者何亞福在《新京報》發(fā)表專欄文章,探討“法定婚齡能否降到18歲”。該提議在網絡上引起巨大的反響?!吨袊侣勚芸钒l(fā)起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贊成法定婚齡降到18歲的為43%,不贊成的為54%,剩下1%“說不好”。
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新京報西坡:學者在媒體上建言獻策,正是為了接受公眾的討論,因此有不同意見很正常。社會政策的變更本就不應該是“一言以興”或“一言以廢”的。正如何亞福文章中說的,根據我國現行法律,18周歲已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而結婚是一種民事行為,18歲不允許結婚,意味著這個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因此,“18歲成年卻不許結婚”在邏輯上是個死結。如果法定婚齡降到18歲,那只意味著你在18歲有了結婚的權利。至于18歲夠不夠成熟、18歲買不買得起房,都跟這沒關系。你達不到自己心中的結婚條件,外界不會強迫你結婚。擁有權利不代表一定要行使權利。許多人把權利當成負擔,這才是令人不解的地方。放開二孩之后,他們說“國家要把我們當生育機器”。學者提議法定婚齡降到18歲,他們又說專家逼他們早戀、啃老。這種意識錯位不亞于一個人被解開鐐銬之后,哭天搶地說“誰也別想強迫我跑步鍛煉身體!”
@人民網蔣萌:既然年滿17周歲可以當兵,就要承擔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那么將法定婚齡降到18周歲,有何“大逆不道”?這個比較并非無厘頭。畢竟,17歲可以保衛(wèi)“大家”, 18歲卻無權成立“小家”,是吊詭的。事實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法定婚齡都是18歲。我比較認同上文的觀點——“擁有權利不代表一定要行使權利”。人都是理性的,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如何作為。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去年底表示,目前我國的初婚年齡約為25歲。在一些發(fā)達的大城市,初婚年齡還在逐年推后。以上海為例,2014年該市居民初婚平均年齡為男性30.11歲、女性28.14歲。人們沒有因為現行的男22歲、女20歲的法定婚齡而“一達標就結婚”。如果真將法定婚齡降至18歲,對許多人想必也“無關痛癢”。那么,若將法定婚齡降至18歲意義何在?賦予公民完全的民事能力,讓公民具有自主選擇權,這些理由還不夠嗎?至于某些專家是否想借此出名,你是否反感,要另當別論。
@荊楚網徐秉國:降低法定婚齡到18歲,不僅與世界其它國家相一致,而且在法理上說,也是符合的。按照民法規(guī)定,年滿18周歲即為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享有完全的民事權利,也就有結婚的權利。進一步講,人們擔心降低婚齡導致人口過快增長是沒有必要的。的確,降低婚齡延長了適齡女性生育的周期,增加了人口過快增長的風險。但是,須知婚齡只是結婚的最低年齡,是結婚的門檻而已,結婚作為人的一項權利,到了18歲并不是必須要行使的,可以結婚,也可以不結婚。從世界各國包括中國來看,實際的結婚年齡大多在法定婚齡的基礎上延遲了7——10年,為25——29歲之間,并不是我們所想當然認為的18歲。因此,降低法定婚齡只是增加了結婚的機率和人口增加的可能性,并不必然導致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失敗和人口數量的過快上升。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宣傳教育,計劃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嚴格的執(zhí)行。更何況,在高生活成本、高壓力下,人們即使有生育的機會未必就有生育的決心和行動。
而且,我國是一個有著早婚早育傳統國家,而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的結婚條件之一是男女雙方必須達到法定婚齡,否則就是無效婚姻。因此,過高的婚齡必然會把一部分適婚青年擋在合法婚姻之外。有些人或虛報年齡騙取結婚證,或“未婚同居”不要結婚證。降低法定婚齡到18歲,給他們一張婚姻“通行證”有利于保護社會上事實存在的“無效”或所謂的低齡“事實婚姻”一族的合法權益。
@喻潔:從法律上而言,18歲就已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決定自己是否結婚。將法定婚齡降為18歲,也并不意味著到了18歲就一定要結婚生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就業(yè)、買房、養(yǎng)孩子的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晚育,若將法定婚齡降為18歲,可給晚婚晚育人群帶來結婚生子的壓力,也可促進我國人口生育,改善人口結構。
@李兆清:18歲已經成年,但很多18歲的人并沒有真正獨立,尤其是經濟上沒有真正獨立,有的甚至在啃老。把法定婚齡降至18歲,僅是簡單考慮人口數量增長。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是為了擴大人口紅利。時下競爭日趨激烈,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比單純增長人口數量更為重要。
解析:根據我國現行《婚姻法》規(guī)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倍澜缟辖^大多數國家的法定婚齡都不超過18歲。其實,我國過去的婚齡是比較低的,新中國成立后,婚齡才逐漸提高,1980年的婚姻法就提高為男22歲、女20歲,2001年修改時仍維持了這個高位,在世界各國來看這是最高的?;辇g提高的原因就在于當時我國人口增長過快,而提高婚齡是控制人口數量與增長的有效途徑。
而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癥呈上升趨勢,這與生育年齡提高有關。我國現在嬰兒出生缺陷率較高,而高齡孕育則增加胎兒畸形和夭折風險。從這一角度看,降低婚齡可以有效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
但是,從其他方面來說,也存在憂慮,比如有網友說的“結婚不僅僅體現在一種能力,更應該體現在一份責任?;诖耍粋€18歲的人,也許還在大學就讀,如果結婚生子,如何承擔完成學業(yè)、撫養(yǎng)孩子、就業(yè)等一系列難題?”
其實,我認為,不管是否降低婚齡,不想結婚的依然不想,想結婚年齡根本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可以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而且隨著社會時代的發(fā)展,婚姻變得更加自主。人們更加愿意根據自身經濟等發(fā)展狀況來規(guī)劃自己的婚姻,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就能確定人們的結婚年齡。我認為婚姻的實質是和自己所愛的人共度一生,這無關乎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