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如何理解“這山望著那山高”這句話的?
【解析】
“這山望著那山高”,本意是人永不知足的體現,得到了還指望另外更好的,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單看這句話,難免有些貶義,但仔細體會,卻別有一番意味。若不是懷揣那一腔進取開拓之情,若不是秉持那一股精益求精之勁,若不是滿溢那一股力爭上游之力,如何又能做到永不滿足?由此來看,我們也可以將這句話理解為是要告訴我們要有不斷進取的精神,不能滿足于現狀。這山望著那山高,傳遞的是一種進取開拓的精神。高爾基曾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展地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安于現狀只會止步不前,庸碌無為則將注定一事無成。因為開拓進取,普朗克發(fā)現了舉世震驚的量子理論;因為不斷突破,愛因斯坦發(fā)現了價值巨大的相對論;因為積極攻關,對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原子彈“蘑菇云”橫空出世。作為一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我們更應該具有這種進取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及時更新時代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以更好地應對層出不窮的時代挑戰(zhàn),切莫做溫水里的青蛙,否則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淘汰的命運。
這山望著那山高,傳達的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俄國文學家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發(fā)表之前有先請人提意見的習慣。有一次他寫好一個劇本,把當時最有名的詩人切茹柯夫斯基請來提意見。一吃完午飯,他就開始朗讀自己的新作。年邁的詩人有午睡的習慣,所以聽著聽著不覺就打起盹來。等詩人醒來,果戈里就對他說:“你看,我希望聽到你的意見,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評”。說完,就把劇本投入了火中。國產名牌海爾,家喻戶曉,如今更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何能做到此?靠的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精益求精,才能做得更好,才能不斷進步。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更是如此,工作完成與否只是判斷工作能力的一個基準,完成的好壞才是根本的評價指標。凡事但凡能做到一百分,我們就千萬不要只做到九十九分。完成工作后不妨反思回顧一下,看有沒有其他更優(yōu)化更簡化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