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穰侯列傳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1761 次 日期:2014-04-15 17:35:13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史記:穰侯列傳”,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全國各地區(qū)事業(yè)單位公務(wù)員考試信息咨詢QQ及各地區(qū)考友QQ交流群

 

 

【說明】本篇是戰(zhàn)國末期秦國穰侯魏冉的專傳。

魏冉是秦宣太后之弟,運(yùn)用殺伐手段擁立宣太后之子昭王即位,又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guān)系在秦國獨(dú)攬大權(quán),被封為穰侯,四次為相,起用名將白起,連續(xù)東伐,攻城略地,戰(zhàn)績卓著。太史公為其立傳既著眼于“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的功績;又有意揭示其最后“身折勢奪而以憂死”的原因。傳文中對穰侯由發(fā)跡到憂死的全過程作了確切而簡要的記述。這樣一位權(quán)勢赫赫的人物何以“一夫開說”而“身折勢奪”呢?傳文中揭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他假秦國的武力專注于攻齊。“以廣其陶邑”,經(jīng)營自家的地盤,擴(kuò)大自己的勢力,這是與秦孝公之后的歷代秦王著眼于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背道而馳的。其二,他“擅權(quán)于諸侯”,“富于王室”,對秦王政權(quán)構(gòu)成了嚴(yán)重威脅。因而,他的垮臺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的記述無疑是深刻的。

清吳見思對本傳曾作過如下評論:“穰侯事大都備于《范睢傳》,此只用點(diǎn)次法,以須賈說詞及蘇代書詞,兩篇出色,前后以簡略相配,以成章法?!保ā妒酚浾撐摹罚谋緜鞯恼路ㄌ攸c(diǎn)看,吳氏的說法是正確的,但他沒有指明太史公何以不惜篇幅插入這兩大段說詞和書詞,而這恰恰是太史公行文的周到、細(xì)密之處。其實(shí)引入大段的說詞和書詞旨在說明處于飛黃騰達(dá)時期的穰侯已經(jīng)露出了垮臺的肇端。須賈已經(jīng)看到穰侯一味經(jīng)營陶邑的用心,所以勸穰侯不可圍攻大梁,否則“陶邑必亡,則前功必棄”。蘇代的書詞則正是后來范睢“一夫開說”的注腳。因此,這兩段說詞和書詞在傳文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表達(dá)傳旨不可或缺的部分。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他的先世是楚國人,姓羋。

秦武王死后,沒有兒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為國君,就是昭王。昭王的母親原是宮內(nèi)女官稱為羋八子,等到昭王即位,羋八子才稱為宣太后。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武王的母親稱惠文后,死在武王去世之前。宣太后有兩個弟弟:她的異父長弟叫穰侯,姓魏,名冉;她的同父弟弟叫羋戎,就是華陽君。昭王還有兩個同母弟弟:一個叫高陵君,一個叫涇陽君。諸多人中,魏冉最為賢能,從惠王、武王時即已任職掌權(quán)。武王死后,他的弟弟們爭相繼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物色并擁立了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為將軍,衛(wèi)戍咸陽。他曾經(jīng)平定了季君公子壯及一些大臣們的叛亂,并且把武王后驅(qū)逐到魏國,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圖謀不軌的全部誅滅,魏冉的聲威一時震動秦國。當(dāng)時昭王年紀(jì)還輕,宣太后親自主持朝政,讓魏冉執(zhí)掌大權(quán)。

昭王七年(前300),樗里子死去,秦國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zhì)。趙國人樓緩來秦國任相,這對趙國顯然不利,于是趙國派仇液到秦國游說,請求讓魏冉擔(dān)任秦相。仇液即將上路,他的門客宋公對仇液說:“假如秦王不聽從您的勸說,樓緩必定怨恨您。您不如對樓緩說‘請為您打算,我勸說秦王任用魏冉為相將會有所保留。’秦王見趙國使者請求任用魏冉并不急切,必感奇怪,將會不聽從您的勸說。您這么說了,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乃用樓緩為相,您會得到樓緩的好感;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為相,那么魏冉當(dāng)然會感激您了。于是,仇液聽從了宋公的意見。秦國果然免掉了樓緩,魏冉做了丞相。

