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農民工小李想要查閱關于土地補償的紅頭文件,但查看政府網站時發(fā)現內容兩年未更新。這種現象被成為“休眠網站”,請你談談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解析】
政府設立政府網站原本是一種搜集民意、聽取民意的新形式,這種形式有利于政府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政府制定決策提供依據,也能改善干提高政府工作人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
但有一部分網站形同虛設,成為“休眠網站”。在造成網絡資源浪費的同時,也會影響網民解決問題的進度和網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失去對政府的信任,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之所以會出現“休眠網站”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政府及其相關工作人員對政務信息公開的作用認識不夠,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思想還沒建立起來。很多地方政府網站都是應景工程,當初建網站只是受全國倡導“電子政務”的影響,或者為追求政績而建,所以只要達到上級和媒體關注目的后,就疏于管理了。
二、有關電子政務的立法和機制不健全。在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之下,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建立,缺乏有效監(jiān)管,走形式現象即會存在,在淪為“休眠網站”后,問責機智的不到位,也使得它一度發(fā)揮實效,而不負責之人也將不以為然。
三、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網站平臺建立的基礎之上,由于專業(yè)管理人才的稀缺,造成了網站管理的專業(yè)度不足。
【具體措施】
第一,政府工作人員要摒棄官僚主義作風,樹立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到政府網站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
第二,加快有關電子政務的立法進程,建立政府網站考核機制,對內容長期不更新、服務水平不高的政府網站給予曝光和懲罰。
第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要及時提供新的信息和數據,對于網站的維護和工作人員,也要及時的把新的信息發(fā)布到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