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魯迅曾說“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了”。其實在面試的時候也同樣如此,本來是沒有套路的,用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套路了。于考官而言,他們有的人連續(xù)幾年都是考官,聽考生給出的答案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如此考生便很難做到脫穎而出。其實很多考生在回答計劃組織協(xié)調類問題時都是按照流程來進行作答,都會說到要做一些準備,結束了要收拾會場,不可否認這些是一個活動的一部分,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考官更想聽的就是重點環(huán)節(jié)具體的闡述,所以本文目的是想向大家介紹針對計劃組織協(xié)調這一能力該如何審題做到擺脫套路答出新意,從而為希望能為大家?guī)韼椭?/P>
考生看到一道考察計劃組織協(xié)調能力的題目,在審題時應該重點看那些地方呢?其實大家最應該明確就是這道題目當中的任務以及及情景,抓準關鍵詞,才能在回答的時候真正的圍繞著這道題目本身來展開。例如“單位要組織一項關于新進公務員對工作現(xiàn)狀滿意度的調查,領導把此項工作交給你,你會如何調查?”很多考生看到這道題目只關注到了調研這兩個字,然后就開始想調研的步驟和要素,那這樣的答題肯定是有問題的,很難能得到高分。事實上,考生更應該關注的是,新進公務員、工作現(xiàn)狀滿意度、調研這三個詞。首先,新進公務員就可以為我們提供思路。例如他與老員工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像新進員工會有很多顧慮,不敢說實話,所以在調研方法上我們就應該選擇有匿名性質的問卷調查。再次,工作現(xiàn)狀具體都包括些什么呢?像人際環(huán)境、工作氛圍、工作量本身都是工作現(xiàn)狀,圍繞題目里面的關鍵詞來展開才能確保調研內容的全面多樣和準確,當然了滿意度本身就包括滿意還是不滿意即可。最后一個是調研,大家再去結合所學到的調研的要素來展開。
再比如“某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準備開展一次本市大學生村官情況的調研工作,假如你是該活動負責人,你怎么組織?”審題時就要仔細去看題目中的關鍵詞,題目中的關鍵詞為“大學生村官情況”,不難想到直接的目標就是了解了大學生村官的現(xiàn)狀,長遠目標就是分析問題、總結經(jīng)驗,為后續(xù)推進村官工作更好的開展提供依據(jù)。而所要調查的內容也同樣是圍繞大學生村官現(xiàn)狀來展開,比如包括基本信息,工作現(xiàn)狀和生活現(xiàn)狀,從而達到對調查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在調查方法上也同樣如此在調查大學身村官本身時,因為其素質較高,所以可以采取問卷法和訪談法結合的方式。當然了這樣就完了么?再此我們提醒各位考生還要注意題目當中的本市這一關鍵詞,所以大家在選擇調查對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層,在整個市范圍內不同地區(qū)的進行調查,特別是對于不同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的地方到要有所顧忌,這樣才能確保調查內容的準確性,方便更好的實現(xiàn)之前的目標。而這一切都是是認真審題的結果。
所以希望廣大考生能在備考的時候多去練習審題,抓住題目的關鍵信息,在回答時候真正為圍繞自己所尋找到的關鍵詞來開展,從而保證答案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