秦昭王要誅殺呂禮,呂禮逃到齊國。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舉用白起為將軍,派他代替向壽領(lǐng)兵攻打韓國和魏國,在伊闕戰(zhàn)敗了它們,斬敵二十四萬人,俘虜了魏將公孫喜。第二年,又奪取了楚國的宛、葉兩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職,秦王任用客卿壽燭為丞相。第二年,壽燭免職,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賜封魏冉于穰地,后來又加封陶邑,稱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擔(dān)任秦國將領(lǐng)進(jìn)攻魏國。魏國被迫獻(xiàn)出河?xùn)|方圓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領(lǐng)了魏國的河內(nèi)地區(qū),奪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昭王十九年(前288),由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湣王為東帝。過了一個多月,呂禮又來到秦國,齊、秦兩國國君取消了帝號仍舊稱王。魏冉再度任秦國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職了。免職后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國丞相。在第四年時,派白起攻取了楚國的郢都,秦國設(shè)置了南郡。于是賜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舉薦的將軍,兩人關(guān)系很好。當(dāng)時,穰侯私家的豪富,超過了國君之家。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穰侯任相國,帶兵進(jìn)攻魏國,使魏將芒卯戰(zhàn)敗而逃,進(jìn)入北宅,隨即圍攻大梁。魏國大夫須賈勸說穰侯道:“我聽魏國的一位長吏對魏王說:‘從前梁惠王攻打趙國,取得了三梁,拿下了邯鄲;而趙王雖然戰(zhàn)敗也不肯割地,后來邯鄲終于被收復(fù)。齊國人攻打衛(wèi)國,拿下了國都,殺死了子良;而衛(wèi)人即使受辱也決不割地,后來喪失的國都仍歸衛(wèi)人所有。衛(wèi)、趙兩國之所以國家完整,軍隊(duì)強(qiáng)勁,土地不被諸侯兼并,就是因?yàn)樗麄兡軌蛉淌芸嚯y,愛惜每一寸土地。宋國、中山國屢遭進(jìn)犯又屢次割地,結(jié)果國家隨即滅亡。我認(rèn)為衛(wèi)國、趙國值得效法,而宋國、中山國則當(dāng)引以為戒。秦國是個貪婪無厭,兇惡暴戾的國家,切勿親近。它蠶食魏國,吞盡原屬晉國之地,戰(zhàn)勝暴鳶,割取八個縣之多,土地來不及全部并入,可是軍隊(duì)又耀武揚(yáng)威地出動了。秦國哪有什么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又使芒卯?dāng)√樱_進(jìn)了北宅,這并不是敢于進(jìn)攻魏都,而是威脅大王要求多多割讓土地。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現(xiàn)在若大王背棄楚國、趙國而與秦國講和,楚、趙兩國必定怨恨而背離大王,而與大王爭著買好秦國,秦國必定接受它們的做法。秦國挾制楚、趙兩國的軍隊(duì)再攻魏都,那么魏國想要不亡國是不可能的。希望大王一定不要講和。大王若打算講和,也要少割地并且要有人質(zhì)作保;不然,必定上當(dāng)受騙?!@是我在魏國所聽到的,希望您據(jù)此來考慮圍攻大梁的事?!吨軙飞险f‘要想到上天的意旨不是固定不變的?!@就是說天賜幸運(yùn)是不可多次得到的。秦國戰(zhàn)勝暴鳶,割取八縣,并非是兵力精良,也非計(jì)謀的高超巧妙,而靠的主要是運(yùn)氣?,F(xiàn)在秦國又打敗了芒卯,兵入北宅,進(jìn)而圍攻大梁,以此看來是自己把徼天之幸當(dāng)作了常規(guī),聰明的人不是這樣的。據(jù)我所知魏國已經(jīng)調(diào)集了全部上百個縣的精兵良將來保衛(wèi)大梁,看來不少于三十萬人。以三十萬的大軍來守衛(wèi)七丈高的城垣,我認(rèn)為即使商湯、周武王死而復(fù)生,也是難以攻下的。輕易的背著楚、趙兩國軍隊(duì),要登七丈高的城垣,與三十萬大軍對壘,而且志在必得,我看從開天辟地以來直到今天,是不曾有過的。攻而不克,秦軍必然疲憊不堪,大梁攻不下而陶邑卻定要喪失,那就會前功盡棄了。現(xiàn)在魏國正猶疑未決,可以讓它少割土地先攏住它。希望您抓住楚、趙援軍尚未到達(dá)大梁的時機(jī),趕快以少割土地來收服魏國。魏國正當(dāng)猶疑之際,會把得到以少割土地?fù)Q取大梁解圍的做法看作是有利的上策,一定想這么辦,那么您的愿望就會實(shí)現(xiàn)了。楚、趙兩國對于魏國搶先與秦國媾和會大為惱火,必定爭著討好秦國,合縱便因此瓦解,而后您再從容地選擇對象個個攻破。況且,您要取得土地也不一定非用軍事手段呀!割取了原來的晉國土地,秦軍不必攻堅(jiān),魏國就會乖乖地獻(xiàn)出絳、安邑兩城。這樣又為您打開了河西、河?xùn)|兩條通道,原來的宋國土地也將全部為秦國所有,隨即衛(wèi)國必會獻(xiàn)出單父。秦軍不動一兵一卒,而您卻能控制全面局勢,有什么索取不能得到,有什么作為不能成功呢!希望您仔細(xì)考慮圍攻大梁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動冒險。”穰侯說:“好?!庇谑峭V构チ?,解圍而去。

