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受春運人數的繼續(xù)增多、火車票預售期縮短至一個月等因素影響,2017年春運被稱為“史上最難搶票年”。購票難度的增加,也激發(fā)了市場出現新的購票手段。不同于前幾年通過瀏覽器、插件等方式進行免費刷票,今年多家在線旅游平臺紛紛推出了有償搶票服務,如飛豬旅行、智行火車票、高鐵管家等。消費者按照購票需求選好出發(fā)日期、車次、坐席后,在線旅游平臺會推薦消費者加價購買搶票服務,多花錢即可提升搶票成功概率。這樣的互聯網有償搶票服務,一經推出便引發(fā)巨大爭議。這是“互聯網+”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還是所謂的“技術性插隊”,或者說是一種變相的“網絡黃牛”?
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相關評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我不認為這是互聯網服務的創(chuàng)新。所謂創(chuàng)新,應當惠及所有消費者,并為消費者帶來福利。而這種互聯網有償搶票軟件,目前僅為部分消費者提供方便,這就會造成市場上的不公平,進而擾亂市場秩序;即便所有消費者都能使用這項服務,也只會增加所有消費者的購票成本,并不會從根本上解決購票難的問題。
@《人民日報》:搶票收費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聽起來有理卻不正確。票價不輕易上浮的現實邏輯是:春運回家是情感上的剛需,火車票售賣要照顧分配效率,更要側重分配公平。換句話說,如果火車票可以隨便加價,12306完全可以自己選擇競價。但如果真是選擇了“拍賣”,讓價高者得之,不會用搶票軟件的空間,卻也偏離了分配的正義。
【出題點】
春運將至,搶票成為了熱門話題。有人說,搶票軟件是市場經濟下科技創(chuàng)新的體現;有人說,這破壞了市場公平。談談你的看法。
【微評】
搶票軟件有其存在的市場剛需,供不應求,乘客只能“病急亂投醫(yī)”,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無可厚非?;ヂ摼W經濟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擁有者涌向“票務剛需”這塊空白地,盡可能多地爭到更多的利益蛋糕,加劇了這一狀況。兼顧市場效率的情況下,更應保證市場公平。只讓一部分人得利,就會造成市場不公,擾亂市場秩序。如果加價就能拿票,那12306豈不是會賺的盆滿缽滿,也就不會有搶票軟件的生存空間了。至于搶票軟件是不是披著高科技外衣的黃牛,需要相關部門出臺專門的制度規(guī)范加以界定。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搶票軟件火熱亂象后的資源不足問題。如何合理分配運力,合理規(guī)劃路線,合理安排假期出行?從更長遠大家角度看,如何協調區(qū)域間的經濟發(fā)展,提升三、四線城市的就業(yè)水平是我們共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