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政治常識知識要點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9361 次 日期:2010-01-28 15:07:31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政治常識知識要點”,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哲   學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哲學既是世界觀的理論,又是方法論的學說,是二者的統(tǒng)一。

世界觀,是人們關于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方法論,是指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2.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是本原,誰是派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哲學史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條路線的根本依據(jù)。凡是主張物質、存在是世界的本質,物質第一性,物質決定精神的哲學,即是唯物主義哲學;相反,認為精神、思維是世界的本質,意識第一性,物質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xiàn)的哲學,即是唯心主義哲學。

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認識現(xiàn)實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哲學史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根本依據(jù)。可知論主張世界可以被認知,承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論否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張世界是不可知的。

二、物質與運動

1.物質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認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它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堅持了科學的世界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

2.運動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指宇宙間發(fā)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運動與物質是不可分割的,這是因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沒有離開運動的物質。物質是運動的主體,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三、意識及意識的能動性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但意識本身不是物質,意識的本質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意識的能動性是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識的能動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聯(lián)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事物的聯(lián)系是客觀的、多種多樣的發(fā)展作為特殊的運動變化過程,不是同一事物的簡單重復和循環(huán),而是具有前進上升性質的運動變化過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前進的變化。

五、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

1.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又叫矛盾規(guī)律,它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它的基本內容是∶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促成對立面的轉化,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矛盾既是客觀的、普遍的,又各有其特殊性。

2.質量互變規(guī)律

質量互變規(guī)律也叫量變質變規(guī)律,它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

它的基本內容是∶事物由于自己內部的矛盾運動,表現(xiàn)為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tài)。事物的發(fā)展總是由量變到質變,總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量變和部分質變引起根本質變;又由質變到量變,質變中有量的擴張,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

3.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

它的基本內容是∶事物的發(fā)展是一個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一個周期接一個周期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事物發(fā)展的總方向是前進上升的,具體道路是迂回曲折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復性的統(tǒng)一。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徹底辯證法的前提,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側面各有其特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區(qū)別。矛盾普遍性是指事物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是指事物的個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lián)系。任何現(xiàn)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tǒng)一。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同時,個性也必然與共性相聯(lián)系而存在,沒有共性也就沒有個性。同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七、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指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是辯證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它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fā)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它對事物發(fā)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即只有在內因具備的情況下,外因才能發(fā)生作用。

八、兩點論和重點論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所謂兩點論,是指既抓主要矛盾又抓次要矛盾,既抓矛盾主要方面又抓矛盾非主要方面。所謂重點論是指在全面抓的同時,著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如果只抓兩點不抓重點,就會犯形而上學均衡論的錯誤;相反,只抓重點不抓兩點,就會犯形而上學一點論的錯誤。

九、辯證唯物主文認識論

1.實踐

實踐是人們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

實踐的基本特征是∶客觀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基本形式概括起來有以下三種∶生產實踐,即處理人類和自然關系的實踐活動;社會關系實踐,即處理社會內部人們之間關系的社會活動,在階級社會里主要表現(xiàn)為階級斗爭;科學實驗,即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有明確目的、利用一定設施去探索規(guī)律性知識的活動。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2.認識的辯證運動

(1)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辯證的認識運動,首先是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認識采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的兩種形式,并經過這兩個階段實現(xiàn)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動飛躍。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它們二者的辯證關系是∶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認識的真正任務就在于經過感性認識而達到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滲透。從內容上看,理性認識的內容來源于感性認識,而在感性經驗中往往包含著前人的理性知識。

(2)由理性認識到實踐

要實現(xiàn)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還必須由理論再回到實踐中去,即必須實現(xiàn)第二次飛躍。

①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②理論回到實踐的過程,也是檢驗理論和發(fā)展理論的過程。這就是說,理性認識是否正確,還必須經受實踐的檢驗,即使經受實踐檢驗是正確的理論,也還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3.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它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等方面,它是人們進行一切社會歷史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中精神現(xiàn)象、精神過程的總和,它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和條件的主觀反映,它包括人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tài)。

易賢網(wǎng)手機網(wǎng)站地址: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政治常識知識要點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317125(9:00—18:00)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