第二年,魏國背離了秦國,同齊國合縱交好。秦王派穰侯進(jìn)攻魏國,斬敵四萬人,使魏將暴鳶戰(zhàn)敗而逃,取得了魏國的三個縣。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第三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再次攻打趙國、韓國和魏國,在華陽城下,大敗芒卯,斬敵十萬人,奪取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社,趙國的觀津。接著又把觀津還給了趙國,并且給趙國增加了兵力,讓它去攻打齊國。齊襄王懼怕被伐,就讓蘇代替齊國暗地里送給穰侯一封信說:“我聽來往人們傳說‘秦國將要給趙國增援四萬士兵來攻打齊國’,我私下一定對我們國君說‘秦王精明而諳熟謀略,穰侯機(jī)智而精通軍事,一定不會這么做’。為什么這么說呢?韓、趙、魏三國友好結(jié)盟,這是秦國的深仇大敵。它們?nèi)龂g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盡管有上百次的背棄,上百次的相騙,但都不算是背信棄義,一旦對外它們是互信不疑的?,F(xiàn)在要戰(zhàn)敗齊國會使趙國強(qiáng)盛起來。趙國是秦國所仇視的大敵,顯然對秦國不利。這是第一點(diǎn)。秦國的謀臣策士們,一定會說‘打敗齊國,先削弱三晉和楚國的力量,然后再戰(zhàn)而勝之’。其實(shí),齊國是個勢單力薄的疲憊之國,調(diào)集天下諸侯的兵力攻打齊國,就如同用千釣強(qiáng)弓去沖開潰爛的癰疽,齊國必亡無疑,怎么能削弱三晉和楚國呢?這是第二點(diǎn)。秦國若出兵少,那么三晉和楚國就不相信秦國;若出兵多,就會讓三晉和楚國擔(dān)憂將被秦國控制。齊國懼怕被伐,不會投靠秦國,而必定投靠三晉和楚國。這是第三點(diǎn)。秦國以瓜分齊國來引誘三晉和楚國,而三晉和楚國派兵進(jìn)駐加以扼守,秦國反而會腹背受敵。這是第四點(diǎn)。這種做法就是讓三晉和楚國借秦國之力謀取齊國,拿齊國之地對付秦國,怎么三晉、楚國如此聰明而秦國、齊國如此愚蠢?這是第五點(diǎn)。因此,取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沒有禍患了。秦國占據(jù)了安邑,韓國也就必定無法控制上黨了。奪取天下的中心區(qū)域,與出兵而擔(dān)憂其不能返回比較起來,哪個有利?這些道理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才說秦國精明而諳熟謀略,穰侯機(jī)智而精通軍事,肯定不會給趙國四萬士兵讓他攻打齊國了?!庇谑丘畈辉龠M(jìn)軍,領(lǐng)兵回國了。

