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2017年1月,有記者從北京市急救中心獲悉,為確保市民不被“山寨救護車”所誤,北京急救中心在官方網站等平臺上開設專門模塊,方便市民分辨救護車真?zhèn)?目前全市120救護車信息均已納入平臺。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劉紅梅透露,未來平臺將納入全國120急救車信息。
【解析】
目前我國城市120急救模式仍按1984年制定的“每5萬人一輛救護車”標準設置,救護車和急救人員都不能滿足需求,不僅造成“物以稀為貴”,而且讓山寨救護車乘虛而入,與急救中心、醫(yī)院進行幕后交易。
山寨救護車屢禁不絕,依然猖獗,或許也表明,其頑強生命力背后,必然有足夠的利益驅動以及監(jiān)管的缺位。如此語境下,北京率先將120救護車納入查偽系統(tǒng),并對救護車外觀標識、證件、設備、票據(jù)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方便市民查偽和投訴,具有樣本意義。
急救服務成了一樁買賣,就會以逐利為主要目的,甚至“要錢不要命”,讓急救服務失去了人性溫度,勢必與公共利益背道而馳。可見,北京建立救護車查偽系統(tǒng),積累經驗后將覆蓋全國,如果各地執(zhí)行有力,那么山寨救護車將會無處遁形。
應建立和完善非營利性的120救護體系,政府加大財力、人力、物力投入,還120急救服務公益本質,這才是醫(yī)療保障體系發(fā)展進步的主要路徑,也是山寨救護車被市場淘汰,并最終退出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