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教師的能力素質(zhì)
一、教學效能感
(一)教學效能感的涵義
效能感指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的能力的主觀判斷。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教師的教學效能感。這種判斷,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指導等行為,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教學效能感的概念來源于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它包括結(jié)果預期和效能預期兩個成分。結(jié)果預期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中對特定行為的可能后果的判斷。效能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種作業(yè)水平的信念。一個人可能相信某種行為會導致自己所期望的結(jié)果(結(jié)果預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進行這一行為(效能預期)。人的行為主要受人的效能預期的控制,個人對某種行為覺察到的效能感不僅影響著個體處理困難問題時所采用的行為方式,也影響著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緒體驗。效能預期越強烈,所采用的行為就越積極,努力程度也就愈高愈持久,同時情緒也是積極的。
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分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兩個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師對教育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與判斷,即教師是否相信教育能夠克服社會、家庭及學生本身素質(zhì)對學生的消極影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與班杜拉理論中的結(jié)果預期相一致。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指教師認為自己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學生的能力。它與班杜拉理論中的效能預期相一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解釋教師動機的關鍵因素。它影響著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影響教師對教學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難時他們克服困難的堅持程度等。
效能感高的教師在工作時會信心十足、精神飽滿、心情愉快,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往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效能感低的教師在工作中感到焦慮和恐懼,常常處于煩惱之中,無心教學,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教師的教學效能感通過影響教師行為而對學生自我效能及學習能力與成績起作用,而學生自我效能和學習能力與成績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與此同時,環(huán)境因素和教師自身因素也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產(chǎn)生著影響。
(三)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
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為外部環(huán)境因素和教師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會風氣、為教師發(fā)展所提供的條件、人際關系等。教師自身因素包括價值觀及自我概念等。
社會大環(huán)境對教師教學效能感起很大的作用。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也有明顯的影響。表現(xiàn)在學校所處環(huán)境的社會經(jīng)濟水平,自然環(huán)境,地方政府、群眾和新聞媒介的教育觀等等方面。社會大眾,特別是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也有影響。
學校中的某些因素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能感。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科學與否對教學效能感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間教育觀念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進而形成的教育觀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及學生的成就。其次,學校中的人際關系狀況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在教師之間,融洽和諧的同事關系不僅有助于教師間教學經(jīng)驗的交流,而且還使他們在同事那里得到友愛、溫暖、幫助和鼓勵。這樣有助于教師們組成一個合作的群體來共同研究教學問題,共同進步和提高。校園內(nèi)的師生關系也是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傊瑑?nèi)部因素是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關鍵。也就是說,科學的教育觀和良好的自信心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教師教學效能感的發(fā)展與提高
從外部環(huán)境來說,首先,全社會必須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其次,在學校內(nèi),一是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規(guī)則并嚴格加以執(zhí)行;二是努力創(chuàng)造進修、培訓等有利于教師發(fā)展,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的條件。良好的校風建設,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會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從教師的自身方面來說,首先,要形成科學的教育觀,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在教育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通過自身的教育實踐驗證并發(fā)展這些知識。其次,教師要增強自信心。這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向他人學習;二是注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