昭王三十六年(前271),當(dāng)時相國穰侯與客卿灶商議,要攻打齊國奪取剛、壽兩城,借以擴(kuò)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這時有個魏國人叫范睢自稱張祿先生,譏笑穰侯竟然越過韓、魏等國去攻打齊國,他趁著這個機(jī)會請求勸說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闡明宣太后在朝廷內(nèi)專制,穰侯在外事上專權(quán),涇陽君、高陵君等人則過于奢侈,以致比國君之家富有。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國職務(wù),責(zé)令涇陽君等人都一律遷出國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國都關(guān)卡時,載物坐人的車子有一千多輛。

穰侯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國收回陶邑設(shè)為郡。

太史公說:穰侯是秦昭王的親舅舅。秦國之所以能夠向東擴(kuò)張領(lǐng)土,削弱諸侯,曾經(jīng)稱帝于天下,各國諸侯無不俯首稱臣,這當(dāng)是穰侯的功勞。等到顯貴至極豪富無比之時,一人說破,便屈居下位,權(quán)勢被奪,憂愁而死,何況那些寄居異國的臣子呢!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羋氏①。

秦武王卒,無子,立其弟為昭王。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號曰惠文后,先武王死。宣太后二弟:其異父長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羋戎,為華陽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涇陽君②。而魏冉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③。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冉力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為將軍,衛(wèi)咸陽。誅季君之亂④,而逐武王后出之魏⑤,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⑥。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為政。

①羋(mǐ,米):楚國的祖姓。②高陵君:秦公子的封號?!端麟[》謂“名顯”,卷五《秦本紀(jì)》中《索隱》謂“悝號高陵君”。涇陽君:秦公子的封號?!端麟[》謂“名悝”,卷五《秦本紀(jì)》中《索隱》謂“名市”。③用事:當(dāng)權(quán)。④誅:鏟除。季君之亂: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壯與大臣、公子等謀反。季君,即公子壯,在爭奪君位中為大臣及武王后等擁立,稱號為“季君”。⑤之:往,到。⑥振:通“震”。

昭王七年①,樗里子死,而使涇陽君質(zhì)于齊②。趙人樓緩來相秦,趙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請以魏冉為秦相。仇液將行,其客宋公謂液曰:“秦不聽公,樓緩必怨公。公不若謂樓緩曰‘請為公毋急秦’③。秦王見趙請相魏冉之不急,且不聽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樓子④;事成,魏冉故德公矣⑤。”于是仇液從之。而秦果免樓緩而魏冉相秦。

欲誅呂禮,禮出奔齊。昭王十四年⑥,魏冉舉白起⑦,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敗之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明年,又取楚之宛、葉。魏冉謝病免相⑧,以客卿壽燭為相。其明年,燭免,復(fù)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復(fù)益封陶⑨,號曰穰侯。

穰侯封四歲,為秦將攻魏。魏獻(xiàn)河?xùn)|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內(nèi),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⑩,秦稱西帝,齊稱東帝。月余,呂禮來,而齊、秦各復(fù)歸帝為王。魏冉復(fù)相秦,六歲而免。免二歲,復(fù)相秦。四歲,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舉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①昭王七年:即前300年。②質(zhì):人質(zhì)。古代派往別國作抵押的人。這里是作人質(zhì)的意思。③請為公毋急秦:請?jiān)试S我為您打算,(我請求任魏冉為秦相)不讓秦國感到很迫切。④德:施恩德,使之感激。⑤故:通“固”。當(dāng)然。德:感激。⑥昭王十四年:即前293年。⑦舉:舉用。⑧謝?。和仆杏胁 ?⑨益:增加。⑩昭王十九年:即前288年。秦稱西帝:戰(zhàn)國時各大諸侯國國君均稱王,故王號不顯貴,秦國與齊國相約,并稱為帝,以天帝的稱號為兩國國君的尊稱。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湣王為東帝,這是秦國連橫的一種策略。

