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è)單位考試中面試至關重要。面試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禮儀到位、答題有條理可以勝出;第二階段答題流暢、內(nèi)容充實的學生很容易勝出;第三階段有瑕疵但是答題很準、扣題緊的學生最容易勝出。
考官認為考生在面臨著多位決定自己命運的考官時,正常情況下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緊張。在1分鐘內(nèi)要思考和回答問題,如果不是提前準備了很久,言語不是特別流暢也是正常的。所以,在外表禮儀容易包裝甚至是語言的流暢性也能反復訓練的情況下,現(xiàn)場對題目的把握就成了最可能測評出考生真實水平的要素。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能夠正確審題把握考官的命題意圖不是那么簡單的。要想真正突破這個大難關,關鍵要看思維能力。
例如:你的父母是什么樣的人?
此題表面上,考察父母是什么樣的人,但如果你只往這個方向去答題,你就沒有很好地把握考官的答題意圖。這道題目在考察考生的性格特點,家風特點以及與崗位的匹配度(例如父母對駐外工作支不支持),重點不在父母而在父母對自身的影響。
再如:中國社會調(diào)查中心一項由2134人參與的調(diào)查顯示,34.0%的受訪者經(jīng)常產(chǎn)生焦慮情緒,62.9%的人偶爾焦慮,只有0.8%的人表示從來沒有焦慮過。面對這種焦慮的社會心態(tài),你是如何看待的?
此題表面上看是焦慮心態(tài)的問題,很多同學習慣上把自己看成心理醫(yī)生,提供了各種解決焦慮的方法。但是大家普遍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這道題出在社區(qū)工作者的面試考場上??脊俅颂幭肟疾斓木褪强忌恼季S。在心態(tài)層面上,考察的是社會公平問題和社會保障力度的問題。如果大家缺乏思維的寬度,這樣的題目是很難答出彩的。
解決問題一靠知識,二靠思維和推理。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知識積累不足的問題,也是突破我們模式化答題的法寶。在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前提下,運用思維可以將注意力更多放在題目本身的思考上,更多地回歸面試“問什么,答什么”的本質(zhì),當然此處“問什么,答什么”,是指把握考官真正的答題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