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情 分 析
自然常識在公務員考試常識部分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一般設置1~2道題,考查重點一般集中在地理常識、環(huán)境、氣候等方面,出題的方式一般是考查自然現(xiàn)象的概念、特征或者利用基本的理論分析自然現(xiàn)象的成因。廣大考生在復習本節(jié)的時候可以結合中學時代學習過的相關的地理、生物知識,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觀察與思考,著重培養(yǎng)運用基本的原理解釋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方面的技巧,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考點分類專家講堂
第一講 珍稀動植物
高頻考點
考點釋義
了解動植物的基本常識是做好本類試題的基礎,考生要重點掌握動植物的種類的分類依據(jù)及特征,熟記各物種主要的代表。我國主要珍稀動植物的名稱、保護現(xiàn)狀及保護意義也是考試中常見考點。重要詞條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進化最高級、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類群。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又叫有花植物。被子植物胚珠包藏在子房內(nèi),得到良好的保護,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實既保護種子又以各種方式幫助種子傳播。
裸子植物——種子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它們的胚珠外面沒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種子是裸露的,故稱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多為喬木,少數(shù)為灌木或藤木。裸子植物很多為重要林木,尤其在北半球,大的森林80%以上是裸子植物,如落葉松、冷杉、華山松、云杉等。這些木材質輕、強度大、不彎、富彈性,是很好建筑、車船、造紙用材。
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fā)生獨立的主干,樹干和樹冠有明顯區(qū)分。通常見到的高大樹木都是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
灌木——是沒有明顯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較矮小,不超過6米,從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灌木針葉植物,如刺柏。
紅檜——僅分布于臺灣中央山脈中北部,常綠大型喬木,高達57米,地上直徑可達6米多。紅檜為我國特有珍貴樹種,是東亞最大的樹木,樹齡可達3000年。
銀杏——又名白果,著名的“活化石”。野生狀態(tài)的銀杏僅散見于浙江天目山海拔300~1100米的闊葉林內(nèi)和山谷中。銀杏為銀杏科唯一現(xiàn)存的種類,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銀杏對煙塵和二氧化硫有特殊的抵抗能力,為優(yōu)良的抗污染樹種。
水杉——國家一級保護稀有種,中國特有物種和世界著名的孑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水杉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谷潮濕和輕度積水處,目前在中國已廣為栽培。
銀杉——國家一級保護稀有種,中國特有孑遺種,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分布于廣西、湖南、四川、貴州、生于海拔941~1870米處的陡坡山脊、孤立的石山頂部或懸崖絕壁縫隙中。
珙桐——國家一級保護稀有種。珙桐花形奇特,在頭狀花序基部有兩個白色苞片,形如飛鴿的翅膀,故有“鴿子樹”之稱,是聞名于世的觀賞樹種。珙桐目前分布于西南地區(qū)和湖北、湖南、陜西等地,生于海拔1250~2200米處的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偶有小片純林,在研究古植物區(qū)系方面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動物的分類——目前,動物分類學家根據(jù)動物的各種特征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各種等級,即界、門、綱、目、科、屬、種等七個主要等級。其中種是分類所用的基本單位。“門”是分類的最大單元。
兩棲動物——是由古代的魚類進化而來的脊椎動物,一生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水生的幼年時期和陸生的成年時期。如:青蛙、樹蛙、蠑螈、火蜥蜴,等等。
爬行動物——是由古代的兩棲動物進化而來的陸生脊椎動物。有的雖然生活在水里,但是必須到陸地上產(chǎn)卵,并在陸地孵出幼體,體表有角質鱗片或有真皮形成的盾片。如烏龜、甲魚、蜥蜴、蛇、鱷魚等。
鳥類——在空中飛行的高等脊椎動物,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特征是全身披有羽毛,有翅膀,全都卵生,多數(shù)鳥類雜食性的,既吃植物也吃動物。如鴿子、蜂鳥、啄木鳥等。
哺乳動物——最高等的脊椎動物,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而來,身體一般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表面有毛,用肺呼吸,大腦發(fā)達,母獸直接產(chǎn)出胎兒,分泌乳汁哺育幼獸。如大熊貓、鴨嘴獸、海豚、蝙蝠、鯨魚等。
丹頂鶴——別名仙鶴,體羽幾乎全為純白色,頭頂裸出部分鮮紅色,棲息于蘆葦及其他荒草的沼澤地帶。我國在丹頂鶴等鶴類的繁殖區(qū)和越冬區(qū)建立了扎龍、向海、鹽城等一批自然保護區(qū)。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qū),越冬的丹頂鶴最多一年達600多只,成為世界上現(xiàn)知數(shù)量最多的越冬棲息地。丹頂鶴羽色素樸純潔,體態(tài)飄逸雅致,鳴聲超凡不俗,在中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被譽為“仙鶴”,成為高雅、長壽的象征,在詩詞和中國畫中,常被文學家、藝術家作為主題而稱頌。
大鯢——就是著名的娃娃魚,因它在繁殖季節(jié)常發(fā)出像嬰兒般的哭叫聲,故有此名。它不屬于魚類,是兩棲動物。大鯢體形大,長可達1米,是我國特有物種,分布于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但由于自然環(huán)境人為破壞嚴重,大鯢瀕臨滅絕,現(xiàn)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揚子鱷——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孑遺物種,分布在安徽、浙江和江蘇的交界處。成體全長可達2米左右,尾長與身長相近。在江湖和水塘邊掘穴而棲,性情兇猛,具冬眠習性。為了探索揚子鱷的奧秘,我國已建立了揚子鱷保護區(qū)和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
金絲猴——屬于靈長目猴科。嘴部突出,鼻孔斜向上翹,故也稱仰鼻猴。金絲猴與大熊貓齊名,同屬“國寶”級動物,目前僅分布于中國四川、云南、貴州、甘肅及湖北神農(nóng)架山區(qū)。金絲猴共4種,我國有3種,即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
麇鹿——屬于鹿科,因其頭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而俗稱四不像。麇鹿僅雄鹿有角。18世紀我國野生麋鹿種群已經(jīng)滅絕,僅在北京南苑養(yǎng)著專供皇家狩獵的鹿群,后被八國聯(lián)軍洗劫一空,盜運國外。1985年以來,我國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只,飼養(yǎng)于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
藏羚——別名藏羚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為我國特有動物,產(chǎn)于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藏羚棲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地帶,特別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
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級珍貴物種。產(chǎn)于中國的四川、甘肅、陜西等地。棲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內(nèi),主要以竹筍、竹葉及嫩竹尖為食,亦喜吃野果或一些動物性食物。
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大頭圓,四肢粗大,體魄強健。通體毛色橘黃,有橫列的黑色條紋;腹白色,黑紋明顯;尾部黑紋橫列,尾尖黑色。生活于山地森林,多夜間單獨活動。行動敏捷,善于游泳。以部分草食性動物為食。我國主要有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分別分布于黑龍江、吉林,華南部分地區(qū)及云南。
儒艮——別名美人魚。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哺乳動物。產(chǎn)于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南部沿海,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當作“美人魚”,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