昭王三十二年①,穰侯為相國,將兵攻魏,走芒卯②,入北宅,遂圍大梁。梁大夫須賈說穰侯曰③:“臣聞魏之長吏謂魏王曰④:‘昔梁惠王伐趙,戰(zhàn)勝三梁,拔邯鄲;趙氏不割,而邯鄲復(fù)歸。齊人攻衛(wèi),拔故國⑤,殺子良;衛(wèi)人不割,而故地復(fù)反⑥。衛(wèi)、趙之所以國全兵勁而地不并于諸侯者⑦,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⑧。宋、中山數(shù)伐割地⑨,而國隨以亡。臣以為衛(wèi)、趙可法,而宋、中山可為戒也。秦,貪戾之國也⑩,而毋親。蠶食魏氏,又盡晉國,戰(zhàn)勝暴子,割八縣,地未畢入,兵復(fù)出矣。夫秦何厭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⒀。王必勿聽也。今王背楚、趙而講秦⒁,楚、趙怒而去王,與王爭事秦⒂,秦必受之。秦挾楚、趙之兵以復(fù)攻梁⒃,則國求無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zé)o講也。王若欲講,少割而有質(zhì);不然,必見欺⒄。’此臣之所聞于魏也,愿君(王)之以是慮事也。《周書》曰‘惟命不于?!郑搜孕抑豢蓴?shù)也⒆。夫戰(zhàn)勝暴子,割八縣,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計(jì)之工也,天幸為多矣⒇。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為常也,智者不然。臣聞魏氏悉其百縣勝甲以上戍大梁(21),臣以為不下三十萬。以三十萬之眾守梁七仞之城(22),臣以為湯、武復(fù)生,不易攻也。夫輕背楚、趙之兵(23),陵七仞之城(24),戰(zhàn)三十萬之眾,而志必舉之,臣以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嘗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罷(25),陶邑必亡(26),則前功必棄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27)。愿君逮楚、趙之兵未至于梁(28),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為利,必欲之,則君得所欲矣。楚、趙怒于魏之先己也,必爭事秦,從以此散(29),而君后擇焉。且君之得地豈必以兵哉!割晉國,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絳、安邑(30)。又為陶開兩道(31),幾盡故宋(32),衛(wèi)必效單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為而不成!愿君熟慮之而無行危?!别钤唬骸吧啤!蹦肆T梁圍。

①昭王三十二年:即前275年。②走芒卯:使芒卯戰(zhàn)敗而逃。走,使敗逃。③說:勸說,說服。④長吏:指高級官吏。⑤故國:舊都。指楚丘。⑥反:同“返”,返回,歸還。⑦兵勁:軍隊(duì)堅(jiān)強(qiáng)有力。⑧重出地:舍不得割讓土地。重,惜。出,拿出。⑨數(shù):多次,屢次。⑩貪戾:貪婪兇暴。盡:吞盡。晉國:這里指原屬晉國,現(xiàn)屬魏國的土地。何厭之有:即“有何厭”。厭,同“饜”,滿足。⒀劫:威逼、威脅。⒁講:和解。⒂事:奉事。⒃挾:挾制。⒄見:被。⒅《周書》:《尚書》中的組成部分。相傳是記載周代史事之書。惟命不于常:出自《周書·康誥》。意思是,要想到上天的意旨不是固定不變的。惟,念;命,天命。⒆幸:幸運(yùn)。⒇天幸:徼天之幸。碰上好運(yùn)氣。(21)悉:竭盡。勝甲:強(qiáng)悍的士兵。(22)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23)輕:輕易,隨便。(24)陵:登。(25)罷(pí,皮):通“疲”,疲憊。(26)亡:丟失。(27)收:攏住。(28)逮:及。(29)從:同“縱”。合縱。(30)效:獻(xiàn)出。(31)兩道:指河西、河?xùn)|兩條道路。(32)幾盡:將全部得到。故宋:原宋國的土地。此時宋已滅亡。

明年,魏背秦,與齊從親①。秦使穰侯伐魏,斬首四萬,走魏將暴鳶②,得魏三縣。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復(fù)攻趙、韓、魏,破芒卯于華陽下,斬首十萬,取魏之卷、蔡陽、長社,趙氏觀津。且與趙觀津③,益趙以兵,伐齊。齊襄王懼,使蘇代為齊陰遺穰侯書曰④:“臣聞往來者言曰‘秦將益趙甲四萬以伐齊’,臣竊必之敝邑之王曰⑤‘秦王明而熟于計(jì),穰侯智而習(xí)于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伐齊’。是何也?夫三晉之相與也⑥,秦之深讎也⑦。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為不信,不為無行⑧。今破齊以肥趙。趙,秦之深讎,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謀者,必曰‘破齊,晉、楚⑨,而后制晉、楚之勝’。夫齊,罷國也⑩,以天下攻齊,如以千鈞之弩決潰癰也,必死,安能晉、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則晉、楚不信也;多出兵,則晉、楚為制于秦。齊恐,不走秦,必走晉、楚。此三也。秦割齊以啖晉、楚⒀,晉、楚案之以兵⒁,秦反受敵。此四也。是晉、楚以秦謀齊,以齊謀秦也,何晉、楚之智而秦、齊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zé)o患矣。秦有安邑,韓氏必?zé)o上黨矣。取天下之腸胃(15),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計(jì),穰侯智而習(xí)于事,必不益趙甲四萬以伐齊矣?!庇谑丘畈恍?,引兵而歸。

①從親:合縱相親。②魏將暴鳶:梁玉繩《史記志疑》:“按:‘魏將’乃‘韓將’之誤?!雹叟c:給予。④陰:暗地里。遺:送給。⑤臣竊必之敝邑之王曰:我私下一定對本國的國君說。之,于。敝邑:對本國的謙稱。⑥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春秋末,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各立為國,故稱“三晉”。相與:相友好。⑦讎:仇敵,仇人。⑧行:道德、道義方面的行為。⑨:困乏,疲憊。這里是使疲憊的意思。⑩罷(pí,皮)國:疲憊的國家。鈞:古代三十斤為一鈞。弩:古代一種用機(jī)械力量發(fā)射箭支的弓。決:沖擊。走:投奔,投靠。⒀啖:喂食,引誘。⒁案:同“按”。壓住,控制。⒂腸胃:比喻中心。

昭王三十六年①,相國穰侯言客卿灶②,欲伐齊取剛、壽③,以廣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謂張祿先生④,譏穰侯之伐齊,乃越三晉以攻齊也,以此時奸說秦昭王⑤。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quán)于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國,令涇陽之屬皆出關(guān),就封邑。穰侯出關(guān),輜車千乘有余⑥。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復(fù)收陶為郡。

①昭王三十六年:即前271年。②言:議,商議。③剛、壽: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作“綱壽”。④自謂:自稱。⑤奸(g?。?,甘)通“干”。請求。⑥輜車:古代用帷蓋可載物坐人的車。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于天下,天下皆西鄉(xiāng)稽首者①,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于羈旅之臣乎②!

①西鄉(xiāng):面向西。鄉(xiāng),通“向”?;祝汗糯罟Ь吹墓虬荻Y。這里是表示臣服的意思。②羈旅:寄居異國他鄉(xiāng)。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文典籍

更多信息請查看史記
易賢網(wǎng)手機(jī)網(wǎng)站地址:史記:穰侯列傳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fù)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zhǔn)!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jī)站點(diǎn)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wù)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wǎng)警備案專用圖標(biāo)
聯(lián)系電話:0871-65317125(9:00—18:00)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guān)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quán)所有:易賢網(wǎng)
云南網(wǎng)警報警專用圖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